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雪芹小传 作者:周汝昌-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 他校正清抄本的文字。例如庚辰本第七十五回的前面,记有〃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对清〃一行字,就是证据痕迹。   

  四 他整理原稿,掌握情况,随时指出残短缺失之处,提醒作者修补。例如小说第七十五回,本以〃赏中秋新词得佳谶〃为下半回的主题,而写到宝玉、贾兰、贾环由贾政的命令依次作诗时,都只有引起诗句的〃道是〃二字,而不见诗句(有的〃道是〃下面空了格,表示下面将有文字);脂砚斋便于回前记下〃缺中秋诗,俟雪芹〃的话。   

  五 这样的缺短之处,不止一例;有的直到雪芹逝世,也终未能来得及补齐,而脂砚斋代为补作了。例如上条所举中秋诗,较晚本仍无诗句,而且将〃道是〃等字样也删掉,连缺短的痕迹也消灭了:可见此三诗终未补作。而第二十二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回末只到惜春之谜为止,眉上朱批云:〃此后破失,俟再补。〃后面又一单页,〃暂记〃宝钗之谜语正文、七言律诗一首,后面批云:〃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叹叹!〃则又可见较晚本此回回末所补的一小段,就是脂砚斋伤叹雪芹已亡而自己动手补足的(注:乾隆三、四十年之间的旧抄本如蒙古王府本、戚本,已有了这一回的〃尾巴〃,这绝非他人所补,理由参看注⑥,而且,所补谜语已同时有了与原有谜语统一的脂批。)。   

  六 他不止代补零碎残短,还代撰整回的缺文。原来《红楼梦》底稿本久为朋友借阅,以致时有迷失,如庚辰本第二十六回眉批:〃狱神庙回,有茜雪、红玉一大回文字,惜迷失无稿,叹叹!〃〃惜卫若兰射圃文字迷失无稿,叹叹!〃都是例子。至如第六十七回,高鹗所谓各本〃此有彼无,题同文异,燕石莫辨〃者,在庚辰本果然也没有,其第七册自六十一回至七十回,实共八回书,而于卷首注明:〃内缺六十四、六十七回。〃这就是在〃庚辰秋月定本〃中尚很有缺少整回的地方(庚辰,乾隆二十五年,其时雪芹尚在);但到较晚本,六十四回和六十七回就都有了。就中如六十七回,研究者认为是后来伪作(注:可看周煦良《红楼梦第六十七回是伪作》(《文汇报》1961年9月9日)。),所举破绽欠合之处,颇有道理。其实这种〃伪作〃,绝非那种不相干的后人的作伪所可比拟;从它补作的年代和质量看来,只可能出于脂砚斋之手(注:现存的蒙古王府本、戚蓼生序本《石头记》,已有此回。此种本子都是乾隆三、四十年时期的抄本,彼时脂砚斋还在,还正在不断整理、批注《红楼梦》,很难设想在这时已有不相干的人伪作一回而得羼入流行。)。   

  七 他掌握稿本的章回情况,建议改动设计。例如今本的第十七、十八两回,在庚辰本中尚连接而下,本是一大回书;脂砚斋在回前记云:〃此回宜分两回方妥。〃后来的本子果然就分为两回了,而且各本的分法并不全同。揣其尝试具体分断的人,也就是脂砚斋。   

  八 他替书中的隐词廋语,难文僻字,都作出了注解。例如贾家四姊妹的名子〃元〃〃迎〃〃探〃〃惜〃谐隐〃原应叹息〃,给秦可卿送殡的六家〃国公〃的姓名中,隐寓十二地支,等等,不是和作者关系切近的人,便很难懂得原意(注:这种解释命名的办法,好像是属于〃索隐〃范畴的东西,但它们是作者原来设计的(古代小说、剧曲,时有这种体例),是小说本身里面客观存在着的,因此与唯心主义的〃索隐〃方法性质不同。)。例子很多,不必备举。余如〃金■彝〃,就注明〃■,音垒,周器也。〃〃玻璃■〃,就注明〃■,音海,盛酒之大器也。〃例子也不一。   

  九 他为此书作出〃凡例〃,列于卷首,并题总诗,就是上文所引的〃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那一篇七律。这使我们对曹雪芹写作的苦心密意、惨淡经营,都增加了了解。   

