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雪芹小传 作者:周汝昌-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会听说,爷爷不只爱〃雅〃,又特别喜欢〃俗玩艺儿〃,古今戏本,倾倒备至,自己不但也作戏本,还粉墨登场,亲自串戏。野史小说,也是爷爷十分得意的〃东西〃。 

  他听说,《长生殿》这个戏本就是本朝人洪稗畦作的,为这本戏许多人遭了事,可是爷爷有一回在江宁遇上了稗畦先生,高兴已极,遍请名流,大开盛会,三日三夜,演完了全部《长生殿》,把稗畦尊为上客,奉于主座,爷爷和洪先生面前各自摆着一部戏文脚本,逐字逐句地给它进行评赏,并对音律提出订正的精辟见解。这件韵事,当时轰动江南,至今犹在人口。 

  他又听说,有一位名唤沈嘉然的,虽然是一位绍兴师爷,却作了一部小说,专写我们中华古史上的第一个伟人大禹治水,这场和洪水作战,疏凿九州,不顾一己,拯救万民的故事,百神百怪都出现了,有的助禹,有的助水,精彩瑰奇,雄伟巨丽,远远胜过了《封神演义》让爷爷看见了,大为击赏,要出钱给它刻板流传。可是不幸极了,这位沈先生一次坐船回家,出了事,人是因落水受寒病死了,书稿也葬于鱼腹,世上竟无只字传本!爷爷为此叹惜不怿者累日。 

  这些事,对年还很小的霑儿来说,并不能完全听懂,但无论如何,一个后来成为《红楼梦》作者的人,当他追忆这些讲述,重新体味,又怎能不引起极大的震动和深思呢? 

  自然,他也会听说,爷爷一生爱才好士,济困扶危,常常为了助人,弄得自己十分窘迫,而心甘情愿。江南一带,对他家的好感并不是人为的捧场趋附。他也会听说,他家在老皇帝几次南巡〃盛典〃中的那种旷世未闻的繁华经历,爷爷为支应这种事以及各种复杂政治局面中所受的辛酸和烦恼,所担的风险和罪责,对这种〃虚热闹〃的内心感叹。爷爷喜欢对客人说一句话:〃树倒猢狲散!〃作为孩子,雪芹当时还无法深刻理解这句异常别致的话。  

  自然,他也有机会听见人说祖辈常常训教子弟们的一句痛语:〃你知道那奴才两个字是怎么写的!?〃

  他后来才渐渐明白了〃奴才〃是怎么回事,他自己从生下来就是一个〃奴才〃,他们家原来是一个奴才家世。

                    





  

周汝昌


六 金陵老宅
  

  正像《红楼梦》所写的贾府那样,曹雪芹家正好也有个〃老家〃在南京,虽然后来北返京师了,他们还是时常提起〃金陵〃城里的〃老宅〃。   

  在这所老宅里,他家住了不是十年八载,而是经历了祖孙四辈人。曹雪芹也就是在此老宅出世并且度过了他的幼年。   

  这所老宅座落何处呢?它在南京的会城之内,江宁府治东北、总督衙院的前边,地名利济巷大街。曹家在时,只叫织造署院。曹詈霞依胫氨狈抵螅止耸司拍辏獯险捅涑闪饲〉拇笮泄儆胫煳奚媪恕!

  那是一座外围墙略成正方形(西北面多出一些来)的衙署,署内屋宇,除执事〃群房〃不计外,基本是东中西三路的布局。东路是衙署正院,有六进院落之深。中路是内宅,也有五进。西路是最别致的一路,前面东为戏台,西为射圃,而后面又是一座花园。这座园子,雪芹的祖父曹寅在日称之为西园,因为园中有池,又叫西池。 

  这所老宅,自从雪芹的太爷曹玺在康熙二年(1663)春天就来到了,一直住到二十三年(1684)夏天,已然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岁月,雪芹的爷爷曹寅从六岁起,就是在这里长大的。如今雪芹又是生活在这座宅院里,回溯起来,这已经是六十多年间的事了。 

  太爷在世时候,已很有文名,但看来他对庭园景物不曾多加经营,只是在刚到任后不久亲手种过一株楝树,及至此树长大成荫,乃在其下筑一草亭,爷爷为此特别给自己选定了〃楝亭〃二字作为别名。太祖母姓孙,康熙老皇帝就是她抚养带大的,当康熙三十八年(1699),她已六十八岁,皇帝南巡,就以织造署为行宫,见了孙夫人老保母,十分高兴,因见庭中萱花已开,古人正是以萱喻母,于是亲书〃萱瑞堂〃三个大字赐她,就悬挂在内院正厅上。这一亭一堂,乃是曹家的家世历史文物,子孙对它们怀着深厚的感情,雪芹自不例外,从小就听家人讲述它们的来历。 

