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文化教育史-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助教:2人,大学少允:1人 

     音博士:1人 书博士:1人 

     算博士:1人大学大属:1人 

     大学少属:1人 

     博士和助教负责教授经书及课试学生;音博士、书博士、算博士分别负 

责教授字音、书道及算术。学习“明经”的生徒,称为学生,其定额为400 

人。他们在学习经书之前,要先向音博士学习正确的中国音,然后再学习经 

义。 

     大学的任务是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教学内容和教科书以儒家经 

典为主。明经道的教科书有大经、中经、小经之分。大经指《礼记》、《左 

传》;中经指 《诗》、《周礼》、《仪礼》;小经指《易书》。其中如学完 

大经或中经中的任何2经即可毕业,并有贡举的资格。“算道”的教科书用 

 《孙子》、《五曹》、《九章》、《海岛》、《六章》、《缀术》、《三开》、 

 《重差》、《周髀》、《九司》等。此外,《论语》和《孝经》不论何种学 

生,均须兼习。 

     大学的入学资格有严格的等级身分限制。五位以上官吏的子孙可以自由 

入学,六、七、八位官吏的子孙需经特别批准方可入学;庶民子弟根本不得 

入学。入学年龄规定为13岁到16岁。修业年限没有限定,只要学完规定的 

课程,通过官吏录用考试即可毕业。学生每10天有一天休息,休息前有小考, 

每年7月举行大考。对应试考生问大义8条,通过6条以上者为上等;通过 

4条或5条者为中等,通过3条以下者为下等。如连续3年试为下等,或9 

年间仍未学完规定课程,则勒令退学。对不遵守师道或在一年内超假百日以 

上者,也令其退学。 

     除了大学以外,中央还设有一些专门性质的学校。如阴阳寮、典药寮及 

雅乐寮。阴阳寮培养阴阳生历生、天文生共30人;典药寮培养医生、针生、 

按摩生、咒禁生、药园生共82人;雅乐寮培养各种乐人364人。这些学校学 

习的规定与大学同,仅有一点相异,即这些学校允许庶民子弟入学。 

     ②国学。国学由“国”一级的政府机关管辖。《大宝律令》规定,地方 

的行政区分为国和郡两级。全国分为60多个国,国一级的地方长官叫国司, 

国司由中央政府直接委派。郡是国的下属地方行政区划,其地方长官叫郡司, 

由当地有势力者担任。 

     国学主要招收郡司子弟,郡司子弟未满时,庶人子弟也可入学。学生的 

定额,因国的面积大小、人口多寡而定。“学会”中规定,大的国50人,中 

等国30人,小国20人,其中1/5的学生习医。国学的教育方针、学科和课 

程设置、考试方法及学生的推荐等,和大学基本相同。国学也以儒学教育为 

主,经学占重要地位。但在国学中也可设医学、药学。在国学中讲授经学的 

教官叫“国博士”,讲授医药学的叫“医师”。按照大宝律令规定,原则上 

每一国设一所国学。但是,九州的筑前、筑后、丰前、丰后、肥前、肥后六 

国均不设置国学,而合并于“太宰府”称为“府学校”。而且在国学中没有 

 “算生”。因为六国均属大国,学生定额为240人。 


… Page 71…

     除了大学和国学这两种主要教育机构外,私学是最普遍的实施教育的机 

关。一些遣唐使学成归国后创办私学,宣讲儒家学说。如公元640年归国的 

高向玄理等开设私学,招收大中兄皇子、中臣镰足等人为弟子。大化革新后, 

私学得到政府的提倡。大宝律令规定,凡一品至四品的官员家里都要选派 1 

名博士为家庭教师,专门教育这些官僚家庭的子弟。 

     私学传授的内容很广,既包括儒学,也包括文学艺术、工艺美术以及一 

些实用技能,如木工、金工等。招生的对象上至贵族子弟,下至平民子弟。 

一些传授实用技能的私学也得到政府的鼓励,如公元730年3月,太政官在 

奏文中写道:“阴阳、医术及七曜颁历等之类,实为国家需要的学问,不得 

废弃。但调查许多博士的情况,他们年老体衰,若不抓紧传授下代,恐致绝 

业。切望鼓励吉田连宜……等七人。分别招收弟子,以传其业。学生学习时 

的衣着伙食费按照大学学生的标准。”(《续日本纪》十) 

