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续高僧传(30卷)〖唐_道宣撰〗"宝库"-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观诵而美之。而精进牢强越于常伍。后潜形高迈。
  释慧岸者。未详何人。面鼻似胡。言同蜀汉。往来市里默言无准。人不之异。武德三年。科租至岷州。程期甚促。蜀人初不闻。谓在天外。人有僦购科索万钱。转更惊急。谓往鬼国被去者。皆为死计。散费资粮。为不行之计。岸于新繁市大笑曰。但去必见欢喜。捉负租拗折数枚。众人去至鹿头道逢敕停。此前言之验也。武德六年。辄复悲泣不能自禁。曰谁能见烦恼因。没水求死。众人争入水接之。乃端坐水底已卒。卒后其年亢旱不收。疫死众矣。
  释法运。姓邓。荆州长林人。姿容挺秀。有拔群之美。至于算历五行。洞其幽致。传述楚二晦星。以运为一也。后值智旷禅师。诲以出俗之资。便削除俗玩。剃发入道。修学禅要志乐闲寂。别于开圣西北起一道场。如常观行不隔昏晓。尝诵七佛咒等救济。无不辄应。隋末虎暴摩顶曰。天下正乱百姓遑遑。汝可远藏莫为他厌。及八营贼主杨道生承名迎接安置供给。萧铣次立又加奉敬。所获施物即入悲敬二田。又于州内别置道场。号为龙归精舍。铣乃请问兴亡。答曰。贫道薄德不得久为善友。时不测其言也。不久赵郡王恭溯游兵至。又加顶谒兵。又东下图像随身。又留一影令运慈属。允所谓道德之感动也。尝有信心士女。晨夕供施。妖邪鬼怪见必回心。社庙神祇悉参归戒。以武德中化往。春秋六十。葬于开圣寺智旷禅师塔侧。
  贞观年中。辽西柳城靺鞨名帝示阶者。年十八时逃入高丽。拾得二寸许铜像。不知何神明。安皮袋中。每有饮啖酒肉。拔出祭之。逢高丽捉获。具说我是北边靺鞨。不信谓是细作。斫之三刀不伤皮肉。疑是神人。问有何道术。答曰无也。唯供养神明而已。乃出示之。曰此我国中佛也。因说本末。看像背上有三刀痕。遂放之令往唐国。彼大有佛事。可咨问也。其人得信在怀深厌俗网。今在幽州出家。大聪明有仪止。巡讲采听。随闻便解。有疑录出。以问者皆深隐。远思者难之。
  释智显。住辽州护明寺。少出家。戒操贞峻立操耿介。勇锐居怀。闻川闻见莫不高赏。专务坐禅。人不知其所诣。隋末贼起。川原交阵相推不已。动经旬朔。显于两阵以道和通。往返弥时。俱随和散。合郡同嘉。敬而重之。后与道俗十余行值突厥。并被驱掠。显遂隐身不见。后访得问。云我念观音不值贼。有同学在箕山守静。猎者夺粮顿尽。显远知之使人送米。其通幽解网非可究也。而任吹虚舟无所拘碍。每有苦处辄往救拔。是知大悲摄济随方利生。虽行位殊伦。而心焉靡异。不测其终。
  释法聪。姓陈。住苏州常乐寺。初负帙周游法席参诣。随闻虽晓然未本意。意在息言。然言为理诠。事须博览。不著为本无得虚延。如灰除垢。灰亦须净。后往金陵摄山栖霞寺观顾泉石僧众清严。一见发心思从解发。时遇善友依言度脱。遂诵大品不久便通。又往会稽。听一音慧敏法师讲。得自于心荡然无累。贞观十五年。还杭苏等州。开导集众。受道者三百余人。自尔华严涅槃相续二十余遍。贞观十九年。嘉兴县高王神。降其祝曰。为我请聪法师受菩萨戒。依言为授。又降祝曰。自今以往酒肉五辛一切悉断。后若祈福可请众僧。在庙设斋行道。又二十一年。海盐县鄱阳府君神。因常祭会。降祝曰。为我请聪法师讲涅槃经。道俗奉迎幡花相接。遂往就讲。余数纸在。又降祝曰。蒙法师讲说。得禀法言。神道业障多有苦恼。自听法来。身鳞甲内细虫啖苦已得轻升。愿道俗为我稽请法师。更讲大品一遍乃不违之。显庆元年冬。谓弟子曰。吾不久舍报。可施诸禽鸟。而恒讲不辍。后讲于高座上。尘尾忽堕而终。春秋七十一矣。
  释僧明者。不知何人。在五台娑婆古寺。所营屋宇二十余间。守一切经。禅诵为业。自云。年十七时从师上五台。东礼花林山访文殊师利。至一石谷。渐深见有石臼木杵。又见两人形大无影眉长披发眼睑上掩。师便顶礼请救。其人曰汝谷臭小远从何来。答昭果寺僧。习禅乐道。隐在娑婆已数十年。然食五谷愿真人救苦报。曰待共众议。须臾更一人来。长大著树皮衣。云汝来已久。可遂我至寺。行大石侧。忽见山谷异常廊院周绕状若天宫。有十四五人同坐谈笑。问所来方。言议久之。送出后重寻失路。还旧业定。以贞观十六年卒。八十一矣。今娑婆寺二砖塔存。
