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39-黄帝内经太素-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足少阴经,出然骨而上肺中,循喉咙,挟舌本,故嗌中肿,刺然骨前络脉也。平按∶《素问》此 
节在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之上,唾者下无缪字。《甲乙》左刺右右刺左,刺作取。)邪客于手足少阴 
太阴足阳明络,此五络皆会于耳中,上络左角,(手少阴、足少阴、手太阴、足太阴、足阳明, 
此五经脉,手少阴通里,入心中,系舌本,孙络至耳中。足少阴经至舌本,皮部络入耳也。手太 
阴正别,从喉咙,亦孙络入耳中。足太阴经,连舌本下,散舌下,亦皮部络入耳中。足阳明经,上 
耳前,过客主人前,亦皮部络入耳中。此之五络,入于耳中,相会通已,上络于左角。左角,阳也。) 
五络俱竭,令人身脉皆动而形无知也,其状如尸厥,(此之五络,为身纲纪,故此脉绝,诸脉乱 
动,形不知人,与尸厥死之相似,非尸厥也。平按∶其状若尸厥《素问》、《甲乙》作“其状若 
尸,或曰尸厥”。)刺足大趾内侧甲下去端如韭叶,此刺足太阴隐白穴也。平按∶甲下《素问》、 
《甲乙》作爪甲上。)后刺足心,(刺足少阴涌泉穴也。)后刺足中趾甲上各一 ,(刺足阳明 
厉兑穴也。平按∶中趾下《素问》、《甲乙》有爪字。)后刺手大指之内去端如韭叶,(刺手太 
阴少商穴也。平按∶之内《素问》作内侧。)后刺少阴兑骨之端各一 ,立已,(刺手少阴神门 
穴也。此前五刺,皆中其经穴,以调络病。平按∶此节上《素问》有后刺手心主五字,王注谓中 
冲穴,新校正谓《甲乙》不刺手心主,此五络亦不及手心主,王氏相随注之,非是。)不已,以 
竹筒吹其两耳, 其左角之发方寸燔治,饮以美酒一杯,不能饮者灌之,立止。( ,耻历反, 
除也。耳中,五络会处也。左角,五络络处也。平按∶《甲乙》耳下有中字, 作剔。《素问》竹 
筒作竹管,方寸作方一寸。)凡刺之数,必先视其经脉,切而顺之,审其虚实而调之,不调者经 
刺之,(不调者,偏有虚实也。偏有虚实者,可从经穴调其气也。平按∶切而顺之,顺《素问》作 
从,《甲乙》作循。)有痛而经不病者缪刺之,(循经候之不见有病,仍有痛者,此病有异处,故 
左痛刺右等,名曰缪刺。)因视皮部有血络者尽取之,此缪刺之数也。(缪刺之处皮部络邪血, 
皆刺去之,名曰缪刺之法。数,法也。平按∶因《甲乙》作目。《素问》因视下有其字,《甲乙》 
同。) 

卷第二十三·九针之三
量气刺
属性: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灵枢》卷十第六十七《行针》篇。自或神动而气先针行至末, 
又见《甲乙经》卷一第十六。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九针于夫子而行之百姓,百姓之血气各不同形,或神动而气先针行, 
或气与针相逢,或针已出气独行,或数刺乃知,或发针而气逆,或数刺病益剧,凡此六者,各不 
同形,愿闻其方。岐伯曰∶重阳之人,其神易动,其气易往也。(夫为针之法,以调气为本,故 
此六者,问气之行也。平按∶《甲乙》无黄帝问至各不同形二十八字,病亦剧作病益甚,重阳之 
人作重阳之盛人。)黄帝曰∶何谓重阳之人?岐伯曰∶重阳之人, 蒿蒿,言语善疾,举足善 
高,(重阳之人,谓阳有余也。 ,相传许娇反。 蒿蒿,言其人疏 也。平按∶ 《甲乙》 
作矫矫。蒿蒿《灵枢》作高高。注 袁刻作恍。)心肺之脏气有余,阳气滑盛而扬,故神动而气先 
行。(五脏阴阳者,心肺为阳,肝脾肾为阴,故心肺有余为重阳也。重阳之人,其神才动,其气 
即行,以阳气多也,故见持针欲刺,神动其气即行,不待针入,其人与之刺微为易也。)黄帝曰∶ 
重阳之人而神不先行者,何也?(自有重阳,要待针入,其气方行,故须问之。平按∶《甲乙》 
无此一节。)岐伯曰∶此人颇有阴者。黄帝曰∶何以知其颇有阴也?岐伯曰∶多阳者多喜,多阴 
者多怒,数怒者易解,故曰颇有阴,其阴阳之合难,故其神不能先行也。(欲知重阳仍有阴者, 
候之可知。但人多阳者其心多喜,多阴者多怒,仍有数怒易解,即是重阳有阴人也。重阳有阴人, 
其气不得先针行。平按∶合上《灵枢》、《甲乙》有离字。)黄帝曰∶其气与针相逢奈何?岐伯曰∶ 
阴阳和调而血气淖泽滑利,针入而气出,疾而相逢也。(阴阳和平之人,以其气和,故针入即气 
应相逢者也。)黄帝曰∶针以出而气独行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其阴气多而阳气少,阴气沉而 
阳气浮,沉者 
藏,故针以出,气乃随其后,故独行也。(多阴少阳之人,阴气深而内藏,故出针后,气独行也。 
平按∶《灵枢》针以出作针已出,阳气浮沉者藏作阳气浮者内藏,《甲乙》同。)黄帝曰∶数刺 
乃知者,何气使然?岐伯曰∶此人多阴而少阳,其气沉而气注难,故数刺乃知也。(知者,病愈 
也。其人阴多阳少,其气难宣,故数刺方愈也。平按∶气注难《灵枢》、《甲乙》作气往难,据 
上文经云其气易往,恐系往字传写之误。)黄帝曰∶针入而逆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其气逆, 
与其数刺病益甚者,非阴阳之气、浮沉之势也,此皆粗之所败,工之所失,其形气无过焉。(刺 
之令人气逆,又刺之病甚者,皆是医士不知气之浮沉,非是阴阳形气之过也。) 

