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宗教史-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用内在的佛(直指本心,见性成佛)去代替外在的佛,正如马克思所说的 

                                                                                     ② 

   “把人从外在的宗教解放出来,但又把宗教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但这种 

  反对传统权威的精神,为谭嗣同所汲取,从而对他大胆冲破封建网罗的思想 

  有一定的帮助。至于谭嗣同的推重庄子和有取于周敦颐,主要也是沿着他的 

  接受佛学这一条线而比类推衍所致,因为禅宗南宗的真正远祖是庄子,自然 



③ 梁启超: 《谭嗣同传》。 

① 《谭嗣同全集》,第446 页。 

② 梁启超: 《康有为传》。 

③ 章太炎:《葑汉微言·自述治学变迁之迹》。 

① 唐才质:《戊戌闻见录》。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第9 页。 


… Page 80…

  会由探索禅宗南宗的教义而推崇庄子的学说。又华严宗的“万注缘起于心”、 

                                                                             ③ 

   “事虚而理实”等说教与周敦颐的“无极而太极”即“无中生有”的宇宙生 

  成论,都强调精神作用,所以谭嗣同也比附相通。 

       章太炎与佛教 

       在中国朝向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以思想性为主要特征的知 

  识分子。他们长时期地为了中国的动向,仰梁以思,伏案而作,进而奔走演 

  说,激发人心。他们努力的成绩,或者反映在制度的变革上,或者无形地化 

  入人民的思想,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章太炎便是这样一 

  种知识分子。 

       章太炎,原名绛、字枚叔,号太炎(1869—1936年)浙江余杭人。1896 

  年至1900年6月间,他追随康有为、梁启超之后,主张维新变法,在这期间 

  章太炎开始涉猎一些佛书,在自己的文章里也常常引用佛书上的词句,但他 

  对佛教并不专精,也不推崇。他接近佛学,受夏曾佑和宋恕的影响最大。这 

  两个人都是章太炎的朋友,都赞成维新而又崇信佛学,他们的好佛思想不仅 

  影响了章太炎,而且也影响了梁启超、谭嗣同等一批清末维新志士。1897年, 

  章太炎受夏曾佑的劝诱,购览《法华》、《华严》、《涅槃》诸经,然而只 

  是“略涉”而已,“不能深也”。宋恕劝他读《中论》、《十二门论》、《百 

  论》,他读后“亦不甚好”。“所操儒术,以孙卿为宗,不熹持空论言捷径 

       ① 

  者” 。“三十岁顷,与宋平子(宋恕)交,平子劝读佛书,始观《涅槃》、 

   《维摩诘》、《起信论》、《华严》、《法华》诸书,渐近玄门,而未有所 

               ② 

  专精也。” 章太炎这段回忆是符合实际的。我们从他1897年写的《变法箴 

  言》和《后圣》中,也可以得到印证。前一篇文章指出佛教空言,不剀切于 

  民事,无补于变法图强。对于当时的一些有志之士“遁匿于佛”,“稍稍娱 

  乐于禅学以日销其骨鲠”,他讥之为“华妙”,向他们大声疾呼:“殆夫! 

