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文化教育史-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论语》等儒经分赐给闾巷儿童,以广教化。高丽时代,私学也极为盛行。 

崔冲首开私人讲学之风,被称为“海东孔子”。当时慕崔冲之名前来求学的 

人特别多,乃至“填溢街巷”,崔冲于是分设“孔斋”以容纳这些学生。学 

习内容为《周礼》等九经及《史记》等三史。除崔冲外,还有侍中郑倍杰等 

11人相继在其它11处进行私人讲学。当时称这12人门下的学生为“十二 

徒”。 

     高丽时代,贡举也开始制度化,其考试科目为制述、明经二科及若干杂 

业之科。继高丽而起的李朝,首先设立成钧馆,继而成立五部学堂,讲授儒 

学。儒家学说、朱子学说支配朝鲜学术界500多年,整个中世纪的教育也以 

儒学教育为主。 



     (2)越南 

    越南自秦汉至晚唐,一直为中国所控制。各种制度沿袭中国。据《后汉 

书》记载,汉光武帝时代(公元1世纪前半叶)锡光任交址太守时,曾“建 

立学校,导之礼义。”这可能是越南创设学校的开端。越南独立以后,历代 

王朝仍然沿袭中国制度,设立学校,开科取士,以《四书》、《五经》为考 

试范围。到公元11世纪初,李朝建立,学校制度才初具规模。李朝之圣宗于 

1070年8月曾“建文庙、塑孔子、周公及四配像,画七十二圣像,四時享祀, 

皇太子监学焉。”1076年,仁宗曾“选文职官员识字者入国子监”。可见, 

越南设有国子监,举行释奠之礼。其贡举之制,则始于1075年,据《太越史 


… Page 75…

记本记》记载,“诏选明经博学及试儒学三场,黎文盛中选,进侍帝学。” 

