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帅-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队真正的使命。等待医疗分队的会是怎样的情形,会有怎样的结局,一切尚无法去预言,但是作为一个队长,莫云飞将用充分的自信与饱满的热情去迎接一切挑战,会和战友们一起去展示中国军人的风采。

开诊后的医院白天是人来人往的。到了深夜,这里也沉寂下来。肖丽护士长还在挑灯学习。可是,因为住房是几个人共用的,其中还有三班倒的同志,就不能在房间里看。还好,营房门口的路灯是量着的,光线用为看书是足够的,门口的埃塞俄比亚哨兵挺拔着身姿守着大门。

莫云飞又出现在肖丽的背后,轻微的脚步声丝毫没有影响到肖丽的学习。莫云飞内心里是很不平静的。是呀,如果能够多修建一些生活学习用房,不就可以让肖丽这些爱学习肯钻研的人一个良好的场地吗,然而远离祖国,处于战乱未平的非洲利比里亚,这只能是一个梦想。多么可爱的队员,多么美丽聪慧勤奋的护士长呀。莫云飞的脸颊滑过一丝温热。他为肖丽担心,唯恐外面的冷枪打进来,而把肖丽给伤着了,医院的围墙只有不到一人高,而且还是通透的铁栅栏,外面时常会响起枪声。他常常在夜深时为他担心,祈祷平安。

莫云飞回到自己的卧室兼办公室,里面没有厕所,只一桌一椅,桌上有电脑和电话。靠门处摆了一个简单的书柜,里面塞满了书和文件。这样的条件比起国内来是非常简陋,但在这个遥远的非洲国家能够有这么快的办公和生活条件,莫云飞对自己的组织还是感到满意的。维和医疗分队住在用隔热材料作的活动板房里,每间板房面积约25平方米,平均居住5人。每间房现在都装备了空调。另外,维和医疗分队携带了20多台笔记本电脑,到达利比里亚驻地后,联合国将提供网络接口。大家可以浏览互联网,同家人朋友通过电子邮件联系,可收看到中央电视台4套和9套的节目,可看到祖国亲人的笑脸,听到来自祖国的声音。另外,还有一个健身室,里面有健身器材,如单、双杠、乒乓球、羽毛球等,还有DVD、CD机和音响设备以及大量图书、影碟片,以满足队员们的求知和娱乐需要。

莫云飞躺在床上,眼前无数次地将往事过目。在首都蒙罗维亚及初来绥德鲁时帐篷野营的日子里,野木瓜那可是很美味的补充维生素的唯一水果,也成了当时大家最爱吃的水果。

赤道边的利比里亚,烈日当空。就是在太阳底下站上一、二分钟,头、背都会被烧灼地要撕裂了似的。尤其是中午,帐篷里好像一个闷热的蒸笼,虽然帐篷设有隔热层,室内还有电风扇呼呼的吹着。但那一道道紫外线、红外线却毫无顾忌地穿墙而入,队员们坐在床边上,仍然明显地感觉到身上的赤热,似乎帐篷是透明的。在这个时段,大家都在帐篷里休息,可依然汗如雨下。这时往往有人会叫到:“快来,大家快来吃木瓜。”木瓜是什么滋味?绿绿的瓜皮,金黄的瓜肉,发出淡淡的香味,让那时的大家唾涎欲滴。于是一口咬下去,甜甜地、嫩嫩地,像冰淇淋、像冰棍,从嘴里“凉”到心里。有点过“神仙”般日子的味道。当太阳夕下的傍晚,站在帐篷外,望着那旷野地上散落着的几棵高矮不一的木瓜树,尤如一个个婷婷玉立的少女,那木瓜,一串一串、一圈一圈,悬吊在笔直的树梢顶,手掌状的绿叶和着阵阵微风轻轻地舞动,婀娜多姿,美丽诱人,是可爱的非洲野木瓜树。如今,全体队员们住进装有空调而又整洁的板房里,虽然吃着同样的木瓜,不变的那个味道,却再也找不回在烈日下、野营帐篷内吃木瓜的滋味了。

野木瓜带给莫云飞的不仅仅是食欲上的回忆享受,更是一段珍藏,从无到有,从低到高,创造条件为维和医疗服务创佳绩。

正文 第二十一章 女军医爱慕的笑

生命是可贵的,但是生活在和平环境的人们对此并不会有太深刻的认识,莫云飞与中国维和医疗队员的队员们在战火尚未完全熄灭的利比里亚,与战争零距离接触就不可避免了,子弹无眼、枪炮无情,战争会使可贵东西去了不复重来。

