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发展成熟,想要矫正过来并不是很困难。只要性心异常者有强烈的治疗愿望,这是治疗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方法得当、疗程足够能起到很好的疗效。
  生活中,各种性偏离首先是性心理发生了障碍,因而最初都是比较隐蔽,不为人们所注意,也不能及时发现矫正的。直到问题严重,被人发现当成品行有问题之后才逐渐引起他人的重视,但此时轿治往往会有一定难度。虽然如此,性心理障碍并不是无法可医的,适当系统的心理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其他方法还有很多种,但无论何种治疗方法,其疗效的好坏,不仅与医生的经验多少、水平高低、技术条件等因素有关,更主要的是取决于有性心理障碍者自己是否具有强烈的治疗愿望,这是治疗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方法得当、疗程足够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第六章  常见病态心理、不良嗜好的心理自疗
  据心理学家统计:在人群中,80%的人都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甚至一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人格缺陷和习惯性不良行为。这个惊人的数字值得我们深思,因此,怎样保持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所必须面对及必须解决的人生及社会问题。
1.关于病态心理
  一个人的心理出现了不正常的倾向,就可以称为病态心理,或是心理障碍。同生理疾病相类似的,病态心理可以是严重的,也可以是轻微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在同一时期里,几乎可能有20~3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目前,各国都有自己的应用分类体系或方案用来区分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提及不正常的心理,就有必要说说正常心理。什么是正常心理?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所以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但是一般认为正常心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心理正常的人总是热爱人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他们对生活乐观,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自己都是采取极其负责的态度,因而总是满腔热情地投身于生活,总是忘我地在为社会创造财富。对这些人来说,每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每天都是一个新的台阶,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而且总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向他自己既定的目标前进。这类人用他们自己的行动去体验人生的价值,真切而深刻,所以总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反过来更能激起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世界上最困难的是什么?就是如何认识自己。一个心理正常的人,一般能有“自知之明”,就是说,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认识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位置,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学识、水平,既不高估自己,不对自己的一些长处和优势沾沾自喜,也不会自卑,过分地贬低自己,决不无缘无故抱怨、自责自己。反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便不能恰当地认同自己,或是莫名其妙地自傲,或是无缘无故地自卑,经常有意无意地掩饰自己的不足,心理特别敏感、脆弱,失落感极强,经不起风浪的折腾,存在严重的心理冲突,回避矛盾,无法保持平衡的心理状态。
  心理正常的人,在与其他人打交道的时候,不仅在理性上懂得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而且总是显示一种积极的、乐于与人交往的态度。他们懂得在交往过程中如何尊重人、理解人,从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到他人身上,能够平等地、宽容地、客观地了解、评价对方,与人相处时,总能显示出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积极的态度。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能够注意他人的长处,能较虚心地向他人学习。当他人有困难时,总能采取真诚的、有效的帮助。当与他人产生矛盾时,能做到“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不主动出击,不“窝里斗”,能进行较好的沟通,并以理智的、合理的方式解决。
  情绪最容易反映人的心理状态,也最能影响人的身心健康。一般来说,情绪正常的人没有过分的、不切实际的要求,所以很少有烦恼、不快,精神状态永远是饱满的、乐观的。在自己的人生遇到麻烦时,能做到泰然处之,决不自寻烦恼或自我折磨;一般能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所以很少有麻烦的、别扭的事情引起自己心理的不快。有修养,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当自己想发脾气或暴怒来临时,自己能够意识到,并将其抑制于萌芽状态。
  心理疾病根据疾病的严重、异常程度,可以分为神经症和精神病两大类。神经症属于程度比较轻的心理障碍,而精神病则属于严重的心理疾病。两者又分别包括不同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类型。
  病态心理根据其表现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1.人格和行为偏离,表现为一个人行为偏离于正常人的行为标准或人格结构,而且往往无法自我控制和矫正。这类人一般没有精神病症状,意识也是清醒的,对自己的行为有责任能力。对其矫正除了强制性处罚、劳教之外,适当的心理或行为矫治往往更容易见效。
  2.特殊条件下的心理异常,指由于某些药物或催眠术、梦游状态和神游状态下的心理异常表现等。
  3.轻度心理疾病,表现为各种神经官能症和轻度的心因性反应,他们的高级神经调节有些失常、睡眠不好,精力不能集中,但能理解和认识自己所处的心理疾病状态,主动求医,自理生活。一般经过适当的药物、体育、心理等方面的治疗,能很快恢复正常。
  4.大脑病变或躯体缺陷时的心理病态,表现大脑发生病变会使其相应的管理范围出现一些心理方面的病态反应。此外由于聋、哑、盲、跛等躯体缺陷的情况下,受损害的器官未能实现其功能,也会给患者造成某种程度上的心理病态。
  5.心身疾病,指那些由于以情绪为主因或主因之一而导致的疾病,如高血压病、偏头痛、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胃溃疡病、哮喘等,既有身体系统的病变,又有精神方面的症状。
  6.严重的心理疾病表现,患者完全失去了自知力,生活不能自理,表现为各种类型的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严重的心因性精。
  心理疾病主要有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方法。心理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向病人解释疾病性质、病情的演变与结局,让病人了解疾病、树立信心,同时引导他们调整适应社会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可以消除病人的各种症状,大大缩短病程,改善社会功能,减少致残率,是最重要的治疗措施。
2.病态心理与童年经历
  人们常说,世上的事,其发生、变化都可追根溯源,人的心理特征的形成也是如此。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即使活到耄耄之年,许多行为都跟童年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样,一个人病态心理的形成,也可追溯到他的童年时期所经历的生活,尤其是他所经历的挫折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的阴影。
  如:一位中年男教师,夜晚常被恶梦困扰。而恶梦中总离不开蛇,即在梦中常出现一条毒蛇,或缠绕他的双脚,或向他吐着红舌。他因此常被惊醒,吓出一身冷汗。追根溯源,原来在他7岁时有过这样一次经历:那时他住在农村,有一次跟几个孩子一起外出割草,正当他用左手拨开一丛茅草,右手挥动镰刀时,突然窜出一条青灰色的蛇。他顿时吓得大哭大叫,丢下镰刀,转身就跑。当天夜里,他便发高烧,患了一场病。病愈后,他变得胆怯了,那条蛇从此成了他的一块“心病”,总是在梦中惊吓他。
  奥地利心理学家A·阿德勒在他的《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曾列举丰富的材料说明,一个人的心理特征可以从他童年的记忆中寻找其蛛丝马迹。
  例如,一位30岁的妇女受到焦虑的困扰而无法与友人交往,事业上也未获得进展。追踪她童年时代的生活,发现了这样的经历:“当我4岁时,我记得有一次走出屋子,看到许多孩子在玩游戏。他们动不动就蹦跳起来,大声叫道:‘巫婆来了!’我非常害怕。回家后,我问家里的老嬷嬷,是不是真的有巫婆存在?她说:‘真的,有许多巫婆、小偷、强盗,他们都会跟着你到处跑。’”从此以后,她便害怕一个人留在房子里,并且把这种害怕表现在她的全部生活中。这样一直到30岁都不敢独自离开家,不敢与外界交往。可见,童年的这一次经历是怎样深深地伤害了她。
  为什么一个人童年时期所遭受的意外刺激特别容易构成心理上的阴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