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雪芹小传 作者:周汝昌-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汝昌


二十九 佩刀质酒
  

  曹雪芹自从乾隆二十五年从南京回来以后,胸中本已充满了无限的感慨,偏这几年的大小事情,耳闻目见,都好像有意给他接连增添心事。二十三年秋天,两江总督尹继善为首的大吏已在合词具奏,以〃河工告竣,年谷丰收,臣黎望幸情殷〃为词,请乾隆皇帝于〃庚辰之岁(二十五年)再举〃南巡令典〃,只以当时军事未息,无暇兼顾,说定要在二十六年举行。宗学旧人、夙励清修的孙灏先生和同在上书房的程景伊,都得了罪谴,解退教授皇子的职任;而慎郡王允禧亡逝,已由皇六子永瑢继嗣,同时年青放浪、致有〃内病〃的皇八子永璇,因不循〃正轨〃,颇伤乾隆的脑筋,也连累了诸位上书房师傅,有时甚至劳动皇帝〃幸〃其府邸,亲去查视。武功告胜,正在盖造〃紫光阁〃,大绘功臣像。二十六年九月,原任刑部主事余腾蛟,被人诬告〃诗辞狂悖〃,欲兴文字大狱,连乾隆自己也说〃吹毛求疵〃〃无以服其心〃,〃即凡为诗者,势必至不敢措一语矣!〃可是才隔了一个月,就发生了沈德潜的《国朝诗别裁》集的大案子,连驻在江宁的尹继善,因为〃佯为不知〃,也遭了申斥。到二十七年壬午,果然就重践前言,举行不得已才推迟了两年的南巡。这时江南才被了水灾,可是所过地方,为了〃预备〃,还是要〃悉多重加修整,意存竞胜〃,〃彩亭灯棚,一切饰观之具……增华角胜〃,致劳皇帝再三〃戒止〃。这年五月,曹家表亲平郡王庆恒因〃欺罔隐匿〃,革去王爵,同案的纳延泰,竟至抄家籍产。六月,加强了对〃原系汉人〃的汉军旗人的刑律。这时,诸王、诸皇子等情形又很为不妙,种种〃无礼〃及交通织造、盐差,购买珍物,索取优伶,多所干求,甚至连络内务府旗员,〃干预朝政〃。   

  这一切,简直竟和康熙末年、雪芹祖父曹寅时代的情形大有依稀近似之状。怪不得乾隆自己也联想到〃皇祖临御六十余年,圣寿崇高,诸王等各为阉仆所播弄……彼此交相倾轧,无所不至〃的局面,〃将使康熙末年之劣习自今复萌,朕甚惧焉!〃   

  曹雪芹虽然远在山村,然而对着这种种事态,心中着实有所感触。   

  偏是这两年连连水涝,真好像老天也凑趣,一起给百姓增加熬煎。今年乾隆二十七年又是个雨水连绵的年头,入夏以来,每天是揭不开的穷阴,剪不断的愁雨。   

  曹雪芹在这种天时日月里,殊无好怀,每日只以笔墨为遣。而脂砚斋,大约因为同样原因,从四月起,直到九月,又进行了他的第五次批注《红楼梦》,如今《庚辰本》上还留下了很多处〃壬午夏,雨窗〃一类的痕迹。   

  这年的秋末,曹雪芹从山村来到了北京城里。   

  北京内城的尽西南角,是一片水,名叫太平湖,和东南角雪芹老宅附近的泡子河正是遥遥相对,这地方,直到清末,景物还很可观,所谓〃平流十顷,地疑兴庆之宫;高柳数章,人误曲江之苑;当夕阳衔堞,水影涵楼〔按指城墙的角楼〕,上下都作胭脂色:尤令过者留连不能去。〃(注:震钓《天咫偶闻》卷二。)在太平湖的边侧,就是敦敏所住的槐园。雪芹是来访敦敏,就住在槐园的(注:槐园遗址,疑心即是后来醇亲王府以北的一个花园,今为中学校址,本有巨大老槐,已砍伐,有游廊、水榭遗址,但水亦填平,水榭已成了一般房屋。)。   

  北京的秋天,是一年四季里最美的时节,天气经常是特别平静,白云碧空,明风净日,树木格外整齐青翠,秋花也格外美丽多姿,有时简直比春天的景色还要〃明媚〃得多,至于〃悲哉秋之为气也,草木摇落而变衰〃的境界况味,那实际是入冬(注:这在较南的地方还要晚,李恩绶于镇江作文,云:小雪前二日,落叶如雨〃(蒙古女史巴哩克·杏芬《京师地名对》序言)。镇江位于长江南岸。可供参证。)以后的事情。但是霜降节之后立冬节之前,总要变一次天,凄风苦雨,草木变色,才开始有了〃摇落〃气象:俗语叫做〃闹立冬天气〃。雪芹这次进城,正赶在这个节气上。   

