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王文彦临床医案-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柴暗,少苔,脉弦细数。患者平素嗜酒三十余年,每日平均八两酒。
证属湿热积于中焦,日久土壅木郁,气滞血瘀,气血水互结中焦胁下所致,目前病人虽兼见阴虚内热之象,但急则治标,仍应以消瘀逐水为主。
处方:丹参30g,郁金20g,姜黄20g,泽兰30g,泽泻20g,防已20g,白茅根20g,三七粉6g(冲服),阿胶10g(烊化),炮山甲10g(先煎),腹皮30g,茯苓皮20g,桑皮20g,杏仁25g,葶苈子15g,生大黄10g,槟榔20g,黄芪50g,五加皮15g,枳椇子30g。
六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嘱其戒酒,高蛋白饮食。
二诊:1979年5月17日。
腹胀稍减,尿量增加,24小时约2000ml,便溏,4~5次,饮食增加,仍乏力倦怠,舌紫暗,少苔,脉弦细。
二便分消,水湿渐去,应顾护脾胃。
上方加白术20g,苍术20g。
十五付,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三诊:1979年6月3日。
腹胀明显减轻,尿量24小时约1800ml,便溏,日2~3次,饮食基本正常,仍乏力倦怠,腹饱满,青筋隐隐,无脐突,舌质暗红,少苔,脉弦细。
水湿渐消,应标本兼顾,疏肝健脾,活血消癥,佐以滋补肝肾。
处方:丹参30g,郁金20g,泽兰20g,泽泻20g,蓼实20g,文术15g,荔枝核20g,元胡20g,制大黄10g,白术20g,焦山楂30g,三七粉5g(冲服),阿胶10g(烊化),枸杞20g,黄精20g,青皮15g,枳椇子30g。
十五付,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四诊:1979年6月20日。
腹胀基本缓解,便溏,日1~2次,尿量正常,乏力明显减轻,腹平软,青筋隐现,腹水征阴性,舌暗红,苔薄,脉弦。
病情已趋稳定,治依前法。
上方加炮山甲20g,地鳖虫10g。
六付,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9g丸。
注:上方加减连服二十四剂,每次1丸,每日三次口服,患者症状消失,已能正常劳作。
【按语】此例为酒精性肝硬化病人,其与肝炎后肝硬化病因虽异,病机及结果却极为相似,故治疗也与之相同,在治疗本病中,王老善用枳椇子。王老说:枳椇子一味,既可解酒毒,又能散瘀血,去湿毒,是治疗酒精性肝病不可缺少的佳品。在治疗肝硬化腹水时,王老还常加入杏仁、葶苈子等药,意在宣发肺气,通调水道,常可使利水药量半功倍。
案七:
赵某,男,46岁,工人,初诊日期:1997年6月11日。
病人十年前患急性乙型肝炎,经治稳定,肝功能恢复正常,其后一直未再检查肝功。一个月前自觉腹胀,乏力倦怠,食少纳呆,便溏尿少,即去某医院就诊,经B超、肝功能等检查,诊断为“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收住院治疗,住院二十天,先后呕血二次,医生建议手术行脾切除治疗。患者因经济不能承受而转来诊。查:面色黧黑,颈部有蜘蛛痣,双手肝掌,腹膨隆,青筋显露,双下肢浮肿,舌暗红,苔白腻,脉弦细。
综合四诊,证属肝郁脾虚,气滞血阻,水湿内停,气血水互结中焦所致。治宜急则治标,兼以扶正,活血消癥,健脾利水。
处方:丹参30g,郁金20g,泽兰30g,泽泻20g,蓼实20g,文术15g,三七粉5g(冲服),阿胶10g(烊化),荔枝核20g,制大黄10g,鳖甲20g,腹皮30g,桑皮20g,茯苓皮20g,杏仁20g,防己20g,葶苈子15g。
六付,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
二诊:1997年6月18日。
尿量增加,每日约1800ml,腹胀减轻,双下肢浮肿明显消退,仍乏力倦怠,食少纳呆,便溏,日三次,舌暗红,苔白腻,脉弦细。
脾虚不复,正气虚衰,应顾护脾胃,扶助正气。
上方加炒白术20g,焦山楂30g,黄芪50g,五加皮10g。
十付,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
三诊:1997年6月30日。
尿量正常,腹胀缓解,双下肢浮肿尽退,食欲增加,仍乏力倦怠,右胁时隐痛,舌暗红,苔白,脉弦。
水湿已消,应以治本为主。治法:疏肝健脾,活血消癥。
处方:丹参30g,郁金20g,香附15g,广木香15g,荔枝核20g,元胡20g,泽兰15g,泽泻20g,蓼实20g,文术15g,白术20g,焦山楂30g,三七粉5g(冲服),阿胶10g(烊化),制大黄15g,鳖甲20g,防己25g。
