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39-黄帝内经太素-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曰∶形度骨度脉度筋度,何以知之其度也?曰∶脉浮而涩,涩者而身有热者,死 
也。(形骨筋等有病,于身节度,可诊脉而知,故脉浮而涩者,身必有热,身热脉浮涩 
者死也。平按∶《素问》、《甲乙》而身上无者字。) 

卷第三十·杂病
经络虚实
属性: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素问》卷八第二十八《通评虚实论》篇,又见《甲乙 
经》卷七第一中篇。 
问曰∶络气之不足,经气有余何如?答曰∶络气不足,经气有余,脉热而尺寒,秋 
冬为逆,春秋为顺,治主病者。(络虚经实,何以得知?络为阳也,经为阴也。寸为阳 
也,外也;尺为阴也,内也。秋冬,阴也;春夏,阳也。络气不足,阳气虚也;经气有 
余,阴气盛也。于秋冬时,诊寸口得缓脉,尺之皮肤寒,为逆;春夏缓脉,尺之皮肤寒, 
为顺。缓脉,热也。以秋冬阳气在内,阴气在外;春夏阴气在内,阳气在外故也。于尺 
寸在内时寒热,取经络虚实也。平按∶《素问》、《甲乙》脉下有口字。《素问》顺作 
从。)问曰∶经虚络满何如?答曰∶经虚络满者,尺热满,脉寒涩,此春夏则死,秋冬 
则生。(满,盛也。经虚络盛,春夏诊得尺之皮肤热盛,寸口得急脉,为逆,故死。秋 
冬得尺热脉急,故生。脉急多寒,脉缓多热也。平按∶《素问》、《甲乙》脉下有口字, 
死生上无两则字。)问曰∶治此者奈何?答曰∶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 
灸阳。(经虚阴虚,故灸阴;络满阳满,故刺阳也。经满阴满,故刺阴;络虚阳虚,故 
灸阳也。) 

卷第三十·杂病
禁极虚
属性:平按∶此篇见《甲乙经》卷七第一中篇。 
问曰∶秋冬无极阴,春夏无极阳者,何谓也?答曰∶无极阳者,春夏无数虚阳,虚 
阳则狂。无极阴者,秋冬无数虚阴,阴虚则死。(数,音朔。春夏是阳用事,秋冬是阴 
用事。阴阳用事之时,行针者不可数虚阳,数虚阳者,阳极发狂;数虚阴者,阴极致死 
也。平按∶《甲乙》“虚阳,虚阳”作“虚阳明,阳明虚”,“虚阴,阴虚”作“虚太 
阴,太阴虚”。) 

卷第三十·杂病
顺时
属性: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素问》卷八第二十八《通评虚实论》篇。又此篇前一 
段见《甲乙经》卷七第一中篇,后一段见《甲乙经》卷十一第九。 
问曰∶春极治经络,夏极治经输,秋极治六腑,冬则闭塞者,用药而少针石处。所 
谓少用针石者,非痈疽之谓也,痈疽不得须时。(春夏秋三时极意行针,冬时有痈疽得 
极,余寒等病皆悉不得,故不用,称其时也。春时阳气在于皮肤,故取络脉也。夏时在 
于十二经之五输,故取输也。秋气在于六腑诸输,故取之也。冬气在于骨髓,腠理闭塞, 
血脉凝涩,不可行于针与砭石,但得饮汤服药。痈疽以是热病,故得用针石也。以痈疽 
暴病,不得须间失时不行针石也。平按∶《素问》、《甲乙》极作亟。《素问》闭塞下 
重闭塞二字,处作也。须时《素问》作顷时回三字。)因痈不知不致,按之不应手,乍来 
乍已,刺手太阴旁三,与婴络各二。(有因痈生,不痛不知,不得其定,按之不应其手, 
乍来似有,乍去似无者,此是肺气所为,可取手太阴脉有主此病输,旁三 
刺之,及缨脉足阳明之输主此病者,二取之。平按∶《素问》、《甲乙》因痈不知不致 
作痈不知所,婴络作缨脉,据本注应作缨脉。《素问》三下有 字。) 