     平安时期,由于官学逐渐衰落,私学获得了更大的发展。一些在大学寮 

或朝廷任职的博士竞相设立私学,使本族子孙及其亲属子弟到这里接受必要 

的教育,以应付官吏录用的考试。这类私学著名的有菅原潘公和大江音人创 

立的文章院;和气广世创办的弘文院;滕原冬嗣创办的劝学院等。这些私学 

是纯粹的贵族教育机构。此外,也有面向庶民子弟的私学,如空海和尚创办 

的综艺种智院。空海设立这所学校的目的就是为了给没有学习场所的贫贱子 

弟创造一些学习条件,提供学习机会。他所传授的课程,不限于佛教,也包 

括儒学。 

     (2)“和汉之学”的兴起与教育的民族化 

     日本在平安时代(公元794—1192年)以前,所谓学问,仅指汉学而言。 

虽然也有“明法家”研究日本的律令格式,但此外的人,差不多仅研究汉籍。 

对于日本自己的历史,未有深切的研究。就是朝廷方面的国史研究,与汉学 

比较起来,也是微乎其微的。日本的两本重要史籍《古事记》和《日本书纪》, 

都是仿照中国正史的体例及干支纪年写成的。但是,公元9世纪后,日本在 

吸收、消化中国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开始形成自己独特 

的日本民族文化,即所谓从唐式文化向国风文化转变。教育也随之民族化。 

     从唐式文化向国风文化的演变,在文学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公元9世 

纪中叶以前,贵族社会还是把汉文文学知识的丰富程度看作是衡量才能的尺 

度。到公元9世纪中叶,空海用单音节的草书体汉字制成“平假名”,吉备 

真备用楷体汉字编录制成“片假名”,终于创造出本民族的假名文字。当时, 

在公文乃至私人日记方面仍然使用汉字。以汉文为基础,用汉字书写文章还 

可以;如果写日本诗歌供人阅读,汉字就不如假名方便。平安贵族之间的交 

往,必不可少诗歌的应酬,于是假名文字就逐渐盛行,日本文体也逐渐发达 

起来。从公元9世纪末到公元10世纪,和歌博得了贵族的普遍爱好,它胜过 

了汉诗和汉文。公元905年纪贯之奉醍醐天皇之命选揖了《古今和歌集》。 

在散文方面,日本文体也逐渐成为文学的主流,出现了许多“物语”作品, 

以诗歌家在原业平的诗歌为核心,把诗歌中所描写的事件及故事情节加工整 

理而成的《伊势物语》和以民间故事为素材用传奇文学的体裁写成的《竹取 

物语》,乃是物语文学体裁的开端。除了文学以外,在美术、音乐、书法、 

宗教等方面,也都体现了民族特征。 

     随着文化的民族化,加上中日之间交通自公元9世纪断绝,公元894年, 

日本停止派遣遣唐使,中国方面的影响大大减少。而另一方面,日本自身的 


… Page 72…

惯例和古典渐渐增多,对于此等惯例和古典也有明白的必要,于是研究日本 

的风气次第形成。公元954年,大江朝纳为历博士贺茂保宪所作的上奏中说, 

 “亲父忠行,必究古今,学兼倭唐”。这是“和学”一词的开始。到镰仓时 

代 (1192—1333年)时,在《宇治拾遗物语》、《愚管抄》、《续古事谈》 

等书籍中,“和汉之才”之类的名词已是常见。学问的外延扩大开来。 

     学问内涵的变迁引起教育内容的变迁。平安时期,宫廷贵族养成一种特 

殊的文化风俗。能赋汉诗、能写和歌、能弹奏管弦乐器在当时被认为是高尚 

人的三项主要技能。因此,培养这三方面的才能就成为贵族教育的主要内容。 

到了镰仓时代后,汉学的地位继续下降,习字和和歌成了贵族的主要学习内 

容。 

     学校制度也逐渐民族化。平安时期先后几次对《大宝律令》中有关学校 

的规定进行改革,增加了一些民族化的内容。比如,在奈良时代末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