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王文彦临床医案-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厌 食
刘某,女,22岁,工人,初诊日期:1996年7月21日。
患者于半年前开始减肥,三个月体重下降30余斤,此后见到食物即恶心,严重时呕吐苦水,经多方治疗无效。乏力倦怠,形体消瘦,面色无华,神情呆滞,舌淡,苔白,脉濡。
此脾胃衰弱,气血不足之征。治以醒脾和胃,行气通腑。
处方:太子参20g,白术20g,陈皮20g,砂仁10g,甘松20g,半夏10g,木香15g,莱菔子15g,内金15g,焦三仙各10g,川军7。5g。
三付,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
【按语】此患服一付自觉腹鸣,二付未尽已有食欲。该患虽不能食,但与一般厌食又有不同,本病源于节食日久,脾胃废用,受纳运化功能衰退而致,故投以醒脾和胃,行气通腑之药能速见效。若一意止吐,安能收功。
胃 石
案一:
颜某,女,58岁,退体工人,初诊日期:1974年11月16日。
病人于10天前进食红薯后,吃柿子二个即感胃脘不舒,逐渐加重,近一周出现胃脘胀满,疼痛,伴烧灼感,食后恶心,呕吐,大便干燥,查胃镜示:胃内结石,伴胃炎。查:腹平软,上腹可触及硬块,压痛明显,面色无华,舌红,苔黄腻,脉沉弦。
证属素体脾胃虚弱,暴食难消,与气血互结胃中,渐成结块。治以消积导滞,健脾和胃。
处方:陈皮15g,半夏15g,枳实15g,川军10g,槟榔15g,三棱10g,内金20g,莱菔子15g,焦三仙各15g,木香15g,白术10g,甘草15g。
三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二诊:1974年11月20日
胃脘痛胀缓解,饮食量增,无恶心呕吐,大便通畅,腹平软,硬块已消,舌红,苔黄,脉弦。积滞已去,脾胃亦和,告愈。
嘱其服香砂养胃丸,1丸日二次,连用二周,调理脾胃以善其后。
案二:
杨某,女,48岁,干部,初诊日期:1993年10月11日。
病人于半月前空腹食黑枣半斤余,随即出现上腹疼痛,胀满,食欲减退,大便干燥,自服气滞胃痛冲剂无效,疼痛逐渐加重。到某院查胃镜诊断为“胃内结石”,建议手术治疗,患者难以接受而求治于中医。查:神志清楚,痛苦面容,形体消瘦,腹平软,左上腹可触及一鸡卵大的包块,质硬,压痛明显,舌质红,苔薄白,脉沉无力。
证属脾胃虚弱,暴食停积,阻碍气机,食物与气血互结中焦而致。治以消积导滞,健脾和胃。
处方:枳实15g,白术20g,木香15g,焦三仙各15g,内金25g,陈皮15g,茯苓20g,槟榔15g,大黄15g,三棱10g,莱菔子20g。
六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二诊:1993年10月18日
患者腹胀缓解,胃脘部仍时隐痛不适,饮食少,稍乏力,大便溏,日一次。查:左上腹仍轻度压痛,硬块已消失,舌淡红,苔薄,脉弱。
此积块已消,气机亦畅,唯脾胃虚弱未复,治宜健脾和胃,益气养血为主以善其后。
处方:太子参20g,白术15g,茯苓20g,炙甘草15g,陈皮15g,半夏10g,木香15g,砂仁10g,山药20g,焦三仙各15g。
六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按语】胃石症,中医属徵积的一种类型,多因素体脾胃虚弱,运化迟滞,复加暴饮暴食,重伤脾胃,食积停滞与气血互结所致,正如《诸病源候论?徵〗瘕候》所说:“暴徵者,由脏腑虚弱,食生冷之物,脏即虚弱,不能消之,结聚成块……。”治疗上依据《内经》“坚者削之,留者攻之,结者散之,客者除之”之法,拟以消积导滞,健脾和胃,方用枳术保和丸加味。方中枳实为主药,苦泄辛散,行气之力较猛,具有破气消痞之作用,与白术配伍,健脾以增化积之力;焦三仙、莱菔子、木香均具有行气、消痞、除胀之效;茯苓、陈皮健脾和胃,调理气机;三棱、内金伍用有化石破积之妙;大黄、槟榔攻坚泻热下积,可促使已消散之积块排出。诸药合用,消坚攻坚之力专,破结散疒徵之效宏,故有药到病除之效。
胃 扭 转

刘某,男,56岁,干部,初诊日期:1991年5月8日。
反复胃脘不适,食后腹胀,时恶心半年。一周前,饮食后活动诱发胃脘部疼痛,恶心,呕吐,吐出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伴口干口渴,到某医院就诊,经查肝功、B超均未见异常,对症治疗三天,症状不缓解,转某省级医院,经X线钡餐透视,诊断为“胃扭转”,患者拒绝手术治疗而来诊。症见:表情痛苦,面色无华,形体消瘦,舌质红绛,苔薄少津,脉细无力。
