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文化教育史-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文化的影响,但始终未能影响中华文化的核心。欧洲文化则有三个源头, 

一是古希腊文化,二是古罗马文化,三是希伯来文化。 

     从宗教方面来看:中国文化中只有“敬天”、“尊祖”的观念,没有发 

展成宗教。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也被融合而变质,由小乘而变为大乘。基督 

教传入中国,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也没有引起太大的变化。西方文化则是 

因缘于基督教的文化,文化的发展受制于基督教,文化的内容充满了宗教的 

精神,每一方面的文化都打上了宗教的烙印。 

     从语言文字方面来看:中国有它独创的一贯的语言文字,且语言与文字 

密切结合,一字一音,一字一形。欧洲的语言文字要复杂得多,在中世纪, 

欧洲统一语言消亡了,各民族都发展了自己的语言。 

     从教育方面来看:中国是官学与私学并行,以官学为主,而且几乎没有 

宗教色彩。而欧洲的教育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可以说,欧洲的教育,从教堂 

中分出,那时的修道院、礼拜堂场发挥学校的功能。另外,欧洲的教育多由 

私人创办,不依附于政府,也不依附于社会任何一部门,因而具有自由传统。 

     总之,不同类型的文化有不同的特点,有各自的优点长处。不同特点的 

文化互相交流、互相融合,才能互相促进。兼容并包、兼收并蓄是中世纪所 

有发达文化的共同特征。中国在儒家和道家文化的基础上,引进并消化了印 

度佛教文化,形成了儒、释、道三位一体的“新”文化;印度部分吸纳了中 

国文化、波斯文化和阿拉伯文化,与印度传统相融汇,形成了印度中世纪文 

化;阿拉伯文化和拜占庭文化均广泛吸收了印度文化和古希腊、罗马文化, 

从而形成自己的文化;欧洲文化的复兴也是在吸收了古希腊、罗马文化和阿 

拉伯文化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历史表明,兼容并包才能气势恢宏,这是文 

化发展的根本规律。 


… Page 10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