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39-黄帝内经太素-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别为一书,名曰《素问》,其余九卷,本无专名。张仲景序《伤寒论》,历引古医经,于 
《素问》外,称曰《九卷》,并不标以异名,存其实也。晋·王叙和《脉经》,一同皇甫士 
安序《甲乙经》,本仲景之意,以为《内经》十八卷,即此《九卷》及《素问》,又以《素 
问》亦九卷,无以别此经,因取其首篇之文,谓之《铁经》九卷,其实《针经》非《九卷》 
之名也,故其后仍称《九卷》。《甲乙经》内所引《灵枢》之文,其称皆同于此。今观杨 
氏此书,所引《九卷》之文不一而足,并有引《九卷》篇名如《终始》篇者,今其文具在 
《灵枢》之中。可知《灵枢》之文,古只称为《九卷》,杨氏据之,其传甚古。王冰谓《灵 
枢》即汉志《内经》十八卷之九,其言确有可征。《九灵》之文,今已不传,不知何若。 
在王氏并未取以更名《灵枢》,固可信也。若其文义浅短,疑为伪托,则不知《内经》一 
书,虽出黄帝,其在古代,不过口耳相传,晚周以还,始着竹帛,大都述自医师,且不出于一 
手,故其文义时有短长。今观其义之深者,《九卷》之古奥,虽《素问》有不逮;其浅而 
可鄙者,即《素问》未尝不与《九卷》略同。而以源流而论,则《素问》且多出于《九 
卷》,观《素问·方盛衰论》,言合之五诊,调之阴阳,已在《经脉》。《经脉》即《灵枢》 
篇目,王注已言之,是《素问》之文,且有出于《灵枢》之后者,《素问》且宗《灵枢》, 
而谓《灵枢》不逮《素问》乎?徒以宋·史崧撰《灵枢》音释,欲以此九卷配王注《素 
问》之数,乃分其卷为二十四,分其篇为八十一。至元间并《素问》为十二卷,又并史崧 
《灵枢》之卷以合《素问》。于是古《九卷》之名湮,后人遂疑《灵枢》为晚出之书。 
岂知《素问》自《素问》,《九卷》自《九卷》,二者同属古书,皆为杨氏所据,初不疑其 
伪托,此可证杭氏之说之误者也。北承究心医书,涉览极博,《内经》不去乎者盖数十年。 
其校此书也,据《甲乙经》、《灵枢》、《素问》,以订经文之异同,据《伤寒论》、《巢氏 
病源论》、《千金方》、《外台秘要》、日本《医心方》等,以证注义之得失,体例与《素 
问》王注新校正相近。其穿穴经论,微契圣心,虽未知于仲景诸家奚若,而用汉学治经义 
之法,于宋贤校医言之中,一义必析其微,一文必求其确,盖自林亿、高保衡以还,数百年无 
此诣精之作,可断言也。尝自谓生平精力,尽于此书,而决其必传。久客京师,一旦书成, 
遂即南归,不肯复出,其自信也如此,即其书可知矣。余懵于医,无以赞之,喜其刻之成而 
得以有传于世也,辄为之僭书于后。 
x甲子冬十月姻愚弟周贞亮谨序x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