  可能是由于心中有事,雪芹在客中睡不甚好,这天绝早就再躺不住了,自己起来徘徊;可是主人家这时上下都还在梦乡,园宅里面,一片沉寂。偏偏那天气是变了,从夜里就下起淋涔的冷雨来,加以气凄风紧,满园中的榆柳被雨一打,着风一吹,仓皇飞舞,摇落顿至。心里有事的人,对着这番景象,况味着实难言,越能勾起万端的思绪来。雪芹进城之时,必是正觉得天气特别晴暖(这其实是要闹天前夕的预兆),没有防备这一着,身上的衣裳很单薄,此时便觉朝寒透骨。更加起得太早,肚里无食。嗜酒如命的曹雪芹这时什么都不想要,只想一斤热酒,有了它,驱寒搪饿,解闷消愁,万事都觉〃好办〃了。可是主人未起,童仆尚眠,一点方法也无有。   

  正在难解之际,忽然有人披衣戴笠而至,全出意外,不想是敦诚来了!   

  敦诚大概也是自己在这个天气里难以排遣,就凌晨冒雨来找他的哥哥敦敏的。他万不料雪芹会在这里。雪芹也绝想不到敦诚竟在此刻此境中出现。两人都惊喜称异不置。   

  当然,他们用不了几句话,就互相传达了心意,会心一笑,就不打算打搅主人,径往附近的一个小酒店去买酒自饮。   

  雪芹由十分的难遣,得此快遇,一变而为万分的高兴。几杯落肚,精神益发。他的高谈放论,跅弛不羁,到哪里也不改其度。正如敦诚所说,他们是〃出必醉,醉则纵谈〃,有时轰饮,竟至〃叫嚣之声,邻人为之失色〃。在今天的这种的场合下,他们这两位喝酒的行家已经不遑对小店的酒质再作苛求,而只是〃且酤满眼作软饱,谁暇齐鬲分低昂〃(注:按齐即脐、鬲即膈,谓好酒达脐,劣酒只及膈也。)了,这一层,也成了他们快谈中的笑料。   

  给今天这场意味特别的邂逅相逢增加了戏剧性的趣味的,还有一点,就是他们俩都没带着钱。雪芹这次来,十分可能就是因〃家中冬事未办〃,为生计而进城来想办法的,身上不会有闲钱可带,而敦诚绝早出门往〃自己家〃来,也绝不料会有用钱的去处,因而也是囊中空空。到这时,没有付酒账的,敦诚就把随身的一把佩刀解下来向酒店作质押(注:当时满洲人随身带有佩刀。参看康熙〃刀不离身,乃满洲故俗〃语。)。他二人对这件事,自然又有无穷的谐笑妙语,当然也随带着一些感慨。于是敦诚说了一席话,意思是:这刀虽明似秋霜,可是把它变卖了既买不了一头牛(可以耕殖),拿它去临阵杀〃贼〃,又没有咱们这种人的份儿(当时正是频年用兵的年代,所以那时候〃军功〃的人最得意,最〃吃香〃(注:参看昭槤(礼亲王)《啸亭续录》卷三〃流俗之言〃条:〃《避暑录话》载宋时流俗言甚喜而不可致者,云'如获燕(yān)王头!'盖当时以取燕为急务也。雍正中尝与准夷搆兵,里巷鄙自矜伐者必曰:'汝擒得策王至耶?何自夸张若此!'……余少时闻老妪妇犹言及之。〃由此可推在乾隆时里巷俗言必亦多举〃打下某某处〃〃擒某人〃为口头语。《红楼梦》里也正有〃擒了反叛来〃的俗语痕迹。)。敦诚他们这时并非真是愿意去作杀人的刽子手,这不过是讽世的话(注:敦诚在《鹪鹤庵杂诗》中也曾说过〃匈奴犹未灭,臣子何为家?……男儿许身报国正今日,请缨无路空咨嗟〃的话,但这是《从军行送元如叔》的诗(此诗刊本删去不存),场合、情况俱不相同;敦氏少年确亦有过热中的时期,此类诗反映早时心理,而此种心情后来已经破灭了,当他面对曹雪芹讲这话时,已不能与对其宗室叔辈时并论,故知为反语寓讽,否则下面的〃未若一斗复一斗,令此肝肺生角芒!〃和〃曹子大笑称快哉〃等话便成为不可理解。(《鹪鹩庵杂诗》原本,承张次溪先生见示,在此深表谢意。))):那咱们还是把它〃润了嗓子〃(注:〃酒冷了,……喝一口润润嗓子……〃,语见《红楼梦》第五十四回。)吧!   

  雪芹今天本来已特别感激敦诚的这番款待和用心,听了这席话,更是痛快,他不禁高呼大叫,连称〃快哉〃!酒兴相乘,诗思泉涌,当时就口占长歌一首,他是会唱的人,而那时诗都是合着腔调来吟唱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