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周末037-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南方周末   2004…04…22 15:35:08 

  《敬业———美国员工职业精神培训手册》,【美】詹姆斯·H·罗宾斯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年2月,16。80元

  □赵晓

  赵晓博士的这篇演讲稿,从伦理价值观角度考察了西方市场经济的兴起,从学术上看,这个角度很独特,但也只能是一家之言。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在这样的角度下所展现出来的市场经济形成的历史,是以前我们所不熟悉的。了解这段历史,有助于今天我们思考市场经济中的道德重建和信任重建问题。

  ———编者

  大概在2001年以前,我着重研究的问题是宏观经济、国企改革、产业政策等,这些都是我过去的老本行。但是从2001年以来,我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我称之为市场伦理和财富伦理。可以说目前关注这方面的经济学家还特别少。所以,我愿意与大家分享对这些方面的认识,也分享我对《敬业》这本书的认识。

  什么是市场经济

  首先我讲一下什么是市场经济。我们今天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仍然是非常不够的。中国的市场经济是从承认人们的物质利益追求的合法性开始的,这使得许多人将市场经济等同于“下海”和“挣钱”。在《敬业———美国员工职业精神培训手册》这本书的封面上,提到了马克斯·韦伯和他的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如果熟悉韦伯的思想,我们会知道,“挣钱”是自古至今都存在的现象,但是“挣钱”不是市场经济,如果说市场经济就是挣钱,那么市场经济古代就有了。可见,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其次,不是说有交易就是市场经济,这与很多人习惯于认为市场经济是交易经济的认识是有距离的。比如说,我们中学课本中有一篇《卖炭翁》,到了集市上,碰到了宫廷使者,“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一车炭被人拉走了,双方似乎有交易行为产生,但大家显然不会把这种交易看做是市场经济,因为它没有公平可言。可见“挣钱”和一般性的交易经济都还不能称之为市场经济。

  那么什么叫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有两个重要的特点:第一就是它具有非常公平的交易,第二就是有持续不断扩张你的事业的动力。对照这两点,我们搞了20年的市场经济是不是够格了?

  第一点,公平交易。显然,这在目前仍是非常缺乏的。当前,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的交易,股市中的交易,土地交易,国有企业的出让,国有银行的融资之所以引发了那么多的争论,原因就在这里。

  第二点,要有持续不断的扩大事业的动力。这一点,大家可能会认为很简单,市场经济中谁不想挣钱,而且永远没有挣够的时候。但其实这很困难的。一个人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想做事。很多人下海,一开始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满足吃喝拉撒。到一定时候,吃喝拉撒能够完全解决了,基本上他就没有动力了。我有很多同学与朋友做股票挣了几个亿之后,就退出商业界,拿了绿卡做财主不做企业家了。中国如今的资本外逃高达500多亿美元,这里面有一部分以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回流,也有相当部分是“自废武功”一类。

  举一个例子,温州的企业家南存辉,媒体上讲过,他做了好多年之后,也没有动力了。没动力怎么办?他请了一个党委书记来,私营企业家请党委书记是很少见的,这个党委书记给他提出了做生意的新目标,也就是说不是为吃喝拉撒,而是以产业报国。于是他就有了新的动力。现在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家,其最大动力无非是爱国主义。比如长虹、华为,国企私企最后都定在以产业报国为己任这一点上。这里面仍然有很多问题,等他们走向国际时可能就会发现,这里就不多谈了。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没有产生市场经济

