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王文彦临床医案-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诊合参,本证由产后体虚,邪毒乘机潜伏肝脉,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致,其本在于正虚。治则:扶正以祛邪。治法:疏肝健脾,益气养血。
处方:柴胡15g,陈皮15g,香附15g,佛手15g,赤芍20g,太子参20g,黄芪30g,当归20g,白术20g,茯苓20g,川芎15g,荔核20g,元胡20g,焦山楂20g,山药20g。
十付,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二诊:1995年8月4日。
乏力及右胁隐痛明显缓解,食欲增加,食后时有腹胀,大便正常,舌淡红,暗滞,苔白,脉细。肝郁脾虚稍有缓解,仍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
上方加重楼30g,紫草20g,白花蛇舌草30g,栀子20g。
十付,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三诊:1995年8月15日。
患者自觉症状缓解,饮食正常,大便时溏,舌淡红,苔白,脉沉。复查肝功各项指标正常,抗HCV阳性。
患者正气基本恢复,治则:扶正祛邪并重。
上方去荔核、元胡,加青黛10g(包煎)。
十付,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四诊:1995年8月26日。
患者自觉无不适,饮食正常,大便溏,日二次,舌淡红,苔白,脉弦。
病情稳定,仍守原方,去紫草。
十付,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五诊:1995年9月10日。
病人无不适症状,今复查肝功正常,抗HCV阴性而告痊愈。
【按语】慢性丙型肝炎,其临床表现多与乙肝相似,本例因虚致病,复因病益虚而表现出一派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症状。正气虚衰不足以抗邪,故首先以扶正固本为要;二诊以后,脾胃渐复,正气旺盛,此时酌加祛邪药方能获满意疗效。
肝 囊 肿
强某,女,46岁,干部,初诊日期:1998年10月26日。
右胁间痛二个月,伴食少纳呆,心烦易怒,食后腹胀,大便溏薄,下肢重着无力,月经衍期,量少,白带量多色清稀,面色无华,舌淡,苔白稍腻,脉弦细。B超示:多发性肝囊肿,最大直径6。5×4。8cm。
中医证属肝郁脾虚,水湿内停,湿聚成痰,蕴结于肝所致。治以疏肝健脾,利湿化痰。
处方:柴胡15g,陈皮15g,郁金20g,白术15g,苍术20g,泽兰30g,泽泻20g,薏苡仁30g,木香20g,焦山楂20g,陈皮15g,茯苓20g,蓼实20g,坤草30g,香附15g。
十付,日一剂水煎服。
二诊:1998年11月5日。
前症减轻,右胁仍时隐痛,饮食量稍增,食后腹胀,大便溏,日二次,下肢重着减轻,白带减少,情志已稳定,舌淡红,苔白润,脉弦滑。
病人湿邪渐去,脾气稍旺,但痰郁未除,气机不畅。
上方加川朴15g,胆星10g。
十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三诊:1998年11月16日。
右胁仍时隐痛,腹胀缓解,食欲增加,大便仍溏,日一次,双下肢重着缓解,白带正常,舌淡红,苔白,脉弦。
患者气机渐畅,脾虚已复,湿邪亦去,但肝郁仍未尽解,痰瘀未尽去。治宜疏肝理气,化痰散瘀。
处方:柴胡15g,陈皮15g,木香15g,焦山楂30g,泽兰15g,泽泻15g,半夏15g,云苓20g,苍术20g,胆星10g,枳实15g,竹茹10g,香附15g,元胡20g,灵脂20g。
十剂,日一剂水煎,分二次口服。
四诊:1998年11月26日。
右胁偶感隐痛,余症消失,饮食、二便正常,舌淡红,苔白,脉沉。复查B超提示:多发性肝囊肿,最大直径2。0×1。6cm。
患者邪去大半,肝气仍有不舒,宗前法治疗,巩固疗效。
前方去五灵脂、胆星。
十剂,日一剂分二次口服。
注:此例随访半年,肝囊肿未再增大,症状亦未复发。
【按语】肝囊肿一病,中医认为与湿浊内阻有关,多由脾虚水湿内停,聚而生痰,停留胁间肝内,阻碍气机升降出入所致,治疗当以健脾祛湿化痰为主,佐以疏肝行气,调理气机。此患在月余时间肝囊肿缩小三分之二,症状缓解,可谓治疗得法,取效快捷。
酒精性肝炎
邢某,男,42岁,工人,初诊日期:1993年7月12日。
