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宗教史-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别的愿望或喜爱,一种特殊的行为和品质”。即宗教“必然不同于关于上 

  帝和世界的种种见解的混合,也不同于关于一种或两种生活方式的教训的混 

  合。”宗教不应混同于知识,同时,宗教也不应混同于道德。在施莱尔马赫 

  看来,感觉才是宗教生活特有的要素,宗教从本质上讲就是感觉。“全部宗 

  教的总和就是这样一种感觉,就其最高的统一性而言,一切在感觉中推动我 

  们的东西,只是一个东西……就是说,是这样一种感觉:我们的存在和生命, 

                                              ① 

  是在上帝中并依靠上帝的存在和生命。”他认为,上帝贯穿于宇宙之中,宇 

  宙是普遍的、绝对的、永恒的,而人与之相比较,则是有限的、暂时的和相 

  对的,从而使人对上帝产生了某种依赖感。通过我们对世界的体验,得到一 

  种对无限者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上帝作用于我们的方式,而不论这种感觉 

  是否导致思想或行动。后来,在《根据福音派教会的原则对基督教信仰的阐 

  释》中,施莱尔马赫把宗教阐释为人们内心的绝对依赖感,教义是这种绝对 

  依赖感进行反思的产物。他认为弥合有限与无限的鸿沟,使人与上帝融洽是 

  一切宗教的目的。因为宗教的基础在于人的内心的绝对依赖感,所以同理性 

  主义理论相反,历史上实际存在的宗教是多种多样的。而每一宗教的价值由 

  达到上述目的的程度而定,因此宗教不应分为真的和假的,宗教的区别只在 

  于达到目的程度不同。 

       在人类已知的宗教中,施莱尔马赫认为基督教是一种更为深刻、更为崇 

  高、更带有普遍性的宗教。因为基督教最充分地完成了一切宗教试图达到的 

  目的。基督教的崇高与力量,表现在其创立者的独特作用之中。耶稣基督本 

  身便是有限与无限,暂时与永恒的调和,是神与人的合一。所以耶稣基督是 

  引领他人与上帝相交的中介人。基督教信仰的独特性质在于“在基督教中, 

  一切都与拿撒勒的耶稣所完成的救赎相关。”所有的基督教教义都是根据对 

  耶稣所完成的救赎的意识来确定的,因此,基督教神学不可能以自然理性或 

  思辩形而上学为开端,而必须以基督教徒对耶稣救赎的体验为开端。由此可 

  见,施莱尔马赫的基督教神学思想是强烈地以基督耶稣为中心的。在其中, 

  基督徒的上帝意识,总是在作为救赎者的耶稣基督的身上得到实现。施莱尔 

  马赫还号召教会保持其专属精神性或灵性的天职。他认为,当教会只让信条 

  上的认同起次要的作用,把教士和俗人的区分减少到最小程度,将统一性与 

  整齐划一区分开,摆脱一切外部的利害关系,教会就能成为最为理想的教会。 

       施莱尔马赫颠倒了传统的神学论述方法,他将体验作为神学的起点,使 

  神学有了一种新的感觉,它可以在体验之中进行自我证明,虽然宗教不能宣 

  称自己在科学上可以证实,但是在表达感觉的生命体验之中,可以确定它的 

  真实性。在施莱尔马赫之后,神学就不再感到必须在科学法庭或者在康德的 

  实践理性法庭之上为自己辩护了。 

       施莱尔马赫的神学思想强烈地影响了19世纪的新教各派。他对宗教基本 

  概念和宗教基础实行的彻底变革,导致了对《圣经》和信经的一种更为开放 

  和更具有批判性的态度。同时,也造成了对《圣经》和基督教传统的更为深 



① 施莱尔马赫:《论宗教》,转引自詹姆斯·C·利文斯顿著《现代基督教思想》(上卷),四川人民出版 



社1992 年版,第197 页。 


… Page 22…

刻的历史学上和心理学上的理解。大大推动了对各宗教的比较研究,推动了 

宗教现象的科学分析和分类。 

     在英国被称为“英国的施莱尔马赫”的新教神学家是浪漫主义的重要代 