证属素体脾胃气虚,运化迟滞,气机郁结,胃失和降所致。治宜行气健脾,和胃降逆。
处方:大安汤合二陈汤加减。橘红15g,半夏15g,茯苓10g,竹茹15g,苏叶15g,枳壳20g,莱菔子15g,甘松15g,连翘15g,木香10g,砂仁10g。
三剂,日一剂水煎,每次少量频服。
二诊:1991年5月12日。
呕吐缓解,胃痛减轻,能进流食,胃中嘈杂,胀满。
此胃气虽降,郁热未清。
予前方加黄连5g。六剂,水煎服。
三诊:1991年5月18日
未再呕吐,胃中仍感不适,能进软食,神疲乏力,舌红绛,少苔,脉细。
此素体脾胃虚弱,复被郁热灼伤胃阴所致。治以益气醒脾,养阴和胃。
处方:养胃汤加减。党参30g,麦冬15g,石斛15g,山药15g,白术15g,神曲15g,陈皮15g,荷叶15g,甘草10g,半夏10g,甘松10g。
十剂,水煎日一剂,分三次口服。
四诊:1991年5月28日
食后胃中仍不适,余症悉除,食欲良好,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滑稍弱。
此病邪虽去,正气未复之象。
予保和丸,1丸日二次口服,以助脾胃之腐熟水谷及运化功能,巩固疗效。
【按语】胃扭转属中医“反胃”、“呕吐”范畴。本例素体胃气虚弱,复因起居失调,而致胃气上逆,食入辄吐;水谷乏源,胃失所养,必致胃阴不足。故王老认为,此种情况,最忌苦寒攻伐之品,虽云降逆,亦应轻灵。服药之法,必少量频服,方不伤胃气。虽为末节,为医者亦不可轻视。
腹 痛

齐某,男,48岁,医生,初诊日期:1984年6月11日。
发作性腹痛一周,以右下腹剧痛为主,恶心,未吐,无发热及恶寒,发作时肌注吗啡及杜冷丁可缓解,约二小时,疼痛复作,曾在鞍山某医院系统检查未能确诊,家属拒绝剖腹探查而来诊。查:腹壁紧张,右下腹似有包块,疼痛拒按,舌淡红,苔白,脉弦。
证属寒凝肝脉所致之腹痛,治宜温经散寒,行气止痛。
处方:倒气汤。川楝15g,小茴香15g,木香15g,吴茱萸15g。
三剂,日一剂水煎分二次口服。
服药一剂痛止,三剂服尽,疼痛未再复发。
【按语】本证即医典所载之内疝,多由情志不舒,复感寒邪;或外感寒邪,凝滞肝脉,气血凝滞而致。倒气汤方简药精,小茴香、吴茱萸均入肝经,温经散寒之力甚著;木香性温,入脾胃大肠经,川楝性寒,入肝经,二药皆具行气止痛之效。四味伍用,切中本病病机,故能速效。
咳 嗽
案一:
席某,男,52岁,干部,初诊日期:1996年3月6日。
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形体肥胖。半年前感冒诱发咳嗽,迁延复不愈,经口服抗生素及中药止咳药效不显,咯痰色白量多,晨起尤甚,伴胸闷,脘痞,纳食不馨,便溏,日1~2次,倦怠喜卧,乏力懒言,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腻,脉滑。
证属脾虚失运,水湿聚而生痰,上蓄于肺,肺失清肃所致。治法:以治本为主,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处方:陈皮15g,半夏15g,茯苓20g,甘草15g,苍术20g,白术15g,桔梗20g,苏梗20g,瓜萎15g,杏仁20g。
三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二诊:1996年3月9日
咳痰量减,纳食量增,余症无明显变化,舌淡,苔白稍腻,脉滑。
痰湿虽减,但脾虚仍未明显恢复,治宜侧重健脾燥湿化痰。
上方加胆星10g,菖蒲15g,川朴15g,党参20g。
六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三诊:1996年3月15日
咳嗽咯痰明显减轻,胸闷脘痞缓解,饮食及二便正常,体力亦渐恢复,舌淡红,苔白,脉滑。
患者脾气渐旺,痰湿渐化,效不更法。
以前方去菖蒲、川朴,加砂仁15g。
六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四诊:1996年3月21日
咳嗽咯痰缓解,胸闷等症消失,唯感倦怠,易疲劳,饮食及二便正常,舌淡红,苔白,脉滑。
此痰湿已去,脾气未复之象。治宜健脾益气,以巩固疗效。
处方:陈皮15g,半夏15g,云苓20g,炙甘草15g,党参15g,白术15g,木香1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