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39-黄帝内经太素-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挺不收为病。阴气,即丈夫阴气,谓阳气虚也。阳气虚故缩或不收,得阴即愈。平按∶阴气《甲乙》 
作阴器。其病筋者,《灵枢》、《甲乙》病下有转字,燔上均有治则二字。) 
手太阳之筋,起于小指之上,上结于腕,上循臂内廉,结于肘内兑骨之后,弹之应于小指之 
上,上入结于掖下;(手小指表名上。肘兑,谓肘内箱尖骨,名曰兑骨。应,引也,)其支者,后走 
掖后廉,上绕肩甲,循颈出足太阳之筋前,结于耳后完骨;其支者,入耳中;其直者,出耳上, 
下结于 ,(含感反。平按;后走掖后廉《甲乙》作从掖走后廉,上绕肩甲作上绕 外廉上肩胛。 
《灵枢》、《甲乙》均作颔。)上属目外 。其病手小指支痛,肘内兑骨后廉痛,循臂阴入掖 
下,掖下痛,掖后 
廉痛,绕肩、肩甲引颈而痛,应耳中鸣痛,引颔目瞑,良久乃能视,(臂 肉为臂阴也。瞑,目闭 
也,音眠。平按∶支痛二字《甲乙》作及。)颈筋急则为筋痿颈肿,寒热在颈者,治在燔针劫刺, 
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其为肿者,伤而兑之。其支者,上曲耳,循耳前属目外 ,上额结于角, 
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仲夏痹。(筋痿,此之谓也。 
筋痿颈肿者,皆是寒热之气也。故疗寒热筋痿颈肿者,可以针伤于兑骨后弹应小指之处,兑之令 
尽。兑,尖锐尽端也。或为伤复也。六月手之少阳,正月足之少阳,五月手之太阳,二月足之太 
阳,四月手之阳明,三月足之阳明,筋于此时感气为病,故曰仲夏等痹也。平按∶颈筋急、颈肿, 
颈字袁刻作头,《灵枢》、《甲乙》均作颈,伤均作复。上曲耳,耳字《灵枢》作牙,《甲乙》 
注同。又注筋痿,袁刻痿误作 。) 
手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结于肘,上绕 外廉,上肩走颈,合手太阳; 
其支者,当曲颊入系舌本;其支者,上曲耳,循耳前属目外 ,上乘颌,结于角。其病当所过者 
支转筋,舌卷。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季夏痹。(曲颊,在颊曲骨端。足少 
阳筋循颈向曲颊后,当曲颊入系舌本,谓当风府下,舌根后,故风府一名舌本也。平按∶腕上赵 
府本《灵枢》作腕中。曲耳《灵枢》、《甲乙》作曲牙,颌均作颔。其病袁刻误作是病。) 
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结于 ,上循臂,上结于肘外,上 ,结于 ;其支者, 
绕肩甲,侠脊;直者,从肩 上颈;其支者,上颊,结于鼽;(肩 ,肩角也,音隅,又音偶也。 
平按∶肘外,《甲乙》无外字,上 作上绕 。肩甲《灵枢》、《甲乙》均作肩胛。鼽《灵枢》作 
。)其直者,上出手太阳之前,上左角,络头,下右 。其病当所过者支痛及转筋,肩不举颈, 
不可左右视。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孟夏痹。(其筋左右交络,故不得左右 
顾视。今经不言上右角、络头、下左 ,或可但言一边也。平按∶ 《灵枢》、《甲乙》均作颔。 
支下《甲乙》无痛及二字。) 
手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结于鱼后,(大指表名为上,循手向胸为上行也。 
平按∶鱼下《甲乙》有际字。)行寸口外侧,上循臂结于肘中,上 内廉,入掖下,出缺盆,结 
肩前 ,上结缺盆,(并太阴脉行,故在 也。肩端之骨名肩 ,是则后骨之前,即肩前 也。) 
下络胸里,散贯贲,合贲下,下抵季肋。(贲,谓膈也。筋虽不入脏腑,仍散于膈也。平按∶合贲 
下《甲乙》作合胁下。下抵季肋《灵枢》作抵季胁。)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痛,其成息贲者,胁 
急吐血。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息,谓喘息。肺之积,名息贲,在右胁下,大如 
杯,久不愈,令人洒淅振寒热、喘咳、发肺痈也。平按∶其成息贲者《灵枢》、《甲乙》作甚成 