根据联合国利比里亚问题特派团,简称联利团的统一部署,医疗队所在的第四战区开始了大规模的DDRR行动,即解除武装、复员、重返和融入社会。DDRR行动是利比里亚走向真正和平的必经之路,不过,对于中国维和医疗队的全体成员来说,DDRR行动增加了对安全担忧忐忑不安的心情。战争中走过来的非洲人民,在停火不久的日子里还难免习惯性地用战争的思维和方式来解决争端和纠纷,无疑地成为重要的不安全因素。作为一队之长,莫云飞思考着要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在动荡的局势里求得一方平安。

事情却正是在莫云飞的担心中发生了。解除武装行动虽然在利比里亚国家范围内取得重大进展,然而在绥德鲁地区,在中国驻非洲维和医疗队的周边,局部的动荡事情却意想不到的出现了。这一天,等待缴除武器的反政府人员不能接受有关方案和安排,情绪失控,聚众冲击联利团有关组织驻扎在绥德鲁的营地。形势很是危急,因为联利团有关组织所在地距离中国维和医疗队营地不足500米。幸好,防患于未然的措施——初到绥德鲁时修建的围绕院墙的防御工事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起码对心理的稳定起到有强镇静剂的威力。莫云飞指示采取双人双班制度,较平时增加一倍的频率和人员以加强警戒和巡视,指示他们发现情况及时向他汇报。

莫云飞带领中国维和医疗队在动荡中平稳地过了几天,联利团总司令——一位中将来到医院进行视察,这是利比里亚政府对来自联合国和中国人民的无私支援表示感谢。莫云飞全程陪同中将司令进行讲解,从医院的整体规划、建造、布局和医疗水平向中将作了汇报。利比里亚中将在听取汇报的同时,仔细察察看了医院的诊疗条件和工作流程,不时满意地点头示意。

中将司令视察结束就要离开中国维和医院的时候,联利团司令一行与全体医疗队员合影留言。司令高度称赞中国维和医院具有一流的人才与设备,并表示如果医院有什么情况,可随时向联利团反映,同时当场指派一位副司令负责有关事情的指挥和协调工作。莫云飞代表医疗队对联利团的关心表示感谢,同时在心里面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有联利团的承诺,驻扎在绥德鲁当地的安全就有了更多的保障。

办公室里,莫云飞审阅着工作报表,报表显示,该周门诊接诊202人次,其中急诊42人次,当地民众63人次。看到这里,莫云飞感到对当地百姓的服务是卓有成效的,因为老百姓慢慢地理解的支持着中国维和医院。作为一所战地医院,中国维和医院是专门为联合国维和部队提供医疗服务的,但是,面对当地平民的需要,中国维和医院宁可自己辛苦点累点,尽量为他们创造条件就诊和医治。莫云飞以国际主义精神指示更好地为当地百姓提供医疗服务。

“原有住院病人11人,入院4人,出院7人,现有病人8人。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1027项,X…线检查41人次,B超19人次。处方317张,为DDRR解武人员鉴定伤情104人次。门诊接诊AIDS艾滋病病人2例,由于病人要轮换回国,症状轻微,不愿意住院治疗而嘱其回国一定尽快治疗。”报表清晰的显示中国维和医院为联合国维和部队开展了全方位的服务,但是,莫云飞在数据中发现没有关于手术的记录,是因为手术小没记录,还是真没有开展手术呢?莫云飞立即通知外科专家、副队长李义明来到他的办公室。

“李主任,我们这一周没做手术吗?”莫云飞问道。

“有呀,做了5个清创缝合术,还做了一个阑尾炎手术。”李义明回答。

“那工作量报表里面怎么没有体现出来?”

“我去查找一下,看哪里出了问题没有登记上去。”

李义明退出队长办公室。稍后,他返回办公室向队长莫云飞报告,果然是报表登记人员漏登了,李义明告诉莫云飞他已经对负责登记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批评,提醒其工作踏实、认真,数据和统计对于过去的工作有总结作用,对以后的工作有指导作用。莫云飞赞许地点头同意。

“报告队长!”勤务员站在了门外。

“请进。”

“队长,这是联合国文件。”勤务员将一份文件交给莫云飞,莫云飞示意其放在桌上。勤务员退出。

莫云飞与李义明一起看联合国文件,原来这是联合国的一份通知:第二天联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