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帅-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护士长肖丽给医疗队带来青春和热血,漂亮的外貌让人赏心悦目,乐观的精神对于目前处境的医疗队也尤为重要。莫云飞早在国内医院时,就对肖丽浑身的活力和干劲很有印象,很多地方可以听到她爽朗的笑声,可以看到她旋风般的敏捷身姿。当然作为一个大型医院的科室护士长,莫云飞偶有所闻肖丽对护士的严厉批评,有一两次还有护士到莫云飞处告状,觉得非常委屈。莫云飞给予护士必要的安慰,随后下到科室了解情况。结果发现,肖丽的批评是针对护理操作的违规现象,可说是击中要害,言之有理,是作为一个大型医院必须做到的,无法不让人信服。这也是当时莫云飞同意肖丽参加维和医疗队的重要原因。

肖丽对于莫云飞充满感激之情,能够满足自己心愿的上司是值得尊敬的。人海茫茫,知音难觅,此时的肖丽更想说,人与人之间关键在一个缘字,有缘心相通,志相同,谋与共,就是福气。肖丽坐在帐篷,思绪万千。她拿出本子和笔,趁着其他同志洗澡的空闲时间,写下了来到非洲后的第一篇日记。

“今天是我们到达蒙罗维亚的第二个星期天,通过十天的努力,我们在过渡营的休整生活可说是步入了正轨。傍晚的时候,莫云飞队长组织召开了到达利比里亚后第一次全体队员会议。我们用装运帐篷的铁框架搭成了三个简易的方桌,配以带来的塑料方凳就成了露天会议室。大家围绕着如何实践出征前的豪言壮语、不辜负祖国人民的殷切希望进行畅所欲言的讨论,虽然困难很大,但只要共同努力,就会实现我们的目标。

宵禁、哨卡、残垣断壁、随处可见的弹痕炮迹、满面愁容的黑人们……这一切都在无声地告诉我们这里曾经历过多少的不幸多少的血雨腥风。黑夜、闷热、电闪雷鸣、狂风暴雨……都无法抵挡我们安营扎寨的热情;压缩饼干、方便面同样啃的津津有味;简陋的露天澡堂照样可以洗去身上的疲劳……。尽管我们在蒙罗维亚的主要任务就是休整,但是为了以良好的形象展现中国军人的风采,莫云飞队长身先士卒,一天也没有闲着:与大家一起清理驻地周围的垃圾、美化营区的环境;物资到位后倒腾集装箱完善吃住条件;每天到友邻部队巡诊,为战士们看病救治、健康宣教。烈日下忙碌的身影吸引着许多国际友军过来询问我们‘到底是不是医护人员?’,莫云飞这时就会微笑着用英语回答‘哦,谢谢。如果你下次身体有不适,可别忘记我们是中国维和医疗队。’,其意当然不言自明。

今天就写这么多了,外面催我快去洗澡了。”

正文 第十二章 “倒”药和看露天电影

莫云飞率队来到西部非洲的利比里亚已经整整一个月,在遥远的国度里,在陌生的他乡,他时刻在心中感受祖国的伟大和对远征部队的关心。就在满月的这天下午,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参谋长召集医疗、运输、工兵等分队负责有联席会议。莫云飞带领副队长李义明、队长助理汪亮一同前往参加。

莫云飞在到达非洲的时候就在机场见过这位参谋长,当时参谋长也在机场迎接莫云飞和医疗分队的到来。那是利比里亚的傍晚时分,当中国维和医疗分队40位成员及随机同来的工兵分队70名先遣队员安全到达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罗伯茨国际机场时,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参谋长站在中国驻利比里亚大使的身旁,身后是运输分队队长及先期到达的中国维和民事警察、军事观察员、参谋人员、华侨代表等,热烈地欢迎莫云飞他们的顺利抵达。那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场面,虽然欢迎的队伍人数只有百人左右,但是在异国他乡,在初来咋到的陌生时刻,这么多亲切的同胞怎不让人激动。莫云飞在倍感祖国的温暖和强大,“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军人”——这种归属感在走下飞机时急速膨胀,那是令莫云飞难以忘怀的心理深层体验。