息贲。)名曰仲冬痹。(十二月手之少阴,七月足之少阴,十一月手之太阴,八月足之太阴,十 
月手心主厥阴,九月足厥阴,筋于此时感气为病,名为仲冬痹也。十二经脉,足之三阴三阳,配 
十二月,手之三阴三阳,配甲乙等数,与此十二经筋不同,良以阴阳之气,成物无方故耳。) 
手心主之筋,起于中指,与太阴之筋并行,结于肘内廉,上臂阴,结掖下,下散前后侠胁; 
其支者,入掖,下散胸中,结于贲,(结于膈也。平按∶与太阴之筋并行《甲乙》作与太阳之经并 
行。贲《灵枢》、《甲乙》均作臂。)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及胸痛息贲。治在燔针劫刺,以知 
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孟冬痹。(当此筋所过之处为痹,即是所行之筋为病也。平按∶转筋下《灵 
枢》有前字,《甲乙》有痛手心主前五字。) 
手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内侧,结于兑骨,上结肘内廉,上入掖,交太阴,伏乳里,结于胸 
中,循贲,(兑骨,谓掌后当小指下尖骨也。交手太阴已,伏于乳房之里,然后结于胸也。平按∶ 
《灵枢》、《甲乙》伏乳作挟乳,循贲作循臂。)下系于齐。其病内急,心承伏梁,下为肘纲。 
其病当所过者则支转筋,筋痛。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其成伏梁唾脓血者,死不 
治。(心之积,名曰伏梁,起齐上,如臂,上至心下。其筋循膈下齐,在此痛下,故曰承也。人肘 
屈伸,以此筋为纲维,故曰肘纲也。平按∶唾《甲乙》作吐。)经筋之病,寒则筋急,热则施纵不 
收,阴萎不用也。(凡十二经筋,寒则急,热则纵,不用之也。平按∶寒则下《灵枢》有反折二字, 
《甲乙》同。)阳急则反折,阴急则俯不伸。(人背为阳,腹为阴。故在阳之筋急者,反折也; 
在阴之筋急,则俯而不伸也。)淬刺者,刺寒急,热则筋纵,毋用燔针。(淬,千内反,谓烧针刺 
之也。问曰∶热病皆有行灸,筋热为病,何以不用火针?答曰∶皮肉受于热病,脉通而易,故须 
行灸;筋自受病,通之为难,寒热自在于筋,病以痛为输,不根据余输也。平按∶纵下《灵枢》、 
《甲乙》有不收二字。针下《甲乙》有急刺二字。)名曰季冬痹。(经筋之病下,总论十二经筋; 
此之一句,属手少阴筋也。) 
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辟,目 急不能卒视,治皆如上方。(检手太阳有耳中 
鸣、引颔、目瞑之言,无口目辟,亦可引颔即口目辟也。皆用前方寒急淬刺也。平按∶辟《灵枢》 
作,《甲乙》作僻。 上《灵枢》无目字。) 

卷第十三·身度
骨度
属性: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灵枢》卷四第十四《骨度》篇,又见《甲乙经》卷二第七《骨 
度肠度肠胃所受》篇。 
黄帝问伯高曰∶脉度言脉之长短,何以立之也?(脉度,谓三阴三阳之脉所起之度,但不知 
长短也。) 
(平按∶言脉之长短《灵枢》、《甲乙》作言经脉之长短。)伯高曰∶先度其骨节之小大广 
狭长短,而脉度定矣。(人之皮肉可肥瘦增减,骨节之度不可延缩,故欲定脉之长短,先言骨度 
也。)黄帝问曰∶愿闻众人之度,人长七尺五寸者,其骨节之大小长短各几何?(圣人贤人及无 
别与分者之外,众人之骨,度量多同,故请众人之度,及请中度之人大小长短也。平按∶《甲乙》 
无愿闻众人之度六字,各上有知字。)伯高答曰∶头之大骨围二尺六寸,(众人之中,又为三等∶ 
七尺六寸以上,名为大人;七尺四寸以下,名为小人;七尺五寸,名为 
中人。今以中人为法,则大人小人皆以为定。何者?取一合七尺五寸人身量之,合有七十五分, 
则七尺六寸以上大人,亦准为七十五分,七尺四寸以下乃至婴儿,亦准七十五分,以此为定,分 
立经脉长短并取空穴。自颈项骨以上为头颅骨,以为头大骨也,当其粗处以绳围也。)胸围四尺 
五寸,(缺盆以下 以上为胸,当中围也。平按∶注 原作髑,当系 字传写之误。查蔽心者 
为 ,亦曰鸠尾,臆前蔽骨也。谨作 。别本作 。)腰围四尺二寸。(当二十一椎腰输之中 
围也。)发所覆者,颅至项长尺二寸,(头颅骨,取发所覆之处,前后量也。平按∶所覆,所字袁 
刻误作至。)发以下至颐长一尺,君子参折。(发际以下至颐端,量之一尺。一尺面分中分为三, 
三分谓天地人。君子三分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