  释明隐者。少习禅学。次第观十一切入。在中台北木瓜谷寺三十年。唯以定业余无所怀。又往佛光山寺七年。又住大孚寺九年。志道之徒相从不绝。道俗供事填委山林。永徽二年。代州都督。以昭果寺僧徒事须纲领。追还寺任。辞不获免。龙朔元年十月。卒于此寺。端坐熙怡如在久定。其五台山有故宕昌寺。甘泉美岫往而忘返。有僧服水得仙。身如罗縠。明见藏府骨髓。武德年末行于山泽。今村中父老目者十余人说之。五台山者。斯为神圣所憩。中台最高。所望诸山并下。上有大泉名曰太华。傍有二塔。后诸小石塔动有百千。云是孝文从北恒安至此所立。石上人马大迹俨然如初。从中台东南三十里。至大孚灵鹫寺。南有花园。前后遇圣。多于此地。有东西二道场。中含一谷西北上八里许。有王子烧身塔。寺元是齐帝第三子。性乐佛法思见文殊。故来山寻。如其所愿烧身供养。因而起塔。所将内侍刘谦之。于此寺中七日行道。祈请文殊。既遇圣者掩复丈夫。晓悟华严经义。乃造华严论六百卷。今五台诸寺收束犹有三百许卷。近龙朔中。主人令会昌寺僧会赜。两度将功德物往彼修补塔尊仪。与五台县官同往。备见圣迹。异香钟声相续不绝。
  释法空者。不知何人。隋末任雁门郡府鹰击郎将。时年四十。欻自生厌离。见妻子家宅。如牢狱桎梏。志慕佛法情无已。已总召家属曰。吾为尔沈日久矣。旦夕区区。止是供给。可各自取计。吾自决矣。便裹粮负幞独诣台山。饥则餐松皮柏末。寒则入穴苫覆。专思经中要偈。亦无所参问。时贼寇交起。追击攸归。府司郡官所在追掩。将至禁所。正念不语。志逾慷慨。跏坐不动不食不息已经五日。守令以下莫不鹭愕。因放之任其所往。一坐三十余载。禽兽以为亲邻。妻子寻获欲致粮粒。空曰。吾厌俗为道。以解脱为先。自今以往愿为善知识。非尔缠缚吾何解之。更不须相见。于是遂绝。幽居日久每有清声。召曰空禅。如是非一。空知是自心境界以法遣之。后遂安静。初学九次。以禅用乃明。终为对碍。遂学大乘离相。有从学者。并以此诲之。不知所终。
  释明浚。姓孙。齐人。善章草。常以金刚般若为业。永徽元年二月十二日夜暴死。心上暖。周时方苏。说云。初有二青衣童子。将至王所。问一生作何业。浚答。但诵金刚般若经。王曰不可言。师可更诵满十万遍。明年必生净土。弟子不见师也。还令二青衣送至寺。浚自尔精苦倍百逾厉。至二年三月卒。寺众咸闻异香云。
  释明解者。姓姚。住京师普光寺。有神明薄知才学。琴诗书画京邑有声。然调情敞恍。颇以知解自傲。于诸长少无重敬心。至于饮啖不异恒俗。会龙朔之中。征诸三教有能观国者策第宾王。解因此际往赴东都策第及之。行次将仕乃脱袈裟。吾今脱此驴皮。预在人矣。遂置酒集诸士俗。赋诗曰。一乘本非有。三空何所归云云。不久病卒。与友僧梦曰。解以不信。故今生恶道甚患饥渴。如何不以故情致一食耶。及觉遂列食于野祭之。又梦极惭愧云云。又下梦于画工先来同役者曰。我以不信敬生处极恶。思得功德无由可办。卿旧与相知。何为不能书一两卷经耶。又遗其诗曰。握手不能别。抚膺聊自伤。痛矣时阴短。悲哉泉路长。野风惊晚吹。荒隧落寒霜。留情何所赠。惟斯内典章。画工不识书。令诵十八遍已便去。遂觉向诸僧俗说之。嗟乎明解可惜一生妄存耶。我自陷千载。斯谓徒生徒死。大圣岂虚言哉。贞观中。洺州宋尚礼者。薄学有神明。好为谲诡诗赋。罢县还贫无食。好乞贷至邺戒德寺贷粟。数与不还。又从重贷不与之。因发愤造悭伽斗赋。可有十纸许。加饰庄严悭态时俗。常诵以为口实。见僧辄弄。亦为黄巾所笑。及礼将死。谤毁自当。两目圆赤。见者咸畏。吁嗟扰攘。少时而绝。
  释法冲。字孝敦。姓李氏。陇西成纪人。父祖历仕魏齐故。又生于兖部。冲幼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