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文化教育史-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校经常举行学术讨论会,校外学者也可参加自由辩论。因此,在伊斯兰学 

校中,自由的学术论战的气氛胜过了神秘主义的气氛,绝不象基督教学校那 

样以信仰来扼杀理性的探索。 

     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它以古希腊、罗马和 

东方文化为资借,竟以快速的步伐,超过了历史悠久的东西文化古国,为世 

界文化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当基督教正在摧残科学、哲学的时候, 

伊斯兰的大食帝国却再次促成了东西文化的融汇;当欧洲的学校久已不闻柏 

拉图、亚里士多德之名和忘却希腊学术财富的时候,穆斯林学者从东罗马的 

手中承受了这份遗产。这一切都为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了准备。 


… Page 98…

                 九、中世纪世界文化教育的交流与特点 



                      1。中世纪世界文化教育的交流 



     所谓文化交流,就是文化互相渗透的过程。这边的东西到那边去,那边 

的东西到这边来,互相融合,互为促进。如前所述,中世纪时,世界存在多 

种文化形态:西方有欧洲基督教文化、拜占庭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东方有中国文化、日本文化、印度文化等。各种文化一般都是独立的发生, 

不相闻问。但在中世 纪,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已经普遍存在。 

     中世纪文化交流的途径主要有四。一是外交。官方派遣使节、学生、乐 

舞团体,赠送各种礼品及书籍等。是文化交流的一条通常的渠道。比如,日 

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就极大地促进了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二是贸易。商 

业往来直接把不同背景的文化带给对方。比如印度文化中许多东西都是通过 

贸易活动传到中国的。不过,在中世纪,世界性的商贸活动仍不普遍。因此, 

贸易在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三是宗教。宗教本身也是一种文化, 

但同时也成了文化传播的一种工具,宗教的传播者成了文化的使者。比如, 

随着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印度富于思辨性的哲学、逻辑学、文学、音乐、绘 

画、雕塑、舞蹈也随之传入中国。欧洲传教士东来传教,同时也把西方先进 

的算学、天文、地理等门学问和工艺技术传给东方。最后还有战争。战争与 

掠夺也会造成文化交流的机会。比如,公元11—13世纪十字军东征促进了欧 

洲与阿拉伯世界文化交流,公元13世纪,蒙古向西扩张为中西文化交流创造 

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公元751年,唐朝与大食交战的■逻私战役使中国的造 

纸术传入阿拉伯世界并进而远播西方等等。以上四条途径都对中世纪世界文 

化教育的交流起了作用。下面将其中影响较大、意义深远的历史事件及其对 

世界文化交流的影响分别作一介绍。 



     (1)十字军东征与东西方文化交流 

     公元9世纪时,欧洲处在教会的黑暗统治之下,而埃及、美索不达米亚 

一带在阿拉伯人的统治之下,社会安定,文化繁荣。公元10世纪,阿拉伯人 

势力渐衰,土耳其人取而代之。1055年,塞尔柱土耳其人征服了阿拉伯帝国, 

随后又将矛头对准拜占庭帝国。1071年,土耳其人在亚美尼亚的曼西克特大 

败拜占庭军队,占领了拜占庭在小亚的大部分领土。1077年,又占领耶路撒 

冷,并预备进袭君士坦丁堡。拜占庭无力应付这种局面,不得不向罗马教皇 

乌尔班二世求援。罗马教廷早就觊觎东方的土地和财富,于是趁机挑起侵略 

战争。1095年,教皇乌尔班二世发表声明,号召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子民们从 

异教徒手中“收回圣地耶路撒冷”。他把东方描绘为“乳蜜成河”的土地, 

激起了许多天主教封建主和商人的宗教狂热,也唤起了一些农民对富裕东方 

的向往。1096年8月,第一支十字军出发,此后直到1270年,近200年间。 

西方世界共组织了8次十字军东征。由于这次战争是打着“十字架反对弯月” 