由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参谋长组织的联席会议开得很成功,会议形成了中国所有在利比里亚维和部队的共同核心——中国维和委员会,参谋长任首席委员,运输、工兵、医疗分队队长为常务委员。中国维和委员会负责协调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的各项工作。作为中国维和医疗分队队长,莫云飞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因为他觉得无论在和平或是战争时期,对于一名军医来说,保障部队指战员的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良好的身体作保证,就谈不上能战能胜的战斗力。他必须确保既完成联合国指定维和部队的医疗卫生工作,又要尽可能满足其他中国维和分队对医疗卫生的需要。莫云飞是不怕困难的军人,他庄严地在会议结束时表态:“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我们在座的友邻部队如果有任何关于就医方面的需要,我们医疗分队都将尽全力解决。”

实际上,莫云飞所领导的医疗分队一直就是这么做的。为了把各项工作做好做到实处,医疗分队从许多方面入手,为服务部队作好准备,“倒”药品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莫云飞还在国内的时候,当医疗分队在作出发前的准备工作时,他就仔细认真地对来非洲后的困难进行过认真的想像和分析,不过到达非洲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远比想像的大得多。“倒”药品成为初到利比里亚的艰巨任务。这个“倒”,是为了寻找放在集装箱内的某一种物品,将别的物品搬出来再搬回去,即“倒腾”的意思,“倒”药品就是从集装箱内翻出急需使用的某种药品。在国内准备物品时,原定设想是部队到达利比里亚就将物资完全按场地尽可能展开,这样使用起来就很方便,因此为了充分利用运输空间,所有物资全部按照最大限度节省空间来进行装箱。但是,当医疗分队下了飞机之后,联合国维和医院的用房还在筹建之中,无法按原定计划实施物品摆放方案,医疗分队只得在首都蒙罗维亚待命,同时着手进行文字材料的准备及接受物资设备核查。一千多平方米的临时宿营地上,停放了大大小小十几台车辆、当然还有一顶特大号帐篷,其他物品和设备就只能严严实实地塞在十个集装箱内,无法展开,只能随时用随时”倒”。

一个炎热的中午,莫云飞队长接到运输分队领导的求救信号,该分队有人患了疟疾,高烧、寒颤、抽搐,循环反复,必须尽快作出处理。莫云飞意识到必须以最快速度找到氯喹和伯氨喹这两种药物,这两种药物可以对疟疾进行有效控制,否则后果严重。

莫云飞将此事交由队长助理汪亮组织实施。汪亮立即组织药师程志威等队员“倒”药。程志威是专业药师,在国内对药品采购和装箱全部由他负责,因此他对集装箱中的药品心中有数,具体负责操作。程志威心里说,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氯喹和伯氨喹这药品当时是被放在了三号集装箱的后半部分最底层,而三号集装箱是混装箱,很多重设备堵在了前半部分,要找出这两种药品难度是最大的。但是,再多困难也不是理由,队员们接到指示后马上开始了行动。

四月的非洲酷热难熬,中午更是热得不行,队员们干了几分钟就挥汗如雨。大家首先将集装箱门口的几口大木箱抬出来,再让人进去将小件的纸箱一个一个传到外面空地上,倒出一条通道来,直到集装箱深部。在烈日下暴晒了大半天的铁皮箱内温度之高可想而知,凭汪亮的经验这应该是50度的高温了。高温难耐,再加上各种物品及其包装散发出的刺激气味,构成对医疗分队队员严峻的考验。汪亮、程志威等队员们轮番上阵,也只有轮番上阵才能坚持,如此高的温度和强刺激性的气味每个人最多只能咬牙挺住10分钟,再长的话,队员们的信念可以顶住,可是身体会倒下。汪亮现场指挥,严格掌控时间及时换人,以保证安全完成“倒”药的任务,安全才是真正高效。经过大家的轮番上阵,共同努力,在程志威第六次进入集装箱的时候,终于找到了装有氯喹和伯氨喹两种药品的纸箱,他立即将纸箱拖出来,告诉大家已经找到了。队友们全都早让汗水湿透了全身,同时还被浓烈的气味呛得喘不过气来,眼睛则被刺激得有些痛,有些模糊,睁开都有些费力,但大伙儿心理甭提有多高兴了。汪亮帮助程志威药师赶紧打开纸箱,取出了治疗疟疾急需的两种药品。程志威顾不上喝水休息,拿了药就和汪亮助理以及一名医生将药送往运输分队。

药物送达运输分队后,以同样快捷的速度让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