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地质旅行-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蕨(Zosterophyllum)
  植物体矮小,簇状丛生。近地表的拟根茎部分发生H (即工字形)或K 字形的特殊分枝,并由此分出二歧分叉的直立枝。这些分枝宽约1 ~2 毫米,表面光滑。
  孢子囊穗位于直立枝的顶端。早泥盆世。
  六方珊瑚(Xexagonaria )
  块状复体,个体呈多角柱状。两级隔壁,有时具脊板。鳞板带宽,由多列半圆形鳞板组成。横板带窄,横板多不完整,常见边板。中、晚泥盆世。
  鸮头贝(Stringocephalus )
  壳大,近圆形,双凸形,腹壳凸度稍高。最大壳厚位于后方。腹喙长,似枭喙。
  壳面光滑无饰。中泥盆世。
  弓石燕(Cyrtospirifer )
  壳近方形,壳的最大宽度位于铰合线上。双凸形。铰合面低矮。中槽与中隆均发育良好。侧区壳褶较粗,简单分枝。晚泥盆世。
  簿皮木(Leptophloeum)
  乔木,二歧分枝。叶座较大,菱形或斜方形,相互挤紧,螺旋状排列。叶痕位于叶座的中或上部,卵形或椭圆形,中央有一维管束痕,晚泥盆世。
  贵州珊瑚(Kueichouphyllum )
  大型单体,锥柱状。隔壁多而长,在横板带内常加厚,少数会集中心。次级隔壁也长。主内沟清晰。鳞板带宽,鳞板呈规则同心状。横板呈泡沫状,向中心上升,早石炭世晚期。
  小纺锤(虫+上竹下廷)(Fusulinella )
  壳小至中等,纺锤形。6 ~9 圈。旋壁由致密层、透明层和内、
  外疏松层组成。隔壁平直或在两极轻微褶皱。旋脊粗大,每圈均有。初房小而圆。中石炭世。
  假希瓦格(虫+上竹下廷)(Pseudoschwagerina )
  壳体大,球形。最初1 ~4 圈包卷很紧,其后骤然放松,最后
  一圈又收紧。旋壁由致密层及蜂巢层组成。隔壁微有褶皱。初房小。晚石炭世。
  鳞木(Lepidodendron )
  高大的乔木,二歧式分枝。叶座呈菱形或纺锤形,螺旋状排列。叶痕横菱形或斜方形,中央有一维管束痕,两旁各有一侧痕。叶座常有中脊和横皱纹。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最盛。
  南京(虫+上竹下廷)(Nankinella)
  壳中等大小,凸镜形。壳缘圆尖,脐部外凸。一般8 ~14圈。旋壁常矿化,构造不易看清。隔壁平直。旋脊发育,每圈均有。此(虫+上竹下廷)常硅化,在风化的石灰岩表面突出显著。二叠纪。
  新希瓦格(虫+上竹下廷)(Neoschwagerina)
  壳体较大。粗纺锤形。11~20圈,旋壁由致密层与蜂巢层组成。副隔壁有轴向和旋向两组。每组尚有第一副和第二副隔壁之分。拟旋脊低而宽,发育完好。列孔多,初房圆而小。早二叠世。
  旱坂珊瑚(Hayasakaia)
  丛状复体,由弯曲的、直的棱柱状或部分呈圆柱状个体组成。各个体之间由规则的成四排分布在棱上的联接管联接,横板完整,上拱倾斜,沿体壁边缘发育断续的泡沫带,隔壁刺状,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
  多壁珊瑚(Polythecalis)
  块状复体,个体呈不规则多边形。外壁部分消失,个体之间以泡沫板相接。边缘泡沫板凸度大,较规则。隔壁未伸入泡沫带,隔壁带与泡沫带界线分明。复中柱较小,由中板、规则的辐板及斜板组成。横板缓向复中柱倾斜,早二叠世。
  轮叶(Annularia )
  叶轮生,分布在一个平面上。每轮有叶6 ~40枚,长短近相等,几乎互相连合,呈放射状排列。叶线形、倒披针形或匙形,具单脉。早二叠世最盛。
  栉羊齿(Pecopteris)
  多次羽状复叶,羽轴表面光滑或具细纵纹。小羽片舌形、椭圆形、矩形。基部整个着生于末级羽轴上或略收缩,两侧边近平行,全缘。叶脉羽状,中脉一般明显。
  晚石炭世至二叠纪最盛。
  假提罗菊石(Pseudotirolites )
  壳外卷,侧部有明显的肋,距腹部不远处常有侧瘤和横肋,腹部具明显的中脊。
  菊面石形的缝合线。晚二叠世。
  大羽羊齿(Gigantopteris )
