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赚大钱的秘诀-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查·莫克的高级职员,提升为董事长,情况弄得极为不快。“他不时地带着
  些新构想,冲出实验室,要我们即刻做出来。”饱受折磨的莫克抱怨说:“我
  们刚才把新产品项目弄进工厂,他又叫着要改良它了。再不然他就是到处乱
  拉正在工作的工程师,要他们帮他做别的事。我为了阻止他把公司业务搅乱,
  真花了不少时间。”
  李耳好像有与生具来的“把人气疯”的天才。在50 年代末期,他飞到欧
  洲去主办几个新厂开设,和建立那边一系列的李耳电子装备产品的生产工
  作。在他离开母公司的这段时间,公司的某一部门发展出一种叫LTRA—7 的
  航空仪器,是一种将发射机、接收机和领航机组合在一起的装置。李耳回来
  后,试了一下新装置,嫌它不好,就将全部计划取消了。因为生产线早已装
  设完成,而使得公司在财务上受到很大的打击。 “LTRA—7 唯一不对劲的”,
  一位工程师痛苦他说,“是因它不是李耳所发明的,想到我们没有他而做成
  功了一些事,他怎么受得了!”。
  早年的时候,李耳把时间分别消磨在其时座落于长岛的工厂,和纽约的
  鹤岛俱乐部里。在俱乐部,他把他常坐的那张桌子称为他的“夜间办公桌”,
  经常有一群漂亮的表演女郎围绕着他,他也因此而出了名。他曾经四度结婚。
  现任夫人是玛拉·奥逊,她名喜剧演员欧里·奥逊的女公于。他有3 个孩子
  是前妻所生,他和玛拉又生了四个孩子。年轻时,他曾博得浪子之名,他颇
  以此而自得,时至今日,他兴致好时,还喜欢扮演一下这种角色。“这位老
  兄正在写我的爱情故事。”我跟他在一块时,他告诉别人:“怕只怕他找不
  到防火纸来写这火辣辣的故事呢!”
  话虽如此,李耳似乎终于定下来变成一个相当顾家的人了。他不时地带
  着夫人和仍留在家里的孩子(大多数孩子已长大成人)陪他旅行,他显然颇
  以他的孩子自豪,他在与人谈话时,喜欢有意地把话题转到小毕尔身上,他
  是一个试飞驾驶员。
  李耳的不循规矩,作风怪异已不足为奇,实际上,这已成为他终身的标
  记。半个世纪以前,他在芝加哥求学时,就爱逃学,常溜出学校骑着单车到
  处游逛,找寻在路上抛锚的汽车。李耳会自告奋勇地帮忙。那时候,大部分
  的故障都出在电气系统上。
  他回忆说:“经常是配电盘上的炭刷子坏了。我就带着一支由电池上取
  下来的炭棒,碰见抛锚的车子,就取出来,锯下一截来给它换上去,使车子
  可以开走。”从这些遭遇中,他学到了重要的一课。“修好车子,几乎是必
  然的,他们拍拍我的头,说声‘谢谢’,就开着车扬长去。后来,我也学乖
  了,当车子能发动时,我会说:“稍等一下,我要做个小小的调整。’然后
  把碳刷取出来,做势要走开。我坚持不付钱就不装回去。”从此以后,李耳
  对他所做的任何工作都要开出一个价钱来。
  他在13 岁时,开始第一次做全勤工作。他在一家汽车修护店里找到一个
  周薪6 美元的工作,但是不久他对飞行和电子着了迷,这两样东西竟成为他
  终身的爱好,后来,他就辞去了可以支薪的工作,到芝加哥找到一份不拿薪
  水的机工差使。
  李耳的飞行事业在开始时并不顺利。他第一次飞行,驾的是一架快要报
  废的双引擎老爷飞机,降落时猛烈的颠跳了一下,把他给扔了出来,头在地
  上碰个正着。
  那时无线电还在启步阶段,这一行,李耳能凑合着算是一位专家。他说:
  “我担任无线电工程师的工作,在那个年头,只是在离家50 英里的地方,当
  一名无线电修护工。”
  李耳的自动驾驶装置比一条面包大不了多少。它不但能把飞机飞到目的
  地,并且能准确地按照地面信号,把一架归航的飞机,在能见度为零时,平
  安地降落下来。为了此一发明,他给自己背了一个大包袱——得到了政府的
