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39-黄帝内经太素-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胁下痛。(胃居肝下,咽在肝旁,肝大下逼于胃,旁迫于咽,迫咽则咽膈不通饮食,故曰膈中也。 
肝大受邪,故两胁下痛。平按∶咽迫咽三字原缺,谨据《甲乙》补。喜《灵枢》作苦。)肝高则 
上支贲,切胁急,为息贲;(肝高上支于膈,又切于胁,支膈切胁既急,即喘息于贲,故曰息贲 
也。平按∶切《甲乙》作加。急《灵枢》作 。)肝下则安胃,胁下空,空则易受邪。(胃居肝 
下,是以肝下则安于胃上,胁下无物,故易受邪气。平按∶安胃《灵枢》作逼胃。)肝坚则脏安 
难伤也,(肝坚则外邪不入,故安难伤也。)肝脆则喜病消瘅易伤也。肝端正则和利难伤也,肝偏 
倾则胁下偏 
痛也。(偏近一箱,则一箱空处偏痛也。平按∶偏痛,偏字《灵枢》无。)脾小则安,难伤于邪 
也;(脾小外邪不入,故安而难伤也。)脾大则善凑 而痛,不能疾行。( ,以沼反, 空处 
也。脾大凑向空 而痛,大□不行则□ 空也。平按∶善《灵枢》、《甲乙》作苦。 《甲乙》 
音停。注不行上原缺一字,袁刻作力。则下原缺一字,袁刻作胁。)脾高则 引季胁而痛;(脾下 
则缓,高则 牵,季胁中痛也。)脾下则下加于大肠,加于大肠则脏外善受邪。(脾下即是大 
肠,故脾下加,出于脾脏所居之外,故喜受邪。平按∶外善受邪《灵枢》无外字,善作苦。)脾 
坚则脏安难伤也,(外邪不伤故安。)脾脆则喜病消瘅易伤也。脾端正则和利难伤也,脾偏倾则 
喜喜胀。( ,充曳反,牵纵也。脾偏形近一箱,动而多痹,又气聚为胀也。平按∶喜 喜胀 
《灵枢》作善满善胀,《甲乙经》作 喜胀。)肾小则安,难伤也;(肾小不受外邪,故安而 
难伤也。)肾大则喜病腰痛,不可以俯仰,易伤以邪也。(肾大在于腰中,故俯仰皆痛也。)肾 
高则善背膂痛,不可以俯仰;(肾高去腰,着于脊膂,故脊膂痛,不得俯仰也。)肾下则腰尻痛, 
不可以俯仰,为狐疝。(肾下入于尻中,下迫膀胱,故尻痛不可俯仰。疝,所奸反,小腹痛,大 
小便难,曰疝。疝有多种,此为狐疝,谓狐夜时不得小便,少腹处痛,日出方得,人亦如此,因 
名狐疝也。)肾坚则不病腰背痛,(肾在腰背之间,故肾坚则腰不痛也。)肾脆则喜病消瘅。肾 
端正则和利难伤也,肾偏倾则喜腰尻偏痛。(二肾有一偏倾,则偏处痛也。平按∶瘅下《灵枢》、 
《甲乙》有易伤二字。)凡此二十五变者,人之所以喜常病也。(人之五脏,受之天分,有此二 
十五变者,不由人之失养之愆,故虽不离屏蔽,常喜有前病也。)黄帝曰∶何以知其然也?(五 
脏二十五变皆在身中,变生常病亦居其内,未知因候,知以为调养也。)岐伯曰∶赤色小理者心 
小,粗理者心大。(理者,肉之文理。粗音粗也。)无 者心高, 小短举者心下。 长 
者心坚, 弱以薄者心脆。 直下不举者心端正, 倚一方者心偏倾也。( ,胸前蔽 
骨,蔽心神也。其心上入肺中,不须蔽骨,故心高以无蔽骨为候也。高者,志意高远也。故短小 
举者,为心下之候。下者,志意卑近也。平按∶ 《灵枢》作KT 。弱下《灵枢》、《甲乙》有 
小字。)白色小理者肺小,粗理者肺大。巨肩反膺陷喉者肺高,合掖张胁者肺下。好肩背浓者肺 
坚,肩背薄者肺脆。好肩膺者肺端正,胁偏竦者肺偏倾也。(大肩,胸膺反□喉骨陷入,肺必高 
上。平按∶巨肩,巨字原抄作臣,谨根据《灵枢》、《甲乙》作巨。掖《灵枢》、《甲乙》作腋。 
好肩膺《灵枢》、《甲乙》作背膺浓。竦《灵枢》作疏,《甲乙》作竦,注云一作欹。)青色小 
理者肝小,粗理者肝大。广胸反 者肝高,合胁菟 者肝下。胸胁好者肝坚,胁骨弱者肝脆。膺 
腹好好相得者肝端正,胁骨偏举者肝偏倾也。( ,足胫也。反,前曲出也。平按∶菟《灵枢》作 
兔,《甲乙》作脆。好好《灵枢》、《甲乙》均不重,恐衍。)黄色小理者脾小,粗理者脾大。 
揭唇者脾高,唇下纵者脾下。唇坚者脾坚,唇大而不坚者脾脆。唇上下好者脾端正,唇偏举者脾 
