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政史拾遗 作者:刘以芬-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容人之量,固其所短,然其对冯严持不妥协态度,则为能见其大,非可以褊狭目之。
    ★奉军侵略东南之失败
    奉军之乘胜入关也,其气锐甚,大有目空余子之概,不特京津一带绝不容他人染指(故对国
民军着着进逼),即东南各省亦皆视为囊中物可以予取予求者。奉系将领本分新旧两派,旧派主巩固原有地盘,不必急
图发展,新派主向外扩张势力,不宜困守一隅。而张(作霖)本人则赞成后者,其志之不在小可知。
    当其与国民军划分驻区时,取津浦铁路线而弃京汉线,即已露侵略东南之意矣。惟欲取东南,表面上不能不先得段
(祺瑞)之同意,且东南地理民情均非奉军所素习,亦不可无人为开其先,于是第一步乃以卢永祥督苏饵段,而由张宗
昌率奉军护之到任,卢任其名而奉取其实,段、卢固乐从也。卢始尚嗾其潜沪旧部,乘机图浙,但在卢未到任时,即已
被孙(传芳)缴械,不得逞。而齐(燮元)虽惧奉军声势,先期离职而去,然犹集合旧部,谋与奉抗,终以势孤,一败
涂地,残部由苏州向沪溃退,奉军乘胜追击,上海殆已入其掌握。孙(传芳)对此次战争,本持观望态度,及奉军抵沪,
懔唇亡齿寒之惧,极力支持沪总商会三项主张(即一上海不驻军,二不设军职,三将兵工厂他移),否则不惜出于一战。
段、卢恐战事扩大,且亦不愿奉军过于猛进,从中力为斡旋,卒成立第一次江浙和平条约,由孙传芳、张宗昌亲自签字,
奉军遂自沪撤退。
    奉之于卢,不过一时利用,今见段、卢均不为己张目,感情自渐疏隔,卒使卢不能安于其位,辞职而去。始借卢而
暗中侵略东南,卢既去,乃遂公然攫取矣。先是,张宗昌军由沪撤至徐州后,张作霖即向段要求以之督鲁,一方固以酬
其此次南下之功,一方亦欲使津浦全线,悉归己系控制(前督郑士琦非奉系),以确立经营东南之基础。即其对沪,亦
始终不能忘情。适其时上海发生工部局枪杀民众案,引起罢工、罢学风潮,乃以维持秩序为名,由张学良率兵二千人驻
沪,旋又由姜登选、邢士廉统大军继之,上海实际又归奉军占领。至是更发表扬宇霆督苏、姜登选督皖,其势力奄
有东南半壁,在彼固觉踌蹰满志,讵知失败之机即肇于此。盖浙孙见奉军再至沪上,已存戒备之心,及杨、姜联袂南下,
益感威胁,虽杨尚高唱和平,然实因布置未周,暂而出此,并非确切可恃。孙早觇其隐,为先发制人计,声言讨奉,五
路进兵,杨、姜猝不及防,仓皇失措,乃下令苏、沪、皖军队,同时撤退入鲁,孙追亡逐北,直至徐州为止。始也具投
鞭断流之概,终也贻草木皆兵之嘲,亦可悲已。
    综奉军此次失败原因,厥有数端:防区过广,兵力分散,一也;偏师图远,策应困难,二也;主客异形,劳不敌逸,
三也;破坏和约,师曲为老,四也;兵纪不良(尤以张宗昌军队为甚),民情怨愤,五也。而其总因,则在徒中虚骄之
气,而无全盘计划,虽欲不败,其可得哉?后之用兵者,可以鉴诸!
