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王文彦临床医案-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痰湿已去,脾气未复之象。治宜健脾益气,以巩固疗效。
处方:陈皮15g,半夏15g,云苓20g,炙甘草15g,党参15g,白术15g,木香15g,砂仁15g,苏梗15g。
六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案二:
李某,男,49岁,工人,初诊日期:1993年6月14日。
三个月前感冒,发热,恶寒,咳嗽,咯黄痰,经静滴青霉素、双黄连一周,热退,但咳嗽不解,咯黄痰,量多而稠,胸闷,口服头孢拉定及止咳平喘药无效,拍X线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强,血常规WBC:8。2×109/L,Sg:0。74,L:0。26。舌淡红,苔黄稍腻,脉滑。
证属痰热郁肺,清肃失司所致。治宜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处方:黄芩20g,双花20g,杏仁20g,桑叶15g,桔梗20g,桔红15g,白前15g,瓜萎20g,浙贝20g,紫菀15g,枇杷叶15g,百合20g。
三剂,日一剂水煎服。
二诊:1993年6月17日
咳嗽明显减轻,仍有少量黄痰,胸闷等症已缓解,舌淡红,苔黄,脉滑。
药到病所,疗效初现,宗前法,去双花、瓜萎,加麦冬15g。
三剂而愈。
案三:
于某,男,46岁,初诊日期:1996年4月13日。
咳嗽,咯黄痰一周。一周前感冒诱发咳嗽,咽痛,咯黄痰,伴发热,微恶风寒,静滴青霉素及双黄连后,热虽退而咳不减。X线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强。舌淡红,苔黄,脉滑数。
证属外邪束肺,入里化热,肺失宣肃所致。治以清热透表,宣肺止咳。
处方:止嗽散加减。陈皮15g,桑叶15g,杏仁15g,黄芩15g,紫菀15g,浙贝20g,百部15g,荆芥15g,桔梗20g,生甘草15g,百合15g,白前20g,冬花15g,枇杷叶15g。
三付,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二诊:1996年4月16日
咳嗽、咯痰明显缓解,仍咽痛,舌淡红,苔薄,脉沉。
此表邪已解,肺热渐清,宜击鼓再进。
上方去荆芥、冬花、紫菀,再服三剂而愈。
【按语】王老治咳嗽,重在宣肺,其意有三:一、宣肺可以透表,有利于驱邪外出;二宣肺有利于卫气输布体表,与邪抗争;三、宣肺可调整肺脏局部气机,有助于肺脏之功能恢复。止嗽散方即重在宣肺,加入桑叶一味,轻清宣肺而透表;杏仁配黄芩,宣肺清郁热;百合既可润肺止咳,又能护肺阴;浙贝一味,清肺热化痰之力最强。王老治新病实证咳嗽、咯黄痰者,常用浙贝,久病肺虚咳喘喜用川贝,因川贝甘凉,清热之中有润肺之用。
神经衰弱
案一:
万某,女,38岁,职员,初诊日期:1995年2月26日。
患者平素性情急躁,近一个月来右胁胀痛,伴口苦,咽干,夜眠多梦,晨起头晕,心烦易怒,二次查肝功、B超肝胆脾及肝炎相关抗原抗体均未见异常,舌红,苔薄黄,脉弦。
证属肝经郁热,胆火扰心所致,治以疏肝泄热,清胆安神。
处方:柴胡15g,栀子20g,淡豆豉15g,陈皮15g,半夏15g,茯苓20g,甘草15g,枳实15g,竹茹15g,香附10g。
三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二诊:1995年3月2日
右胁胀痛稍减,心烦、口苦、头晕均缓解,夜眠仍梦多,舌淡红,苔薄黄,脉弦。
肝热已除,气机欠畅。
前方去栀子,加佛手15g,香橼15g。
六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三诊:1995年3月9日
右胁痛缓解,夜眠仍梦多,饮食及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脉沉。
此肝气已舒,心神欠安之象。
前方去豆鼓、香附,加远志20g。
六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四诊:1995年3月16日
右胁不痛,夜眠已安,饮食及二便均正常,舌淡红,苔白,脉沉稍弱。
患者肝热已清,肝气亦舒,似有气血不足之意。
予人参归脾丸1丸日一次,连服二周,以扶正气。
案二:
于某,女,42岁,职员,初诊日期:1986年4月2日。