右胁痛伴腹胀月余,食少纳呆,夜眠不实多梦,大便溏,日一次,晨起恶心,口苦,时头晕,两目干涩,形体稍胖,面色无华,无明显黄染,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滑。查肝功ALT:126IU/L,AST:48IU/L,TbiL:30mmol/L,ALP:118IU/L,GGT:96IU/L,甲、乙、丙、戊型肝炎相关检查均正常。彩超示:肝脏稍大,内部回声增强,欠均匀,管道系统显示尚清,门脉压不高,脾面积稍大。患者平素嗜酒,每日饮白酒一斤余。诊断:西医:酒精性肝炎;
中医:胁痛,湿热中阻,土壅木郁。治以清热化湿,行气健脾。
处方:茵陈30g,栀子20g,黄芩20g,陈皮15g,苍术20g,川朴15g,香附15g,枳具子20g,荔枝核20g,薏苡仁20g,赤芍20g,木香15g,砂仁15g,枸杞20g,远志15g,合欢花15g,元胡20g。
七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嘱患者戒酒,注意生活规律,节制饮食。
二诊:1993年7月20日。
右胁痛及腹胀减轻,进食量增,仍夜眠欠佳,便溏,时恶心,口苦,偶头晕,舌淡红,苔黄,脉滑。
疏理肝气获效,湿热未除,胆火扰心,治宜上法轻理气,重除湿清热。
上方去木香、荔枝核、合欢花,加半夏15g,竹茹10g。
七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三诊:1993年7月30日。
病情明显缓解,除夜眠多梦,便溏,轻微乏力,易疲劳外,余症悉除,舌淡红,苔黄,脉滑。
患者湿邪渐去,脾气未复,宗前法,以健脾益气化湿为主,辅以行气疏肝。
处方:柴胡15g,陈皮15g,佛手20g,苍术20g,黄芪30g,党参20g,茯苓20g,枳椇子20g,枸杞子20g,远志20g,半夏15g,竹茹10g,甘草15g。
十剂,日一剂水煎,日三次口服。
四诊:1993年8月12日。
患者夜眠仍梦多,体力增加,饮食、二便均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复查肝功正常。B超示:肝脏大小正常,内部回声增强,脾不大。
病情稳定,肝功能已恢复,以上方去半夏、竹茹,继服十剂,以巩固疗效。
【按语】酒精性肝病近年来明显增加,临床表现多与湿热相关,并常伴食少纳呆、乏力、失眠多梦等脾虚、心神失养表现。中医认为此皆与湿热中阻,土壅木郁有关。治疗中应抓住主要矛盾,并注重饮食调节。王老常采用清热化湿,理气醒脾之法,获效甚著,尤其枳椇子一味颇有心得,其具体运用,见后篇专述。
药物性肝炎
申某,男,26岁,工人,初诊日期:1994年6月11日。
三天前冒雨赶路后致发热、恶寒,自服扑热息痛4片,利君沙3片,热退,翌晨,周身酸痛,脘闷,腹胀满,继之周身皮肤粘膜黄染,伴乏力倦怠,食少纳呆,厌油腻,大便正常,小便深黄。查B超肝、胆、脾、胰腺均正常;甲、乙、丙、戊、庚型肝炎相关抗体、抗原均阴性;肝功能ALT:486IU/L,AST:213IU/L,TbiL:166mmol/L,抗ANA谱阴性。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西医诊断:药物性肝炎?
中医证属感受寒湿之邪,入里化热,熏蒸肝胆所致之黄疸。治以清热利湿退黄。
处方:柴胡15g,茵陈50g,栀子20g,黄芩20g,木通15g,苍术20g,黄柏20g,藿香15g,佩兰15g,桃仁15g,茅根20g,赤芍20g。
三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二诊:1994年6月14日。
黄疸明显变浅,大便稀溏,日二次,小便黄,仍乏力,食少纳呆,胃脘胀闷,舌红,苔黄稍腻,脉滑。
湿热稍减,脾气受困,宜前法佐加理气醒脾之药。
上方加陈皮15g,木香15g,郁金20g,砂仁10g。
七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三诊:1994年6月22日。
黄疸尽退,大便仍溏,日一次,小便正常,轻度乏力,胃脘不适,食少纳呆,无恶心厌油等证,舌淡红,苔薄,脉滑。
此湿热尽去,脾气未复之象,宜健脾和胃为主。
处方:党参20g,陈皮15g,半夏15g,白术15g,苍术15g,云苓20g,砂仁15g,木香15g,炙甘草15g,甘松20g。
七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四诊:1994年6月29日。
病人自觉无明显不适,饮食、二便均正常,舌淡红,苔薄,脉沉。复查肝功,各项指标均正常。临床痊愈。
【按语】此例患者感受寒湿在先,服用利君沙和扑热息痛在后,继之出现黄疸,其为药物或寒湿入里化热致病已难分清。然而审其证,仍为湿热阳黄,即予清热利湿退黄,亦获全功。王老说:审证求因,辨证论治,话说容易,做起来很难,必须在临证时反复历练,认真体会才能掌握其精髓。
肝 脓 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