  总体来讲,我们扩张事业的动力是远远不够的。表面上,我们跟美国人一样,他们在做生意,我们也在做生意,他们在搞市场,我们也在搞市场,但仔细深究的话,这后面的动力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想说的是,中国人做生意的主要动力是贪欲,而西方人是禁欲。中国人做生意、做企业,背后的动力是挣更多的钱,或者是为了荣耀自己,取得更大的名位、比别人强,这些基本上都可以归结为贪欲。但在《敬业》这本书里,我们看到清教徒做生意的动力却是禁欲。为什么是禁欲?因为他们认为职业是上帝的安排,是为荣耀上帝而做,做好职业是第一位的。至于赚取的财富,那是上帝的恩赐,是第二位的。既然工作是为了荣耀上帝而做,那么很简单,你就得把这项工作尽心尽意尽力地做好。为此,第一,你肯定不能吃喝嫖赌。第二,你也不能坑蒙拐骗。第三,你不能浪费时间。第四,你还要讲求效率。这样,清教徒就要把个人的欲望,人性中的弱点,尽可能清除,好能够全心全意去做他的工作去荣耀上帝。

  如果仅仅是为了荣耀自己,为了出人头地,那么很显然,如果商业能够出人头地,那么我们就去做商业,有朝一日发现做官更能出人头地,那么我们就去做官。所以中国古代商人有钱后第一件事就是买地,第二件事就是捐官,然后就退出江湖,洗手不干。中国人长久以来,就没有永恒地扩张自己商业的动力,这一点直至今天也没有根本性改变。

  刚才说的市场经济的两个特点,一是要公平的交易,第二要有持续不断的扩张自己事业的动力,在我们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里并不完全具有,所以,中国虽然是文明古国,历史悠久,经济也一度繁荣,但是我们没有产生市场经济。这一事实也证明,市场经济或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关键因素,并不一定是生产力。

  从伦理价值观角度看西方市场经济的兴起

  那么市场经济最初在哪里出现?《敬业》这本书里讲到,市场经济最初是在清教徒聚集的地方出现的。为什么在清教徒出现的地方会出现市场经济,而不是我们以前以为生产力发达就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这一点其实也很简单,原因在于,新教徒对生命的认识跟我们是不同的。我们认为生命受之父母,或者生命是虚无的、讲不清楚的,但是他们确信,他们的生命是上帝创造的,上帝也给他们安排了一切,包括他们的婚姻和职业。如果你是一个清教徒,你必定相信,上帝会给你安排一个职业,或者你可以通过祷告求上帝给你安排这样一个可以荣耀上帝的职业。这个职业就有了神圣的意义,叫做“calling”。《敬业》里面着重提了这个词,calling是什么意思,是召唤,神的召唤,中文翻译为“天职”。不过,天职的“天”不是“sky”也不是“heaven”,是“God”,是上帝,所以严格讲,中文将calling翻译为天职并不很准确,因为实际上是“神召”,而不是“天职”。天在我们中国人的理解中是没有人格的,天老爷纯属每个人海阔天空的想象,但上帝在西方信徒的眼里却是有位格,真实的,是可以寻求并且寻见的。

  在西方人眼里,对于上帝安排的职业,人要做好,以荣耀上帝。但他必定不可以采取任何坑蒙拐骗的方式,因为这既与《圣经》的教导不符,也与荣耀神的目的相悖,所以市场经济的第一点要求“公平交易”就内在地产生于清教徒之中。第二点,既然是上帝安排的任务,就应终生去做,全力去做,理性最大化地去做。这一点与我们的区别很大。我们今天讲职业精神、职业经理人,但职业精神很缺乏,我们是下级可以不对上级负责,上级可以不对股东负责,而股东也不对打工仔负责,全社会普遍缺乏职业精神,大家为了钱而频繁地跳槽,频繁地背叛。而在西方,如德国这些地方是很难想象会出现类似中国的情况的。在德国,跳槽是很少见的,更不可能想象一个职业经理人竟然带着手下十几人集体跳槽到另外一家公司。但在我们这里,很多人都是向钱看,“一切向钱看,只有向钱看,才能向前看”,“有利就干,无利不干,大利大干,利小小干!”可以说市场经济改革到现在,只有这一个动力是主要的。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想象,有利他才做,利少、无利就不做,因此要是通过搞破坏他可得到利,他就会搞破坏。但是在新教伦理兴起的地方,在《敬业》一书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