  一份合同,生产这种装置。同时,也使他赢得了1959 年的柯叶尔奖杯。这种
  奖杯在前几年是分别颁发给航空界的伟人,如安诺德将军等人。
  美国民航局(FAA)从未核准美国民航飞机使用任何盲目降陆系统装置,
  包括李耳的在内,美国空军的飞行员却已使用李耳盲目降陆系统有15 年之
  久。在1960 年代的初期,法国航空公司就已将李耳的自动驾驶装置安装在他
  们所用的卡维耳式客机上了,并且曾经有1100 次的记录,在飞机载客和能见
  度为零的情况下做松手降落(Hands—off landing)。李耳曾率直地说:“联
  邦民航局是航空界发展进步的扫把星。”
  在五十年代的末期,李耳企业公司已成长为美国生产航空电子仪器的主
  要厂家之一。李耳又前往欧洲设厂生产并推销李耳公司的产品。在那儿,李
  耳第一次得知P—16 是一种瑞士设计做地面支援用的喷射机。已经先后有两
  架这种原型飞机失事了,因而计划被放弃。不过,李耳相信,基本上这种飞
  机是相当不错的,毛病出在有些系统不能完成它的功用。他把做这种商用飞
  机基本流体动力工作的工程师们,原班人马地聘请过来,为对下—16 做轻微
  的修改工作,做妥了一切的准备。
  虽然李耳一心急于将生产工作早日付诸实施,可是,李耳公司的董事坚
  决地反对开始这种飞机制造界所谓的“敲洋铁的生意。”托董事会反对的福,
  李耳把所执23%的股份转售了,单独的投入了生产喷射机的事业。(他的股
  份卖给了斯各勒公司,不久,这两家公司合并为李耳·斯各勒公司,迄今为
  航空电子界的巨孽。)他在瑞士建立了工厂,但是,因为欧洲作风赶不上李
  耳的步调,同时很难找到美国出产的零件,他不久就失败了。1963 年初他把
  全部工厂迁到威奇塔。“我们不知道该搬什么,”他说,“所以把每样东西
  全般来了。”受赐于李耳的快速作风,第一架飞机在那年10 月就离开了生产
  线。
  通常,飞机制造厂在制造一种新型飞机的第一架原型机时,都是用手工
  做的,在完成试飞,证明设计没有不妥以前,不会制造大量生产时所需用的
  机器和工具。李耳却充满了自信,竟先把生产机器做好了。然后,他又做了
  另一次生产过程中的冒险,在没有联邦民航局授于执照以前,就动工了。假
  如在生产时发现需要有重要的修改,他非完蛋不可。可是,结果并不需要什
  么修改,他的赌注押对了。比起按照正规生产程序的作法,李耳提前了好几
  年出售他的飞机。“这样的作法,你不是对极了,就是错极了。”李耳说,
  “我是对极了。”最严重的危机,发生在1964 年6 月,一位联邦民航局检验
  官员,在试飞李耳的飞机时,没有将控制开关装妥,起飞时把他的第一架飞
  机给摔了,所幸两位飞行员都平安地逃了出来,但飞机则全部焚毁。“我们
  只做了一架飞机,”李耳说,“我们损失了宝贵的时间。”要不是他早就做
  好了大量生产的准备,另一架飞机可以顺利地用机器做出,这种耽误,会是
  致命的打击。即使在第二架飞机制造出来以后,有一段日子,仍然是很艰辛
  的。虽然李耳在电子界是名人,但他从未制造过飞机,再加上他对飞机设计
  之选择又很离谱,因此,银行都拒绝贷款给他。他将整个人全部的财产100
  万美元整个投入这个计划,又以家族的信用向别人贷款,甚至将他私人的飞
  机也典当了。最后,总算在财务上把生意维持了下来。
  尽管在财务方面有困难,李耳却完成了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当他在威
  奇塔建厂后,竟令人难以置信地在短短的18 个月问,就拿到了民航局所颁发
  的执照。此举使他的竞争者和批评者,被惊得目瞪口呆。
  而今,李耳喷射机的生产已相当顺利,他又开始在周围寻找其他可以占
  据他时间的东西了。他决定制造汽车用双向录音机,并且在底特律建了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