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车-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发射2 磅炮弹、口径为40毫米的火炮和数挺机枪,装甲厚6 厘米,乘员2 人,另
有射手2 人~4 人。2 名驾驶员坐在车体前部宽大的一条横贯车体的长凳上。右侧
的驾驶员能通过油门踏板和中心变速杆控制发动机,并能利用方向盘进行平稳的转
向。急转弯时,左侧的驾驶员以带式制动器制动差速器的轴端,从而刹住其中的一
条履带,达到急转弯目的。
    说开了,“小游民”并不复杂,实际上是把锅炉钢板钉在角铁架上做成的一个
长方形箱子,只不过它有一对加长的拖拉机履带。为使车辆保持平衡,设计者们还
在车辆后部转向轴上装有一对直径为1 .37米的导轮。
    “小游民”建成后,斯文顿给它取名为坦克,坦克是音译词,英文写法是tank,
直译是水柜,一个用于陆地作战的武器为什么叫“水柜”呢?
    原来,当时英国全国各地都有德国间谍,为了不让德国人知道这种新式武器,
斯文顿特意叫人在制造厂的周围泄密,说是该厂正为俄国人制造一些贮藏器,德国
间谍信以为真,就不关心这种无战争价值的东西。
    然而,这种新式兵器究竟叫什么名字呢?有人干脆说把它叫做陆地巡洋舰,有
人说叫无限轨道机枪战斗车,也有人说叫钢铁堡垒。究竟叫什么名字既响亮又保密
呢?一天,斯文顿忽然看到用油布遮盖的“陆地巡洋舰”很像一只大柜子,加之又
是在海军部诞生的,于是,就给它取名为“水柜”,这一叫,一直延续到80多年后
的今天。现在,人们一提起tank,首先想到的都是真正的坦克,而绝不会是它的原
意水柜了。
    “小游民”坦克建成后,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现在,它已作为人类制造的第
一辆坦克陈列在英国多塞特郡博文登的皇家装甲兵博物馆里。
    尽管“小游民”没有发挥什么作用,然而,第一辆菱形坦克“大游民”号却吸
收了它的全部优点。1916年1 月16日,“大游民”号的样车进行了第一次行驶试验,
达到了设计之初定下的每一项指标,并顺利地通过了人为设立的“战场障碍跑道”。
“大游民”试验成功后,很快就定型生产,并正式定名为I 型坦克。
    I 型坦克和“大游民”坦克一样,重27.4 吨~28.4 吨,发动机功率105 马
力,行驶速度为每小时5 .95千米,行程37.8 千米,车长9 .乃米,车宽4。12米
~4 .3 米,车高2 .41米,装甲厚5 毫米~10毫米,车体两侧装有2 个大型履带
架,呈菱形轮廓的外形看上去很像一个大蝌蚪,圆圆的身体后面拖着两个导向轮,
活似蝌蚪的尾巴。车体没有减震装置,没有旋转的炮塔,采用外圈式履带。I 型坦
克有两种不同的武器布置,分别称为 I型雄性坦克和I 型雌性坦克。I 型雄性坦克
在每个履带架外侧装一个突出的炮座,上面安装一门发射6 磅炮弹的57毫米口径火
炮和回挺机枪。I 型雌性坦克在每个突出炮座上装 2挺“维克斯”机枪。所有I 型
坦克除了装有上述武器外,还装有3 挺~4 挺机枪。
    “大游民”坦克乘员条件是很差的。整个车内有8 名乘员,车长和驾驶员位于
前部的指挥塔内,因受履带突出部的影响,向前观察受到限制,2 名转向操纵员蹲
在变速箱两侧,炮手们跪或蹲在火炮突出炮座的狭窄座位上,车内噪声很大,在车
内无法谈话,只能靠打手势来传递信息,它对外联系主要靠收放信鸽,不过似乎不
太有效。而且,发动机排出的烟,全都排在驾驶仓内,不仅刺激人的眼睛,而且使
人喉咙红肿。
    I 型坦克定型生产后,英国军方首次就向福斯特公司、市内运输公司、货车公
司和信贷公司定购了150 辆,1916年5 月,世界上第一支坦克部队在英国组建了,
为保密,这支部队命名为“机枪兵团重火器部”。这支部队由坦克的发明人斯文顿
指挥,参加该部队的士兵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必须懂得汽车技术;②必须是大力
士。
           险些使坦克天折的弗兰德之役