十付,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
四诊:1997年7月11日。
仍乏力倦怠,饮食可,便溏,日二次,右胁时隐痛,无明显腹胀,舌暗红,苔白,脉弦。
病情基本稳定,余症宜缓图,治则治法不变。
上方加炮山甲10g,地鳖虫10g,三七粉增至10g。
三付,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9g丸剂,每次1丸,每日三次口服。
五诊:1997年9月24日。
患者自觉无明显不适,饮食及二便均正常,体力明显增加,舌淡红暗滞,苔白,脉弦。复查肝功能基本正常;B超:门静脉内径1。25cm,脾稍大。
肝郁脾虚明显恢复,瘀血仍未尽除,治疗应以活血消癥为主。
上方去广木香、泽泻、防己、阿胶,加桃仁20g。
三付,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9g丸剂,每次1丸,每日三次口服。
注:该患以上方加减,连服二十剂,一年后复查肝功正常,肝脏虽仍小于正常,但表面光滑,门静脉高压及脾大均已恢复正常。
【按语】鼓胀一病最为难治,其难主要在于病情的进展与缓解都非常缓慢,因此,许多患者不能坚持治疗,并且在饮食、生活及精神调节方面不能很好配合。因此,王老说:鼓胀治疗必须医生与患者共同努力才能奏效。在本例患者,经汤剂治疗月余后,病情稳定,为便于患者长期服用,改服丸剂,时经年余,肝功能才恢复正常,且肝、脾两脏形态亦基本恢复。
脂 肪 肝
案一:
宁某,男,51岁,干部,初诊日期:1998年2月21日。
自觉右胁胀闷不适,时隐痛,进食后或情志变化时明显,乏力,困倦,食少纳呆,大便稀溏。曾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82IU/L,甲、乙、丙型肝炎病毒检测均为阴性,血甘油三酯明显升高,B超显示符合脂肪肝特征。患者形体肥胖,舌质淡红,暗滞,苔白润,脉沉细。
综合四诊,证属久食肥甘,蕴积中州,生湿化痰,致土壅木郁之证。治宜健脾行气,运湿化痰。
处方:陈皮15g,半夏15g,香附15g,木香15g,苍术20g,茯苓20g,焦山楂30g,元胡20g,草决明20g,灵磁石20g,泽兰15g,泽泻20g,枳壳15g,甘草15g。
十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二诊:1998年3月1日。
右胁痛缓解,仍胀闷不舒,乏力倦怠,食量稍增,大便溏,日二次,舌淡红,暗滞,苔白,脉沉细。
湿邪未去,木气不舒,治宜重用祛湿,兼以活血,取血行湿去之意。
上方加丹参20g,王不留行15g,通草15g,泽兰、泽泻加到各25g。
十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三诊:1998年3月13日。
胁腹胀满明显减轻,食欲增加,体力稍增,大便溏,日二次,舌淡红,苔白,脉沉细。此湿邪渐去,肝气稍舒,气机亦畅,效不易法。
上方去草决明、灵磁石、通草。
十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四诊:1998年3月24日。
胁腹胀闷缓解,乏力倦怠消失,饮食如常,大便溏,日一次,舌淡红,苔白,脉沉细。
患者湿邪尽去,气机舒畅,脾气未复。宜健脾益气以固本,预防病情反复。
处方:陈皮15g,半夏15g,党参20g,白术15g,云苓20g,木香15g,焦山楂25g,扁豆20g,砂仁15g,泽泻15g,枳壳15g。
十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五诊:1998年5月11日。
患者自觉无不适,饮食、二便均正常,舌正,脉平。复查肝功能及血脂诸项指标已正常。
嘱其低糖、低脂饮食,戒酒,多进食蔬菜、陈醋及大蒜,以期脂肪肝尽除。
【按语】脂肪肝多因长期进食肥甘厚味,或醇酒所伤,脾胃壅滞,聚湿生痰,土壅木郁而成。其为病,具有脾虚湿停、痰浊阻滞,气滞血瘀,或筋脉失养,或湿郁化热等特点,重者由于气血互结,水显内停而成积聚、鼓胀等证,可谓病机变化、临床表现复杂,临证不可不详察。本例患者病程较短,病情较轻,予以健脾行气,运湿化痰之药,酌加活血化瘀之品,病情即获缓解。王老说:本病治与养各半,饮食调养和运动锻练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戒除肥甘厚味,醇酒香辣,多摄取新鲜水果蔬菜、陈醋、大蒜等对病情恢复大有益处。
案二:
李某,男,46岁,初诊日期:1997年4月11日。
两胁胀满三个月,右胁时隐痛,腹胀,乏力,倦怠,食少纳呆,大便溏,夜眠不实,梦多,形体肥胖,舌淡胖,暗滞,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