失眠多梦五年余,每晚靠口服安定3…5片可睡4小时左右,梦多易醒,食少纳呆,乏力倦怠,曾服用朱砂安神丸,柏子养心丸等药物效果不显。形体消瘦,双目无神,舌淡,苔白,脉细弱。
证属脾胃虚弱,即“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证。治以健脾和胃,养心安神。
处方:党参20g,黄芪20g,当归15g,茯苓20g,白术15g,炙甘草15g,陈皮15g,半夏15g,玉竹15g,石斛15g,远志10g,合欢花15g。
六剂,日一剂水煎,分二次口服。
二诊:1986年4月9日
夜眠明显改善,每晚能安睡6…7小时,梦仍多,食欲增加,乏力亦减轻,舌淡红,苔白,脉细。
脾健胃和,气血仍显不足,宗前法,以益气养血为主。
上方去石斛、玉竹。
六剂,日一剂水煎,分二次口服。
【按语】“胃不和则卧不安”,一般指暴饮暴食,伤及脾胃而致之夜眠不安。而本例却为脾胃虚弱,受纳、运化障碍所致饮食难消,气血生化乏源,心神失养。病机虽有虚实之别,病位皆在脾胃,舍此它求,安能获效。中医治病重在理法,古训成法亦应灵活掌握。
案三:
黄某,男,42岁,干部,初诊日期:1972年9月18日。
患者因长期工作疲劳致顽固性失眠一年,每天仅能睡1…2小时,伴乏力、倦怠、食欲减退,健忘,注意力不能集中,曾先后服用多种中西药未获良效,舌淡红,有齿痕,伴舌颤,苔白,脉细弱。
证属思虑过度,脾虚气结,心神失养所致。治以理气醒脾,养心安神。
处方:陈皮15g,香附15g,甘松15g,砂仁10g,半夏10g,茯苓15g,炙甘草15g,黄连10g,远志15g,合欢花15g,阿胶20g(烊化),鸡蛋黄二个。
三剂,日一剂水煎,分二次口服。
二诊:1972年9月22日
服药2剂后已能安睡6小时,精神状态明显好转,食欲增加,仍感乏力,舌淡红,苔白,脉细弱。
此乃久病气血不足之征。治宗前法,酌加益气养血之品。
上方加黄芪30g,当归20g,大枣12枚。
七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三诊:1972年9月30日
患者夜眠如常,饮食渐恢复,仅感轻度乏力,舌淡红,苔白,脉沉。
至此病已痊愈,唯正气稍虚,继以上方七剂以巩固疗效。
案四:
王某,女,42岁,个体业主,初诊日期:1999年10月20日。
患者因恐惧和精神高度紧张七昼夜未眠,其后即不能入睡,两日干涩,周身酸楚,腰酸痛,乏力倦怠,精神不能集中,健忘,心烦,不思饮食,舌淡红,苔白,脉弱。
证属惊恐气乱,焦虑伤神所致。治以健脾补肾,理气安神。
处方:熟地20g,阿胶20g,香附15g,陈皮15g,远志15g,合欢花15g,半夏15g,茯苓20g,甘草15g,黄连7。5g,鸡蛋黄2个,枳壳15g,竹茹15g。
三剂,日一剂水煎,分二次口服。
二诊:1999年10月24日
服药一剂后即能安睡,三剂尽则余症亦除,唯两日仍干,舌淡红,苔白,脉细。
此肾阴犹不足之象,仍以上方加枸杞20g,甜菊花15g。
六剂而愈。
案五:
徐某,女,39岁,教师,初诊日期:1996年4月21日。
患者右胁不适三个月,伴干呕,虚烦不得眠,少寐多梦,食欲不振,乏力倦怠,大便正常,小便色黄,舌红,苔薄黄,脉弦。查肝功及甲、乙、丙肝均正常;B超肝胆脾未见异常。
四诊合参中医证属肝郁胆热,虚火上扰心神所致。治以疏肝清胆,养心安神。
处方:柴胡15g,陈皮15g,半夏15g,云苓20g,炙甘草15g,枳实10g,竹茹15g,太子参15g,大枣10枚,生姜3片,白芍20g,佛手20g。
三剂,日一剂水煎,分二次口服。
二诊:1996年4月25日
右胁不适明显缓解,干呕消失,夜能入睡,梦多易醒,饮食可,体力增加,舌红,苔薄黄,脉弦。
肝郁胆火减轻,心神仍不安宁,仍宗前法,侧重养心安神。
上方加远志20g,合欢花15g。
六剂,日一剂水煎,分二次口服。
三诊:1996年5月3日
右胁不适缓解,夜眠梦仍较多,余症消失,舌红,苔薄黄,脉弦。
患者肝郁化解,余火未清。治疗仍以清泻余热,养心安神为主。
处方:陈皮15g,半夏15g,云苓20g,枳实10g,竹茹10g,黄连7。5g,阿胶15g,甘草中10g,大枣10枚,鸡蛋黄2个。
六剂,日一剂水煎,分二次口服。
四诊:1996年5月10日
患者诸证缓解,饮食、睡眠及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脉弦。
病已告愈。
嘱患者继服温胆丸,1丸日二次,连服二周,以巩固疗效。
案六:
刘某,男,46岁。初诊日期:1974年6月11日。
心悸失眠历二年不愈,平时伴心跳心慌,气短乏力,头晕健忘。视其颜面萎黄而两颊稍红,形体消瘦,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