卷第三十·杂病
刺疟节度
属性:平按∶此篇自篇首至过之则失时,见《素问》卷十第三十六《刺疟篇》,自疟不渴 
至末,见《灵枢》卷五第二十六《杂病》篇,又见《素问·刺疟篇》惟文义略有不同, 
又见本书二十五卷《十二疟》篇。又自篇首至末,见《甲乙经》卷七第五。 
疟病脉满大急,刺背输,用中针,旁五 输各一,适肥瘦,出其血。(满,盛也。 
脉大,多气少血也。急,多寒也。疟病寸口脉盛,气多血少而寒,可取背输有疗疟者, 
用中针刺输旁五取,及 输两胁下 中之输有疗疟者,左右各一取之。取之适于肥瘦, 
出血多少。旁,左右箱也。平按∶《素问》、《甲乙》疟下无病字,输作俞。五《素问》 
作伍。)疟脉小而实急,灸胫少阴,刺指井。(脉小者,血气皆少。疟病诊得寸口之脉 
血气皆少而实而多寒,可灸足少阴疗疟之输,并指有疗疟之井也。平按∶《素问》、 
《甲乙》无而字。)疟脉满大急,刺背输,用第五针, 输各一,适行至于血也。(第 
五针,以取大脓,今用刺疟背输,可适行至血出而已也。平按∶用第五针 输各一 
《素问》作用五 俞背俞各一。《甲乙经》无此条,《素问》新校正云∶“经文与次前 
经文重复,王氏随而注之,别无义例,不若士安之精审,不复出也。”)疟脉缓大虚, 
便用药所宜,不宜用针。(脉缓 
者,多热。疟病诊寸口脉得多热多气少血虚者,可用药。用药者,取所宜之药以补也。 
平按∶便用药所宜《素问》作便宜用药。)凡治疟者,先发如食顷,乃前可以治,过之 
则失时。(此疗疟时节也。平按∶《素问》、《甲乙》无前字。)疟不渴,间日而作, 
取足阳明;渴而日作,取手阳明。(疟不渴取足阳明,渴取手阳明,皆取所主输。平按∶ 
疟不渴间日而作取足阳明《素问》作刺足太阳,本书《十二疟》篇同。新校正云∶“按 
《九卷》云∶”足阳明。《太素》同。“检今本《灵枢》亦云取足阳明,是不渴间日而 
作之疟,可取足太阳、阳明二处。故《十二疟》杨注谓治寒疟,本篇谓取所主输也。) 

卷第三十·杂病
刺腹满数
属性: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按之立已,见《灵枢》卷五第二十六《杂病》篇。自腹暴至末, 
见《素问》卷八第二十八《通评虚实论》篇。又自篇首至足厥阴,见《甲乙经》卷九第 
九。自腹满大便不利至末,见《甲乙经》卷九第七。 
少腹满大,上走胃至心, 身时寒热,小便不利,取足厥阴。(水气聚于少腹, 
上走至于心下, 恶寒寒热,小便不利,下热也。是足厥阴所由,故取其输穴也。平 
按∶《灵枢》少腹作小腹。走胃《甲乙》作走胸。 《灵枢》作淅淅,《甲乙》作索 
索然。)腹满,大便不利,腹大,上走胸嗌,喘息喝喝然,取足少阴。(此皆足少阴脉 
所行之处,故取其脉之输穴。有本少阴为少阳。平按∶上走《灵枢》作亦上走。《甲乙》 
无喘息二字,注云∶”《灵枢》有喘息二字。”足少阴《甲乙》作足少阳。)腹满食不化, 
腹向向然不便,取足太阴。(腹满食不化,腹虚胀不大便,皆足太阴脉所主,故取之输 
穴也。平按∶《甲乙》化下无腹字。不便《灵枢》作不能大便,《甲乙》作不得大便。 
足太阴《甲乙》作足太阳。)腹痛,刺脐左右动脉,已刺按之,立已;不已,刺气街, 
已刺按之,立已。(腹痛,足阳明脉所主,故脐左右动脉,足阳明动也。气街亦是足阳 
明动脉,故不已取之也。平按∶《甲乙》气街下无已刺二字。)腹暴满,按之不下,取 
太阳经络。经络者,则人募者也。少阴输,去脊椎三寸,旁五,用员利针。(足太阳与足 
少阴为表里。足少阴上行贯肝膈,发腹诸穴,故腹暴满,故取太阳经络。经脉络脉,人 
之盛募之气。腹满亦取足少阴之输,夹脊相去三寸,输旁五取之,作员利针。募,有本 
为幕也。平按∶《甲乙》暴下有痛字。《素问》太阳上有手字,经络二字不重,则人募 
者也作胃之募也,《甲乙》作取太阳经络血者则已,无人募者也四字,少阴上有又刺二 
字。《素问》王注云∶“太阳为手太阳经络之所生,故取中脘穴,即胃之募也。”新校 
正云∶“杨上善注云足太阳,其说各不同,未知孰是。”) 

卷第三十·杂病
刺霍乱数
属性:平按∶此篇见《素问》卷八第二十八《通评虚实论》篇,又见《甲乙经》卷十一第 
四。 
霍乱,刺输旁五,足阳明及上旁三。(霍乱,刺主疗霍乱输旁,可五取之,及足阳 
明下脉与上有疗霍乱输旁,可三取之也。平按∶输旁五《素问》王注云∶“取少阴俞旁 
志室穴。”新校正引杨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