偏倾也。(揭,举也,起辄反。)黑色小理者肾小,粗理者肾大。高耳者肾高,耳后陷者肾下。 
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耳好前居牙车者肾端正,耳偏高者肾偏倾。(一箱独高为偏。平 
按∶高耳 
《甲乙》作耳高。)凡此诸变者,持则安,减则病。(凡此二十五变,过分以为不善,减则为病, 
持平安和,以为大则也。平按∶减原抄作咸,谨根据《灵枢》、《甲乙》作减。)黄帝曰∶善哉, 
然非余之所问也。愿闻人之有不可病者,至尽天寿,虽有深忧大恐怵惕之志,犹不能感也,甚寒 
大热,弗能伤也。其有不离屏蔽室内,又无怵惕之恐,然不免于病者,何也?愿闻其故。(子言五 
脏之变,所知是要,然非吾之问本意。问本意者,人生尽于天寿,内则深忧大恐,外则甚寒极热, 
然无所伤,不为病也。而有外无寒暑之侵,内去怵惕之怀,而疾病百端,其故何也?平按∶感 
《灵枢》作减。)岐伯曰∶五脏六腑者,邪之舍也,请言其故。(五脏六腑坚端正者,和利得人, 
则道之宅也。脏腑脆而偏倾,则邪气舍也。为道之宅,则其性和柔,神明聪利,人之受附也。为 
邪之舍,不离病也,心奸邪也,喜为盗也,乖公正也,言不恒也。是知二十五变,虽得之于天,调 
养得中,纵内外邪侵,不为病也。乖和失理,虽不离屏蔽,终为病也。前言一脏各有五病,未极理 
也;今言一变具有五脏,方得尽理,故请言故也。)五脏皆小者,少病,善焦心愁忧;(夫五神 
以根据脏,故前言心脏之变,神亦随之;次说四脏之变,不言神变;今总论五脏,初有四变,唯言 
于神,次有二变,但说于脏,次有二变,复但言神也。心脏形小,外邪难入,故少病;神亦随小, 
故不自申焦心愁忧也。平按∶《灵枢》、《甲乙》善均作苦,愁忧上均有大字。注自申,袁刻自 
作白。)五脏皆大者,缓于事,难使忧。五脏皆高者,好高举措;(措,置也,旦故反。平按∶ 
忧上《灵枢》、《甲乙》均有以字。举措正统本《甲乙经》作举指。)五脏皆下者,好出人下。 
(意志卑弱。)五 
脏皆坚者,无病;五脏皆脆者,不离于病。五脏皆端正者,和利得人;五脏皆偏倾者,邪心喜盗, 
不可以为人平,反复言语也。(喜,虚意反,好也。和谓神性和柔,利谓薄于名利,并为人所附 
也。平按∶得人下《灵枢》、《甲乙》均有心字,喜盗均作善盗。不可以为人,《甲乙》无以字。 
覆《甲乙》作复。) 

卷第六(卷首缺)·脏腑之一
脏腑应候
属性: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灵枢》卷七第四十七《本藏》篇,又见《甲乙经》卷一第五。 
黄帝问曰∶愿闻六腑之应。(五脏应候已说于前,六腑之候阙而未论,故次问之。)岐伯答 
曰∶肺合大肠,大肠者,皮其应也。心合小肠,小肠者,脉其应也。肝合胆,胆者,筋其应也。脾 
合胃,胃者,肉其应也。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豪毛其应也。(肾合三焦膀胱,故有 
五腑也。五脏为阴,合于五腑。五腑为阳,故皮脉筋肉腠理豪毛,五腑候也。平按∶肝合胆,肝字 
原缺,谨根据《灵枢》、《甲乙》补。豪《灵枢》、《甲乙》作毫。)黄帝曰∶应之奈何?岐伯答曰∶ 
肺应皮,皮浓者大肠浓,皮薄者大肠薄。皮缓腹果大者大肠大而长,皮急者大肠急而短。皮滑者 
大肠直,皮肉不相离者大肠结。(应,候也。肺以皮为候,肺合大肠,故以其皮候大肠也。结, 
纡屈多。平按∶果《灵枢》、《甲乙》作裹。大而长,大字《甲乙》作缓。皮急者大肠急而短《甲 
乙》作皮急而短。皮滑,皮字原缺不全,《灵枢》、《甲乙》均作皮,袁刻作外,恐误。)心应 
脉,皮浓者脉浓,脉浓者小肠浓;皮薄者脉薄,脉薄者小肠薄。皮 
缓者脉缓,脉缓者小肠大而长;皮薄而脉波小者,小肠小而短。(心合于脉,脉在皮中,故得以 
皮候脉,脉候小肠也。冲,虚也,脉虚小也。平按∶小肠大而长,小字原缺,谨根据《灵枢》、《甲乙》 
补。脉波小者,冲字道藏本《灵枢》作冲。)诸阳经脉皆多纡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