  十 他替全书作了批语。从书一成稿,他就作批,直到雪芹亡后,每隔二三年,就温读批注一次,至少共历八九次之多。这些批语,对曹雪芹的创作心理、概括方式、艺术技巧等方面,都有所涉及。这些批语,曹雪芹和脂砚斋都不曾认为是后来无中生有的附加物,而是从一传抄行世起,就以〃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形式而出现的。在乾隆四、五十年以前,并不曾有过只有白文而无批语的本子存在过(注:乾隆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才开始删弃大部分批语而存其少许,但已声明了删减的事实。)。从这一点来说,脂砚斋的批本《红楼梦》的性质,也绝不与其他小说的评本(如《三国》《西游》《水浒》等等)相同。这一层意义,似乎还没有受到普遍的充分的注意。   

  以上是我们就一些痕迹线索所能看到的,此外脂砚斋还帮忙作些什么,虽不可妄测,想来尚当不止于以上十项。所以脂砚斋确是曹雪芹的一位非常重要的助手乃至合作者;《红楼梦》的撰作,内中包有他的劳动和功绩,是无有疑问的。   

  曹雪芹穷愁著书,有了这样一个同道和密友、亲人,精神上的快慰和激动,是不待言了。他们俩除了原来的亲密关系,又加上了这一事业上的合作历程,于是感情更非寻常可比。雪芹一死,脂砚斋悲痛万分,屡次在批语中感伤悼念,说出〃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读五件事未完,余不禁失声大哭!三十年前作书人在何处耶?〃〃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等话(注:参看蒙古王府本《石头记》第三回〃砸玉〃时脂批:〃他天生带来的美玉,他自己不爱惜,连我看书的人也着实心疼不了,不觉背人一哭,以谢作者!〃语气异常特殊。尤其值得思索的是,雪芹如此亲密的一位合作者,竟不见丝毫痕迹于敦氏诗文中。),又曾题诗,中有〃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的句子。   

  所以,在介绍曹雪芹的时候,只有连带介绍脂砚斋,才是全面的。(注:关于脂砚斋究系雪芹的什么人,颇有不同意见。我个人的看法,略见于《红楼梦新证》增订本第九章,页833…940。此人是一位女子,也是小说中人物的原型之一。)。

                    





  

周汝昌


二十八 苑 召
  

  写作《红楼梦》,是曹雪芹在西山时期的主要的志愿和事业。但是他是个大艺术家,他的生活是丰富多采的。他能演,能唱,能弹(琴),能写,能画,还能舞剑(注:曹家的家世,使他家的人都有具备能文能武的特长,这是因为康熙皇帝特别注重文武兼材的缘故,曹寅也是明白表示〃读书射猎,自无两妨〃的。如果再往上推,那么他家本是魏武曹操之后,可以说从早就是主张〃春夏读书,秋冬射猎〃文武兼长的〃世家〃。)。这还只是我们确切知道的,其他的才能技艺定不止此。因此,他绝不是一个只在〃案头〃和〃书堆〃里生活的那种样式的文人学士,而是一位非常活泼富有生气、生趣的艺术家。来到西郊山村之后,在这些方面,都增加了新的生活感受和便利条件,使他得以更愉快地发挥和发展了他的杰出的艺术才能和见解。   

  朋友中间,则特别推重他的两方面的成就:诗,画。这一点,友人们简直是异口同声,不谋而合的,完全说明了他这两方面给人的印象的特殊强烈。   

  张宜泉说:   

  门外山川供绘画,堂前花鸟入吟讴。   

  敦敏则说:   

  题诗人去留僧舍,卖画钱来付酒家。   

  都是诗、画并举;其余的例子就不必一一开列。   

  只就这两个例子来说,张氏和敦氏各举事情的一面,着眼点不同,故此风趣各异。孤立地看,好像张宜泉的诗比较简单肤浅,而敦敏的就更为丰富深刻。其实也未必尽然。因为诗句还各有上下文在关联着,要说的〃话眼〃不是一回事,不能断章取义地来简单〃评比〃。这点留待下文略加分疏。但是为了我们这里叙述的方便,倒不妨先就敦敏的诗来分析一下看。   

  曹雪芹到达西郊山居以后,心情是舒畅痛快得很,可是生活也就越发窘困了,这是意中之事、必然之情。他到西山,也许多少总是有点像陶渊明的归隐的意味,尽管他们并不是同一类型的诗人或隐士。可是作为高士,虽然风流傲世,气节过人,还是必须有起码的物质生活才行。陶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