表人物之一萨缪尔·柯勒律治(1772—1834年)。他是杰出的诗人、文学评 

论家、哲学家。1798年和1799年他留学德国,受到康德、费希特、谢林等 

人哲学思想的影响。回国后,通过他的努力,德国浪漫主义与唯心主义哲学 

才被介绍到英国。柯勒律治并没有提出一个完整的神学体系。他的最重要的 

神学著作《思考指南》发表于1825年。在这部著作中,柯勒律治提出了与理 

性主义相对立的主张。他认为“理性”与“知性”有区别。柯勒律治肯定了 

知性的价值,他认为它在其自身的领域是有用的,甚至是必须的。理性则是 

一种力量,一种直观的感悟力。凭借这种直观的感悟力,感觉、意志以及情 

感才能作为一个整体行动。因此,柯勒律治的理性是这样一种力量,凭借它, 

各种能力可以联合起来,去体验对于真理的直观领悟。宗教真理只有通过这 

种理性才能被人感知到。在柯勒律治看来,单靠思辩的或推理的理性是无法 

认识宗教真理的,只有依靠包含深沉的情感的意志的整个人去认识。他认为 

基督教主要不是一套教义,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基督教教义是有生命力的活 

生生的真理,它依赖于人们内心的宗教意识。而信仰是良知的行动,在于理 

性与个人意志的综合。柯勒律治反对当时英国流行的对《圣经》的崇拜。他 

认为《圣经》无误的教义不过是帮助了不信仰宗教的怀疑主义者。柯勒律治 

提出对待《圣经》应当象对待任何其他著作一样,如果《圣经》包含精神真 

理,那么,信徒在阅读《圣经》时,《圣经》“将为自身作证,证明它乃出 

自一种神圣精神。”《圣经》的精神真理,靠的是它完全彻底的正确无误。 

 《圣经》在精神上的权威性的证明,就在于“它适合我们的天性,适合于我 

们的需要。”柯勒律治提出只有在怀着信仰阅读《圣经》时,《圣经》才能 

成为“活生生的上帝之道。人的内心体验是最后的检验标准。 

     柯勒律治的神学思想,深深地影响了英国基督教神学的复兴,成为英国 

国教会内的宽和教会派思想的先驱。同时,他强调教会是神圣的组织,高于 

任何“由法律建立的”机构,这又为新教会派开辟了道路。 

      (2)新教的福音觉醒运动 

     19世纪新教的历史在欧洲大陆、英国、美国都是以福音觉醒运动开始 

的。跨越教派和民族界线的奋兴浪潮席卷了新教各教派,成为这一世纪新教 

最大的特色。 

     ①欧洲大陆的新教福音觉醒运动。在德国,福音觉醒运动开始于拿破仑 

占领时期,其发祥地是中部的普鲁士邦。1815年以后,新教觉醒运动在各地 

普遍兴起,主要表现在教会生活的复兴与国内传教的发展,这一觉醒运动局 

限在路德宗教会内部。19世纪20、30年代,以亨斯滕贝格主编的《福音教 

会报》为先锋,发起了一场具有虔敬主义精神的运动。亨斯滕贝格坚决主张 

 《圣经》决无谬误,鼓吹新教与德国政治上保守的封建派结盟。在这场觉醒 

运动中还出现了一种极其注重信条的潮流。这一运动主要是在莱茵河下游威 

斯特伐利亚和符腾堡等地流传,这些地区曾经是 17、18世纪虔敬运动的中 

心。另外,在汉诺威、巴伐利亚、不莱梅、汉堡、西里西亚和柏林等地的教 

会中都有一定的影响。 

     德国的福音觉醒潮流释放出巨大的宗教热情,刺激了福音传教活动和慈 

善工作的开展。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由普通信徒组成的志愿团体从事国内传 


… Page 23…

教和慈善活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约翰·辛利希·威希恩 (1808—1881年) 

领导的“内传会。”1833年,他建立了一所养育院,收养贫苦儿童。后来他 

又建立了一个由数百个机构组成的遍布各地的巨大的工作网,以帮助海员、 

失业者、囚犯和无人照管的儿童。同时,他们通过主日学校,城市布道、寄 

宿所以及散发书籍来影响群众。许多平信徒被吸收参加这一运动,并建立了 

一些女执事的团体。在新教徒屡遭迫害的天主教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