卷第二十三·九针之三
量顺刺
属性: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灵枢》卷八第五十五《逆顺》篇。自刺法曰无刺 之热至不 
治已病,见《甲乙经》卷五第一。自伯高曰兵法无迎逄逄之气至与脉相逆者,又见日本《医心方》 
卷一。 
黄帝问伯高曰∶余闻气有逆顺,脉有盛衰,刺有大约,可得闻乎?(设此三问,为调气之要 
也。)伯高对曰∶气之逆顺者,所以应天下阴阳四时五行也。(一,知逆顺,谓知四时五行逆顺 
之气,根据而刺也。平按∶《灵枢》天下作天地。)脉之盛衰者,所以候血气之虚实有余不足。(二, 
知候脉,谓候寸口人迎血气虚实也。)刺之大约者,必明知病之可刺,与其未可刺,与其已不可 
刺也。三知刺法,谓知 
此病可刺、此未可刺、此不可刺也。约,法也。黄帝曰∶候之奈何?伯高曰∶兵法∶无迎逄逄之 
气,(逄,蒲东反,兵气盛也。平按∶《医心方》兵法下有曰字。)无击堂堂之陈。刺法曰∶无 
刺 之热,( ,呼笃反,热炽盛也。堂堂,兵盛貌。兵之气色盛者,未可即击,待其衰然后 
击之。刺法亦尔,邪气盛者,消息按摩,折其大气,然后刺之,故曰无刺 热也。)无刺漉漉之 
汗,(漉漉者,血气泄甚大虚,故不可刺之也。)无刺浑浑之脉,(浑浑,浊乱也。凡候脉浊乱者, 
莫知所病,故不可刺也。)无刺病与脉相逆者。(形病脉不病,脉病形不病,名曰相反。逆,反 
也。)黄帝曰∶候其可刺奈何?伯高曰∶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内外二邪虽有,未起病形,刺 
之以为上工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已成微病,未为盛者,刺之以为上工者也。平按∶未 
盛《甲乙》作未成。)其次,刺其已衰者;(病虽已衰,未即能愈,刺之以为中工者也。)下工, 
刺其方袭也,与其形之盛者也,与其病之与脉相逆者也。(方,正方。袭,重也。正病重叠,病形 
复盛,病脉相反,刺之以为下工者也。)故曰∶方其盛也,勿敢毁伤,刺其已衰,事必大昌。(言 
工有损益也。)故曰∶上工治不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不病,未病之病也。已病,已成病也。 
平按∶治不病《灵枢》、《甲乙》作未病。《甲乙》无此之谓也四字。) 

卷第二十三·九针之三
疽痈逆顺刺
属性: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灵枢》卷九第六十《玉版》篇。自黄帝曰病生之时至末,又见 
《甲乙经》卷十一第九。 
黄帝曰∶余以少针为细物也,夫子乃上合之于天,下合之于地,中合之于人,余以为过针之 
意矣,愿闻其说。(九针微细之道,以合三才之大,余恐太过也。物,道也。平按∶少针《灵枢》 
作小针,乃下有言字。)岐伯曰∶何物大于针者乎?夫大于针者,唯五兵者焉。五兵者,死备也, 
非生之备也。且夫人者,天地之镇塞也,其可不参乎?夫治人者,亦唯针焉。夫针与五兵,其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