  大型单叶、倒卵形、长椭圆形。边缘全缘、波状或齿状。叶脉有四级,中脉粗,一至三级侧脉羽状。三级侧脉联结成大网眼,内有由细脉结成的小网眼,形成重网状。具邻脉和盲脉。早二叠世晚期至晚二叠世早期。
  克氏蛤(Claraia )
  壳体近圆形,不等壳,左壳较凸。壳顶位于前端。壳面具同心线或具放射线。
  后耳较大,不延伸,与壳顶部分的分界不明。前耳小或缺失。右壳扁平,前耳下足丝凹槽显著。铰边直而短。早三叠世。
  缅甸蛤(Burmesia)
  壳近横卵形,两侧稍不等。铰边直,略小于壳长。膨凸中等。壳顶小而不显,壳嘴内弯。壳面中部有放射线,而前后部则具明显的同心线。壳面尚有密集的小斑点。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
  新芦木(Neocalamites)
  茎分节,中空。节间的纵肋与纵沟较细。叶轮生在节上,数量多,窄长,长短相近,基部分离,单脉。节上有一排圆形或椭圆形的叶迹。三叠纪至中侏罗世。
  侧羽叶(Pterophyllum)
  叶羽状,裂成细线形或舌形的裂片。裂片基部着生于羽轴的两侧,上下两边近于平行。叶脉平行,不分杈或在靠近基部处分杈一次。三叠纪和侏罗纪最为常见。
  苏铁杉(Podozamites )
  枝细。叶椭圆形、披针形或长线形。螺旋状或两列状排列在枝上。叶脉细而直,与侧边平行,至顶端聚交或交于两侧边缘。晚三叠世至早白垩世。
  狼鳍鱼(Lycoptera )
  头大,眶上骨一块,眶上感觉沟终止于顶骨。眼大。鳃盖系统完全,前鳃盖骨下枝较上枝宽大;下鳃盖骨小,鳃条骨纤细。椎体筒状,中部略收缩。齿骨较大,向后逐渐增高。上下颌有牙齿。一般背鳍与臀鳍相对。胸鳍大,内侧有一粗大不分节的鳍条。正型尾,尾椎骨上扬。晚侏罗世。
  类三角蚌(Trigonioides)
  壳体大小不等,卵形或方形。壳饰除同心纹外,都具有中部的“V ”字形,与两侧的“人”字形脊饰。中央小齿发育较正常。白垩纪。
  嵌齿象(Gomphotherinm )
  属长颌乳齿象中的最基本的一属。上门齿相当长大,向下并向外稍弯曲;下颌联合部引长成喙嘴状,嵌在二侧上门齿中间,故名嵌齿象,下门齿微向下弯曲,横切面趋向扁平。颊齿的齿尖成圆锥形(乳头状)。附尖发达,磨蚀后三叶形图案清楚,中间颊齿有三个横脊。中新世至更新世早期。
  大唇犀(Chilotherium)
  体矮壮,四肢短。前后脚均为三趾。头骨短,鼻骨长而弱,无角。下颌结合部粗壮并扩大成铲状。门齿大,间距宽,向外上方伸出。前臼齿比后臼齿小并向前急速递减。臼齿具粗大的前刺和反前刺。第二臼齿明显地大。中新世至上新世。
  三趾马(Hipparion )
  比现代马小,前后肢均为三趾,中趾粗而着地,侧趾较小而不着地。门齿有凹坑。颊齿高冠,棱柱形,前臼齿已臼齿化。上颊齿珐琅质褶皱强烈,白垩质丰富,原尖孤立,圆柱形。下臼齿有两个突起,形成一个纵长的双柱形。上新世。
  马(Equus )
  四肢高度特化,第三趾特别发育,其余趾均退化,掌骨很长,而趾(指)骨较短。门齿有凹坑。颊齿高冠,斜方形。原尖和次尖分别以窄颈与前脊和后脊相连,原尖比次尖大,通常为椭圆形。第四纪。
  上门齿长大,弯曲很小;下颌短,臼齿低冠至半高冠。齿脊数目多,中间臼齿有6 ~11个横脊,最后一个臼齿有9 ~15个横脊,齿脊上乳突急速地分裂,分成很多小锥,谷部充填的白垩质发育。上新世至中更新世。
  头骨高,穹形。有强大的额部突起。大象牙较直,末端轻微向上向内弯。臼齿高冠,齿板紧密平行排列。珐琅质薄,呈波浪式褶皱。
  猛犸象(Mammuthus )
  头骨短而高,枕骨前的额顶脊特别高,前额凹。头盖和下颌的垂直高度非常大。
  臼齿高冠,冠面宽,齿板数目多,第三臼齿齿板达27个之多。齿板珐琅质厚度小,褶皱细密。中、晚更新世。
  
  附三  地质旅行实例两则
  (一)西湖地质旅行杭州西湖,是一处早已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这当然是由于她的明山秀水诱人的缘故。而对于地质工作者来说,那里的地层和构造的特点(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