    前面我们曾经介绍了坦克首次出现在战场的情景,介绍了首次参战坦克的辉煌
战绩。
    然而,尽管坦克首战极其辉煌,尽管英军总司令黑格在坦克首战之后欣然订购
1000辆坦克,但是,初期坦克仍然是不完善的,存在很多致命弱点。就是首次坦克
战之初,英军曾制造了59辆坦克,但因机械故障,只有49辆坦克参加战斗,然而只
有32辆开到索姆河畔的集结地,后来又有几辆坦克在冲击时陷入了泥潭,怎么也开
不出来,驾驶员和其他乘员只得弃车逃跑,实际上只有9 辆坦克冲击了德军阵地,
完成了战斗任务。好在坦克这种新武器不为德军所知晓,否则,战斗结果不一定是
英军胜利,德军失败。尽管如此,59辆坦克,只有9 辆在战斗中发挥作用,其成功
率只有15%。
    坦克的初期成功刺激了英国人成功的欲望,也撩拨起德国人复仇的本能。德国
人日思夜想,终于猜出了英国人的伎俩,灾难就从这时起悄悄地来到坦克的身旁。
    1917年7 月31日,英军“机枪兵团重火器部”的216 辆坦克在弗兰德与德国军
队展开了决斗的架势。弗兰德地处海滨,地势低矮,到处都是充满烂泥污草的苇塘。
战争之初,一连下了4 天大雨,整个战场,不是积水齐腰的水坑,就是难于跋涉的
泥塘。开到前线的216 辆坦克全都泡在水里,根本发动不起来,少数坦克好不容易
发动起来后,没跑多远,竟又陷到了烂泥塘中,这一陷不要紧,竟越挣扎陷得越深。
    这时的德国军队已不是第一次看到坦克,一看到这种情况,他们立即组织大炮
对英军的坦克进行炮击,在不长的时间内就炸毁了大部分坦克。一些胆大的德国士
兵,看见坦克陷在泥坑里不能动弹,竞三三两两地爬上坦克,用枪对准坦克上的各
种孔、洞、缝隙射击,有的干脆把集束手榴弹扔到坦克的顶上,把顶部炸裂,甚至
个别的爬上坦克后,双手拽住坦克上的机枪枪管,硬把机枪射手从坦克里给拉了出
来。
    黑色的弗兰德之役,整个战役期间,一共出动216 辆坦克,竞几乎全被摧毁。
    弗兰德之役一度使人们对坦克的使用价值产生了怀疑:一些步兵军官甚至认为,
坦克不仅不能帮助步兵作战,甚至还成了步兵的负担;过去曾经强烈要求坦克参战
的指挥官甚至宣称今后不让坦克参战;英国国防部里许多决策人士甚至主张立即停
止坦克的生产,准备购买的坦克数量也被减少到了1 /3 。
    一时间,坦克前途渺茫!
             坦克的再生之父—富勒
    正当英国国防部为坦克是否停止生产,坦克有没有发展前途争论不休的时候,
英军“机枪兵团重火器部”参谋长富勒中校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观点。
    富勒认为,尽管初期参战的坦克有许多不足之处,然而,它仍是一种很有发展
前途的武器,坦克之所以不尽如人意,除了它本身的缺陷外,还有指挥上的问题。
富勒指出,初期使用坦克时,指挥官们甚至还不会使用它,坦克参战都是零星出动
的,而且步兵也没有与坦克配合好,更为严重的是英军常常错误地将坦克用于连绵
大雨之后的沼泽地,坦克在泥泞的沼泽地里行动困难。
    富勒中校根据自己几次指挥坦克作战的实践总结出坦克作战的四条理论:第一,
坦克作战要有坚硬的、开阔的、平坦的地形。
    第二,坦克作战时,一定要集中一大批坦克,分成几个梯队,分批进行波浪式
进攻。而且要对作战行动进行分工:首先是第一梯队冲上去占领阵地;紧接着,第
二梯队向纵深发展;最后,第三、第四梯队冲上去扩大战果。
    第三,坦克行动时,一定要有步兵随行,配合作战,从而迅速占领和坚守已取
得的阵地。
    第四,一定要出敌不意,隐蔽出击,造成战争的突然性,使敌人措手不及。
    富勒最后坚定地指出:坦克是未来战争中军队所必需的重要武器,不仅应该继
续存在下去,而且应该加快发展下去。
    富勒提出的这一坦克作战理论是战争史上第一个关于坦克作战的理论,因而,
这一理论在整个英军上下引起了轰动。然而,一些并没有亲身指挥坦克作战的人尽
管无法驳倒富勒,但是他们仍坚持取消坦克,认为弗兰德之役已经证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