 (即基督徒反对伊斯兰教徒)的旗号进行的,每个出征者胸前均佩戴十字徽 

章,以便与异教军士区别,故名十字军。 

     十字军东征在军事上、政治上可以说完全失败了,但在文化上却得到了 

意外的成功。十字军自与东方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及鞑靼人接触后,发现世 

界上除了基督教文明外,还有其它更高级的文明。这样,历次十字军东征, 


… Page 99…

就成了一种变相的留学。他们学会了异教徒的习惯,生活上起了很大的变化, 

如武士们脱去了笨重的盔甲,换上了轻飘飘的绸子或棉布大衣。他们还从东 

方带回许多新的食品,如西瓜,波菜、甜桃及香料等进行培植。这一切都是 

十字军东征的结果。但是,更重要的是,十字军东征,使拜占庭文化迅速传 

遍整个欧洲。拜占庭文化中保存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十字军东征把 

原本在欧洲已经失传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又重新引回欧洲,给欧洲 

的文化造成巨大的影响。这一点在前面已有阐述。 

     另一方面,阿拉伯的科学技术也经十字军东征后大量传入欧洲。欧洲人 

从阿拉伯那里学会了种植水稻、甘蔗和棉花,还利用阿拉伯的技术改革了纺 

织、制陶、冶铁、炼钢的工艺。甚至还从阿拉伯引进了中国发明的火药和指 

南针。这一切都与十字军东征有关。 

     火药的发明与炼丹术紧密相关。三国时郑思远所著《真元妙道要略》一 

书记载,“有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烬屋舍者。” 

由此推断,火药的发明是由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控制火候引起的。火药发明 

后,即被用于军事。唐哀宗天祐初年 (公元904年),史料中即有飞火、飞 

箭、火炮、火箭等记载,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曾公亮、丁度等奉 

旨编撰的《武经总要》中正式出现“火药”一词。火药用于战争的正式记载, 

则在靖康元年 (1126年),金人攻打汴梁,北宋曾以火炮抵御。此后此类记 

载散见史籍。大约在公元13世纪蒙古西征的时候,火药的秘密被阿拉伯人掌 

握,尤其是1258年巴格达陷落后,各种火器也由元帝国传入阿拉伯国家。而 

欧洲有关火药的初步知识是从阿拉伯人那里学到的,使用火器也是从阿拉伯 

传入的。史载1290年的阿卡之役,马木鲁克人使用抛石机攻击阿卡城,抛石 

机不但抛投巨石,也发射火球、火瓶和火罐,终于使法兰克人不得不从这座 

亚洲大陆的最后堡垒撤走,宣告了十字军的彻底失败。这给欧洲人以极大的 

教训。1326年,火器的秘密被意大利人掌握了,之后迅速传遍西欧。文献记 

载欧洲各国使用火药的年代,法国为1338年,荷兰为1339年,英国为1340 

年,德国为1346年。 

    指南针也由中国发明,而后传入阿拉伯,再传入欧洲。中国在公元 11 

世纪即有指南车、指南鱼用于军事的记载。北宋科学家沈括(1032—1096年) 

在《梦溪笔谈》中更有磁针指南但常偏东的论述。大约在公元11世纪末、公 

元12世纪初,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据宣和年间(1119—1125年)的《萍 

洲可谈》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或以 

十丈绳钩取海底泥嗅之,便知所至。”指南针一经使用,便被阿拉伯航海家 

广泛采用。1281年,贝拉·基布吉奇在《商人宝鉴》中,记述了当时自亚历 

山大港至印度洋的水手,都以木片浮于水上,木片上旋转磁针以指南。这些 

办法首先为意大利商船采用,然后传到其它国家。 

     火药,指南针以及后来的印刷术传入西方对世界历史产生巨大的影响。 

正如马克思所说:“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 

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 

段。”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2)蒙古西征与中西文化交流 

    公元12世纪的时候,中国北方的蒙古部落迅速崛起。1206年,索儿只 

斤氏族的铁木真(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