据此,越南中世纪的教育也是模仿中国的,也以儒学教育为主。 


… Page 76…

                        七、印度中世纪文化教育 



                                  1。综述 



     与西方向中世纪过渡、中国发展到隋唐宋元王朝和阿拉伯世界的崛起大 

体同时,印度奴隶社会开始解体,逐步向封建制社会过渡。印度上古灿烂的 

文化在这一巨大的社会变动中走上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它既没有像西方 

那样完全丧失古典文化、使文化生活极度贫乏,也没有像中国那样在继承古 

典文化的基础上将中国文化发展到一个登峰造极的新高度,而是在连续不断 

的社会内部动荡和外敌入侵中历经磨难,有所继承,又有所发展,但其光彩 

已远不如上古时期的印度高度发达的文化,也很难与同期的中国文化和阿拉 

伯文化等相提并论。 

     印度文化史上的这种大转变一般认为是从笈多帝国的衰亡开始的。公元 

6世纪中叶,建立于公元320年的笈多帝国在笈哒人的不断入侵和内部王室 

纷争、地方封建割据等多重打击下,实力全失,渐渐解体,使印度北部陷入 

四分五裂的状态。几乎与此同时,印度南部的伐卡塔卡王朝也逐渐衰亡。 

     笈多帝国解体后,北印度局势混乱,各国争战不休。比较重要的王国有 

四个,即摩揭陀的后期笈多、塔内萨尔的普什亚布蒂、曲女城的莫卡里和伐 

拉比的梅特拉卡。这些王国中,梅特拉卡王朝公元8世纪中叶为信德的阿拉 

伯人所灭;后期笈多于公元8世纪中叶前后消亡。而莫卡里和普什亚布蒂则 

通过婚姻关系而逐步联合起来。公元612年,普什亚布蒂王朝的戒日王子迁 

都曲女城,并正式称王。此后30多年中,他四出征战,向各小王国发动进攻, 

终于建立起一个西起旁遮普东部、东至孟加拉西部、北至喜马拉雅山南麓、 

南达纳巴达河的戒日帝国。 

     戒日王对帝国的统治大致按照以往印度建立帝国的传统模式。他很注重 

外交、军事、宗教。他自掌军权,处理军机。他利用宗教扩大影响,维护统 

治,曾大力提倡大乘佛教,在各地建立寺院,积极组织宗教活动。他也举办 

慈善事业,大量向贫民施舍财物,包括药品等。戒日王尤其热心文化学术事 

业,积极赞助各种文化学术活动。他的宫廷里拥有写作《戒日王传》与《迦 

丹波利》的巴纳、摩由罗、提婆伽罗以及中国高僧玄奘等优秀学者。他的王 

田收入中专列一项开支,奖励硕学高才,又对当时佛教学术文化中心那烂陀 

寺给予厚赏,许多名流学者在这里进行研究工作。戒日王本人也是一位诗人 

兼戏剧家,曾有《璎珞传》、《妙容传》及《龙喜记》等作品。 

     但是,戒日帝国的这种局面没能维持多久。公元646年底,戒日王去世, 

其国家立即陷入了混乱和分裂,其首都曲女城也成为分裂的各王国,尤其是 

孟加拉的波罗王朝、西印度的波罗提诃罗王朝和德干的拉什特拉库塔王朝, 

即所谓“三强”极力争夺的对象。印度次大陆从此内战不断,一直持续到公 

元13世纪初。 

     印度内部的分裂和内争造成国力的浪费和空虚,外族乘机入侵。公元712 

年,阿拉伯军队攻占信德,势力直抵木尔坦。由于曲女城与迦湿弥罗的印度 

国王的抵抗,也由于公元8世纪中叶阿拉伯人内部产生分裂,阿拉伯人的攻 

势也有所减弱。 

     公元962年,从阿拉伯帝国分裂出来的中亚萨曼王朝统治 者的一名突厥 

奴隶阿勒普蒂金在加兹尼建立了一个新的王国。这个王国的统治者十分注意 


… Page 77…

经营印度,其中最著名的是公元998年即位的马茂德。从1001年到1026年 

的26年中,他先后入侵印度17次,每次都极尽烧杀、掠抢、破坏之能事。 

1018年 底,马茂德攻占马土腊,那里许多富丽堂皇的庙宇被抢掠一空并 

放火烧毁。1019年,他的军队又洗劫了印度人心目中神圣的首 都曲女城, 

夺得银币300万、奴隶5。5万、大象350头。1025年,他又率军洗劫了印度 

教月神庙所在寺的索姆那特城。那里的月神庙殿堂宏大,支撑屋顶的大柱达 

56根之多,并装饰有名贵的宝石。庙宇防卫坚固,庙内有2000多婆罗门巡 

礼念经,300名歌手和500名舞伎为神灵歌舞。庙内还有珍奇异宝及国王赏 

赐和信徒献纳的大批财物。马茂德经数度攻占,终于占领了这座城市及其月 

神庙,不仅在大庙周围地区屠杀5万多印度人,而且还捣毁了巨大的神像, 

劫走了无数的珍宝。这一次次入侵不仅对印度的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印度 

教势力大受打击,更使印度文化备受摧残。 

     公元12世纪末,加兹尼王朝灭亡,代之而起的是信奉伊斯兰教的阿富汗 

突厥人建立的德里苏丹国(1206—1426年)。这些突厥统治者内部成份复杂, 

派系倾轧频繁,且内有印度人民的不断反抗,外有蒙古军队的一次次冲击, 

所以,德里苏丹虽为中央政府首脑,但除短暂的统一之外,它实际上大多数 

时间都只是印度北部的一个最大的区域王国。公元14世纪末,西察合台苏 

丹、突厥化的蒙古贵族帖木儿在征服了波斯、阿富汗、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后, 

又于1398年率大军攻入德里。帖木儿铁骑过后,德里居民几乎屠杀殆尽,财 

宝也被劫掠一空,德里成了一座废墟。德里苏丹国从此一蹶不振,名存实亡。 

     这一时期,尽管多灾多难,但印度人还是想方设法保存了印度文化的部 

分传统,并使之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同时,由于不同信仰和文化背景的突 

厥人的入侵,使印度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在冲突中有所融汇,从而表现出了 

一些新的特点。 

     文学方面,笈多以后的时期中,在戒日帝国王室及曲女城王的保护和资 

助下,先后出现了枟丁、巴纳及薄婆菩提等著名的梵文作家。枟丁著有 《十 

公子传》,用散文反映了当时城市的社会生活,特别是上层人物内部互相争 

斗的情形。巴纳撰写了《戒日王传》和《迦丹波利》,前者是记述戒日王朝 

早期事迹的历史小说,后者则是描写了女郎迦丹波利的爱情与友谊的传奇故 

事。薄婆菩提是公元8世纪上半叶能够接触现实的剧作家。他留下了三个著 

名的剧本,即《茉莉和青春》,描写了茉莉小姐和青春公子在朋友帮助下共 

同反抗国王和幸臣的阻挠、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