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宗教史-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国的宗教活动强烈地影响美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反过来,宗教生 

活也时时受到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美国反对奴隶制的斗争引起了教会最 

严重的分裂。这次大规模的教会分裂不是因为教义分歧,纯粹是因为对于奴 

隶制不同的政治态度而引起的。因此,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 

     由于对南方采取奴隶制的憎恶日益加深,1843年在美国北方成立了美国 

卫斯里循道宗教会 (美以美会),该会以不得蓄奴为入会条件。1844年,美 

国卫斯理宗总会议举行,南北双方在奴隶制问题上针锋相对,吵得不可开交。 

于是,总会议通过一份公报,准许教会分裂。1845年,赞成奴隶制的南方教 

徒成立了南方循道宗主教制教会 (监理会)。卫斯理宗分裂为南北两派。 

     几乎在同时,浸礼宗也发生了分裂,原因是南北方的教徒对奴隶制的不 

可调和的矛盾。1844年,在亚那巴拿州召开的浸礼宗大会要求浸礼宗国外传 

教部在任命传教士时不得歧视蓄有奴隶的教徒。但传教部拒绝这一要求,宣 

称它反对任何含有赞成奴隶制的行动。因此,南方的浸礼宗教徒于1845年成 

立了浸礼年会 (浸信会)。浸礼宗也分裂为南北两派。 

     随着美国内战的接近,其他教会也出现了分裂。长老宗新派教会于1857 

年分裂为南北两派;旧派教会随之于1861年也发生分裂。1864年,长老宗 

南方的新旧两派合并,成立了合众国长老会。北方的新旧两派于1869—1870 

年间也联合成立了美利坚合众国长老会。在整个内战期间,各教会都分别支 

持各自的地区。 

     美国内战之后,黑人逐步得到了解放,黑人教徒不断增加。在一些地区, 

成立了一些独立的黑人教会,主要有全国浸礼联合会、非洲循道宗教会以及 

非洲卫斯里宗锡安会。一些以白人为主的宗派里也有黑人信徒,他们数量虽 

然不多,但相当引人注目。尤其在一些大城市中,黑人教会取得了相当大的 

发展。 

    在1815—1871年间,美国涌现出许多新兴的教派,其中最主要的、影响 

最大的是基督复临派和摩门教。 

    基督复临派是由纽约州的威廉·米勒(1782—1849年)创立的。米勒原 

是农民,是浸礼宗的教徒。从1831年起,他到处传道,宣称根据《但以里书》 

推算,基督复临和建立千年王国将于1843—1844年间发生,赢得了成千上万 

的追随者。米勒和他的追随者们自称为基督复临派。为了等待基督第二次降 

临人间,很多人丢弃家产,爬上屋顶。然而,基督并没有再次降临人间,米 


… Page 32…

勒的预言没有实现。尽管如此,米勒仍于 1845年召开了基督复临派全国大 

会,坚持基督复临的信念。其中一些教徒以每周第七天为圣日,于1863年组 

成了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摩门教是由约瑟夫·史密斯(1805—1844年)创立的。史密斯声称他受 