  殆夫!”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无限感慨,后一篇文章从认识论上批评了佛学的 

  见解。 

        “佛氏自眚见病之说,推之色、声、香、味、触、法,皆自我作,一人 

  之私也。荀子言: ‘形体色理以目异,声音清浊、调竽奇声以耳异,甘苦咸 

  淡辛酸奇味以口异,香臭芬郁腥臊酒酸奇臭以鼻异,疾养餐热滑铍轻重以形 

  体异,说故喜怒哀乐爱恶欲以心异。’天下之公言也。”佛教认为客观外界 

  的事物都是人的主观感觉造成的,都是错觉。章太炎认为这是片面的看法, 

  是一人之私言。而荀子提出根据感觉器官接触外界事物来认识世界的见解, 

  符合人们认识的实际,是天下之公言。戊戌政变后,章太炎于1899年6月流 

                                                                   ① 

  亡日本,在日本购得《瑜伽师地论》,也“烦扰未卒读”,对佛学仍谈不上 

  有特别的爱好。在他写的《菌说》一文中,还认为佛、庄两家都不如儒家。 

       1903年的《苏报》案,使章太炎排满活动的俗界事业暂时中止了三年。 

  囚禁期间,敏感政治性的书报自然看不到,只有投入无边的佛典与冥想之中。 

  右文社版的《章氏丛书》收有太炎《读佛典杂记》一文,便是太炎在狱中“晨 

  夕研诵”佛籍的实证。《杂记》说“虽至住囚奴隶,其自由亦无所失”。友 



③ 朱熹:《太极图说》。 

① 章太炎:《太炎先生自定年谱》。 

② 章太炎:《自述学术次第》。 

① 章太炎:《太炎先生自定年谱》。 


… Page 81…

  人送给他《瑜伽地师论》、《因明论》、《成唯识论》,“役毕,晨夜研诵, 

                   ② 

  乃悟大乘法义” 。变法失败,革命挫折,国难日深,自己被囚,这一连串的 

  内忧外患,使他迫切地探讨扭转世道人心和拯救国家民族的思想武器。经过 

  研读慈氏、无著、世亲一派的著作,他终于投入了大乘佛教的怀抱,认为佛 

  教的理论高出晚周诸子不可计数,程、朱以下,尤不足论。瑜伽派的思想学 

  说,实在高明极了。佛教法相唯识宗的唯心主义哲学,对章太炎产生了那么 

  大的魅力,竟使他对之景行仰止,五体投地。他狱中著作甚少,但我们从他 

  所写的一、二篇章,仍可以看出他思想变化的端倪。1903年7月,曾经参加 

  自立军的沈荩被清政府逮捕杀害,章太炎知道这个消息后,于8月4日撰《狱 

  中闻沈禹希见杀》一诗,末两句云:“中阴当待我,南北几新坟”。另外,8 

  月9日的《国民日日报》刊登了章太炎的《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 

  揭露康、梁改良派滥用“维新”二字,“指鹿为马,认贼作子”,以达到保 

  皇臣清的目的。文末提出:“自兹以后,三段之文,五旌之教,愿以是遍告 

  全国八面论师、新闻记者矣。”上述言论受佛教的影响,已隐放可见。 

       1905年4月24日,章太炎复有《读佛典杂记》一文发表于《国粹学报》 

  第三号,讨论了自由与必然、自利性与社会性等问题。关于自由与必然问题, 

  他说:“虽自柱囚奴隶,其自由亦无所失。所以者何?住囚奴隶,人所强迫 

  也,而天下实无强迫之事。苟遇强迫,拒之以死,彼强迫亦无所用。今不愿 

  死,而愿以从其强迫,此于死及强迫之事,固任其取舍矣。任取其一而任舍 

  其一,得不谓之自由乎?” 

       他认为“天下无纯粹之自由,亦无纯粹之不自由”,这包含有辩证法的 

  合理因素,但他把自由说成是不受任何客观条件的限制和约束。完全由主观 

  意志选择,表明他已经从佛学的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开始向唯心主义转变 

  了。他的这一观点,是往后唯意志论的先河。 

       1906年6月,章太炎刑满出狱,旋即主持《民报》。《民报》时期(《民 

  报》1908年10月被封禁)可以说是章太炎哲学思想发展的最重要阶段。他 

  以极大的热情来学习、研究和探讨有关哲学问题,尽管人事繁多,工作紧张, 

  但他一有余暇就如饥似渴地攻读佛经,浏览希腊和德国哲学家的著作,又向 

  印度学者请教邬波尼沙陀及吠檀多哲学。经过比较抉择,他更加坚信哲学理 

  论再也没有超过《楞伽经》、《瑜伽经》的了。从此,章太炎对佛教法相唯 

  识宗顶礼膜拜,倾服不止。 

       章太炎站在法相唯识宗的立场上,运用形式逻辑来批驳有神论,他否定 

  宗教神学,而不否定宗教本身,否定人格神,而不否定非人格神;反对有神 

  教,而主张无神教。他明确地提出了建立新宗教的主张,鼓吹以宗教作为推 

  动革命、维系道德、治理国家的思想武器。他说:“宗教之高下胜劣。不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