  雪芹的太爷卒后六七年,从康熙二十九年(1690)起,爷爷曹寅又由京城外任,派到苏州去做织造官,《楝亭诗钞》的卷第二,就是从这里开始;等到康熙三十一年,这才又从苏州移任江宁,在《诗钞》卷二中的那两首《西园种柳述感》五言律,就是祖父当时的心情,历史的见证: 

  在昔伤心树,重来年少人。   

  寒厅谁秣马?古井自生尘。   

  商略童时乐,微茫客岁春。   

  艰难曾足问?先后一沾巾。   

  再命承恩重,趋庭训敢忘?   

  把书堪过日,学射自为郎。   

  手植今生柳,乌啼半夜霜。   

  江城正摇落,风雪两三行。   

  这是整整隔了九个年头又回到江宁老宅时的情景,那时正是仲冬十一月间(注:所有年月,参看《红楼梦新证》第七章。曹寅并非直接继其父任,而是事隔九年,除楝亭本集可考外,最有力的旁证有二:一为熊赐履《曹公崇祀名宦序》说:〃而公长子某,且将宿卫周庐,持橐簪笔,作天子近臣〃,无一字言及〃继任〃之说。熊氏为康熙的师傅,重要的大臣,在皇帝的乳公死后作崇祀序,在当时是关系不小的事件,岂有遗落继任诏命之理。一为与曹寅同年到江宁做官的宋荦说〃子清〔在苏州〕追念手泽〔并曾筑怀楝堂〕,属诸名人赋之〔指《楝亭图》〕,诗盈帙矣;未几,子清复移节白门〔南京〕,十年中父子相继持节,一时士大夫传为盛事,题咏愈多。〃(《寄题曹子清户部楝亭三首并序》)所谓〃十年中父子相继〃,正指相隔九年,语义最明。若曹玺卒后即曾命寅继任,熊、宋之言皆成不可解矣。其他旁证尚多,参看《新证》页322…323。)。 

  自从这时起,被别人胡乱住了将近十年的故居,在曹家人看来简直已成十分〃荒寒〃了的样子,很快便开始改变了光景。迨到幼年的雪芹在这里生活的时候,那又已是三十几年的光阴过去,爷爷半生的经营,移竹添花,汲池种草,处处留下了丰富而深刻的痕迹。老楝婆娑,自少待言,山坳的高柳,也格外潇洒;梨花玉兰,鼠姑石苋,一时数之不尽;几处亭馆,一经高手点缀,自有无限风华。雪芹对爷爷特别喜欢的外署文酒宴会的西堂,内院萱瑞堂一侧的西轩,和整个府院半偏的西园,也是格外感到意味深长,心怀亲切。他当时虽然还不能懂得其中的种种事故,但到他长大一些,能读懂爷爷的诗卷时,句句引起了他的回忆和感慨。〃读书过日,学射为郎〃,意思是读书就是最好的生活,不要追求享乐;生为男子,应当习武是祖训,也是〃家法〃(注:所以曹寅也说:〃读书射猎,自无两妨。〃这除了满洲旧俗、康熙重视的原因外,和他家始祖魏武帝的〃春夏读书,秋冬射猎〃也有关系。)。爷爷把年小的子侄都带到南京同住,一面〃命儿读《豳风》,字字如珠圆〃(注:此诗作时较早,此为借用。),一面〃绳量马道不嵚斜,雁字排栽筑水沙;世代暗伤弓力弱,交床侧坐捻翎花〃(《射堂柳已成行命儿辈习射作三截句寄子猷》)。 

  儿女们都在这个宅院里长大,他们嘴里无法避免地带上了渡江以南的口音,这件事雪芹从他爷爷的诗里也能找到感慨的笔迹。还有太祖母的形象,也仿佛能在祀灶诗里看到了: 

  刲羊剥枣竟无文,祈福何劳祝少君;   

  所愿高堂频健饭,灯前儿女拜成群。   

  当此流年急景,腊鼓频催的大年底下

  楮火连街映远天,岁行风景倍凄然;   

  江城爆竹声何据,一片饧香三十年。

  (注:这正是追溯从康熙二年起在此度岁的三十年来之事。但曹寅作此诗时却料想不到再过三十年的祭灶日,正是他家惨遭巨变的〃命下〃之日。)   

  至于府后的西园,那从爷爷因丰润族兄来访而写的诗句就更能得见它的历史:   

  西池历二纪,仍■短檠火;  

  薄书与家累,相对无一可;   

  连枝成漂萍,丛篠冒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