    ★林宗孟与郭松龄
    郭松龄之反张(作霖)也,闽县林宗孟(长民)实参帷幄,且同死于是役。林与郭素无渊源,何
时而始结合,因何而相投契,论者惑焉。欲明此,不可不先溯林之生平,及其当时遭际。
    清季闽人宦浙之有政声者,为林迪臣(启)、卓芝南(孝复)两太守,及林伯颖(孝恂)、方雨亭(家澍)两大令,
皆能以开通地方风气为务,其子弟多负笈海外,林即伯颖先生之哲嗣也。早岁游学日本,入早稻田大学专攻政治,夙具
宏抱,其父又力造就之,凡读书交友之费,悉听其用不少吝,一时同学多受其周济。相传当日中国学生有持物向日人质
库典质者,苟得林名刺一纸为介,其典价必较寻常为高,盖主人知林素慷慨,即质者无力,林亦必代取偿,无虞亏折也。
林文采俊美,工书,偶作简札,咸古雅可诵,日、英语均谙熟,喜交游,人亦乐与接,与梁任公(启超)、杨皙子(度)、
黄克强(兴)、宋渔父(教仁)诸人皆友善,即日本政客中之卓卓者,如犬养毅、尾崎行雄等,亦时相过从。或有询林
以黄、宋与君政见相左,君何与交厚若此?林曰:“凡政治家首贵器度恢宏,黄、宋皆当世美材,岂可以政治主张不同,
遂并私交而废之?且现今国中局势瞬息万变,安保两派无殊途同归之一日,则维系私交,预留他日彼此沟通折冲之地步,
未始非切要之图。”闻者韪之。其时林声华籍甚,甫卒业,各省督抚交相延聘,终以桑梓谊切,应福建咨议局之招,归
就书记长职,其在闽与旧势力奋斗情形,前已述及,兹不赘。
    未几,武昌首义,各省响应,孙中山先生当选临时总统。林以宋教仁先生之荐,应召入京,甫抵下关,突有枪弹自
人丛中发,直趋林,林亟伏地,弹掠身过,始免。盖同盟会人以林夙主立宪,恐其与中山先生接近,欲杀之以绝后患也。
林知不容于革命派,遂星夜出都。迨袁世凯任总统,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林与汤济武(化龙)、刘崧生(崇佑)等所
创立之民主党,亦与共和党合并而为进步党,议会中成两党对峙之势。进步党政策主与现势力合作,期导入于宪政正轨,
然迨觉其事与愿违,则又急行舍去,其于袁(世凯)、于段(祺瑞)皆中道乖离,即以此故。林用心亦同,而态度或较
和缓,有时且颇似恋栈,盖其平生以才华自负,亟欲有以表见,又以政党目的在取得政权,非万不获已,不宜自绝其发
展之途,故在林主观上,往往“有为”之成分多,而“有不为”之成分少。至其为政则戒敷衍,绝贪污,显与官僚作风
有别,任司法总长时,有某显要(忘其姓名)以依附张勋复辟下狱,以十万金贿林求特赦,林峻拒之,其风骨可以想见。
尝镌一小章曰“三月司寇”,颇自喜,以其长司法恰三月也。
    民国八九年以来,联省自治之说甚嚣尘上,有识之士渐注重地方,林亦有归主闽政意。会曹锟逐黎(元洪)谋选总
统,段(祺瑞)、孙(中山)、张(作霖)三角同盟,合力破坏,在津设机关,招致议员南下。余适因事赴津,晤段系
闽人曾毓隽,曾请余劝议员勿附曹,且转促林离京,因相与纵谈时局,余谓:“本省人治本省,殆成全国一致要求,当
段势力全盛时,君等只图把握中央政柄,于地方略不厝意,殊大失计。设当日能以全力经营闽省,自立一不拔之基,则
其后中央虽失败,君等宁遽穷促无归?”曾曰:“君言良是,余(曾自称)亦甚悔之,此次段老总(段左右皆称段为老
总)果复出,余必首先注意乎此,其省长一席,且非宗孟莫属。盖余居北久,与南方气候不习,每归辄生病,仲毅(梁
鸿志字)气量偏狭,不足独当一面也。”此不过曾与余私人谈话,绝非为林离京条件,然余归京则曾向林述之。
    旋段再起执政,虽委林以中央各职(如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长等),而林屡促余以闽事询曾,曾曰:“今闽势力全
在直(系)孙(传芳),宗孟归,何能为?吾方密谋收回驻闽海军势力(时海军陆战队驻闽沿海,悉归旅长杨砥中指挥,
杨亦附直系者,后林建章杀杨,即伏因于此),藉以与孙抗,然后再行更易闽长。时机未至,愿宗孟少安勿躁。”余以
复林,林则疑曾借词延宕,会闽各界力倡闽人治闽,举代表进京请愿,推林为省长。曾闻之,亟告余,谓:“老总素性,
宗孟所知也,凡事只有由上而下(谓由中央自行选任),决不肯由下而上(谓由各省请愿或举人),烦告宗孟勿入旋涡,
反致害事。”余虽据以语林,林弗纳也。时执政府秘书长为梁鸿志,与林素不睦(梁曾任段芝贵之秘书长,段因某事与
各方联发通电,由梁拟稿,林当众指其疵,毁不用,梁衔之),更从中梗之,而此事遂终于搁置。林怒曰:“彼辈以余
必赖段始能为省长耶?”凡此皆足见林之性格,与当时所处环境,而为他日林、郭结合直接间接之原因。
    郭松龄者,奉军之第三军团副团长,而全军精锐所属也。奉将领本分新旧两派,旧派以张作相为首,于奉直第一次
战争前,极得张作霖信任,独专军柄,及战败,渐失势,由新派起而代之。新派外拥杨宇霆为首,内则又分士官派与大
学派,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