天使的指派,于 1827年在纽约曼彻斯特附近的库摩拉山中发掘出一卷金页 

书,名叫《摩门经》,是《圣经》的续篇,由5世纪时的先知摩门用神秘的 

文字写成。他借助一副神奇眼镜才将其翻译成英文,原书则被天使收回。根 

据此书,史密斯自封为先知,并宣称上帝将在美国建立新耶路撒冷。1830年, 

 《摩门经》在纽约出版,同年,第一个摩门教会在纽约州组成。随后,摩门 

教发展到俄亥俄州,吸收了一批教徒,摩门教的总部也从纽约州迁至俄亥俄 

州的格特兰。1838年又迁到密苏里州的独立城。1840年,再迁至伊利诺斯州 

的瑙武市。到1844年,摩门教在瑙武市已发展200多教徒。但是,1843年, 

史密斯自称得到神灵的启示,实行一夫多妻制,引起了当地群众的反对。1844 

年,史密斯被其反对者所杀。 

     史密斯死后,布里格姆·杨(1801—1877年)担负起摩门教的领导,在 

他的率领下,摩门教徒经过长途跋涉,于1846年到达犹他州的盐湖城。在盐 

湖城,摩门教徒建立起宗教社区,他们修建圣殿,创办学校,使犹他州逐渐 

成为摩门教的活动中心。1850年,摩门教主教布里格姆·杨担任犹他州州长, 

摩门教鼎盛一时。杨在第二任州长期间,与联邦政府矛盾激化,1857年,美 

国总统解除了杨的州长职务,并派遣联邦军队进入犹他州,爆发了美国历史 

上所谓的“摩门战争”。摩门教在政府的打击下受到严重削弱,发展缓慢, 

但摩门教在犹他州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4。世界近代后期的东正教 



    进入19世纪,随着民族主义、近代科学、教会灵性生活的兴起,东正教 

的传统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政治上,东正教具有很强的依附性,宗教与国 

家、宗教生活与世俗生活紧密联系,互相渗透,混为一体。教会组织上,东 

正教没有统一的中心,这有别于天主教。它有四大牧首,统辖各自所属区域 

的东正教徒,这又有别于新教。实际上,东正教是多中心的教派。 

     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希腊、巴尔干地区的民族自治运动蓬勃兴起。 

在民族自治运动的影响下,原属君士坦丁堡牧首管辖下的各民族教会相继独 

立。 

    希腊正教会原属君士坦丁堡牧首管辖。希腊在政治上独立后,希腊正教 

会开始了争取教会自治的运动。1851年,君士坦丁堡牧首迫于压力,不得不 

承认希腊正教会自治权力,但仍坚持希腊各教区在名义上仍属君士坦丁堡牧 

首管辖。希腊正教会自治后,成立了希腊国教会,信徒人数占全国人口的90 

%以上,在希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拥有广泛的影响。希腊正教会首脑称雅 

典和全希腊人主教,驻首都雅典。 

    希腊正教会的自治运动成为东正教各民族教会争取民族教会自治的先 

声。随后,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也发生了争取教会自治的运动。 

塞尔维亚的正教会发展成为南斯拉夫最大的教会组织,信徒分布在塞尔维 

亚、黑山、马其顿三个地区。保加利亚都主教于1870年宣布对各地的保加利 

亚人,包括居住在伊斯坦布尔的保加利亚人行使宗教管辖权。这一行动遭到 


… Page 33…

君士坦丁堡牧首的强烈反对,被斥责为“种族主义”和“异端”。直到1945 

年,这一指控才被撤消。保加利亚教会的中心在首都索菲亚。 

     长期以来,西欧各种不同的思潮相继传入东正教地区。面对西方思潮的 

影响,东正教国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接受西方的思潮,提倡西 

方化;另一种是在西方思潮的冲击中,极力倡导东正教的传统,同时改革东 

正教,采取富有活力,符合社会发展变化的形式。 

    西方思潮的冲击,在巴尔干诸国的神学院和俄国东正教思想家中引起了 

激烈的争论。希腊正教会平信徒神学家阿波斯托罗斯·马克拉基斯坚持极端 

正统派观点,在他的影响下,各种宗教志愿组织做了大量工作重整布道活动、 

组织宗教教育、支持教育。其中最著名的团体是生活兄弟会。 

    在俄国的东正教会中,斯拉夫派选择了一条中间路线。它们既反对官方 

教会宗教生活缺乏灵性、活力,死气沉沉的现状;又反对改革派和革命派的 

世俗倾向。它们提倡东正教整体的灵性传统,复兴东正教。 

     面对19世纪伟大的科学成就,东正教采取了保守的立场。对先进的科学 

理论,东正教一方面进行抵制,另一方面又企图调和科学与宗教的矛盾,减 

少科学对于宗教的冲击。在俄国亚历山大一世和尼古拉一世统治时期,为了 

控制科学理论的传播,教会代表和沙皇官吏对各大学的教学工作实行全面监 

督。教会在沙皇当局的全力支持下,企图将各高等学校变为修道院和宗教学 

校的中介物。为此,他们取消了一切能够对学生的世界观发生影响的所有课 

程,特别是有关自然科学的课程,讲授这些课程的教授也被驱逐出大学校园。 

1820年,喀山教学区督学玛格尼茨基对喀山大学实行宗教高压政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