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乱的经济学-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它来代替进口的同类产品。一个国家的产品如果在国内市场上都不能排挤掉外国的同类进口品,我们根本就不能设想这种产品会有国际竞争力,可以靠它的大量出口来带动该国的经济增长。一国的大多数产品都必须先占领国内市场,然后才能大量出口。
  
  这就意味着,如果落后国家不仅不实行进口替代的经济发展战略,而且根本就不实行任何进口替代,也就是说,如果落后国家根本不以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的外国产品,它就不可能使自己的出口产品包含着更高的技术含量,也就根本不可能完成产业结构技术密集化的“产业升级”。但是没有这种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就无法实现,经济发展就无法实现。
  
  由此可知,对任何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以国内产品排挤某些技术较密集的进口产品的“进口替代”都是第一位的先决条件。即使是以增加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出口导向型国家,也必须在大量出口某种产品前能够以本国生产的该种产品替代国外同类产品的进口。这也就是说,要想使一种产品成为一国的“出口替代产品”,先得使它成为该国的“进口替代产品”。而任何落后国家如果不能不断地生产出技术含量更高的产品以替代国外的进口品,它就根本不可能真正地发展经济。
  
  上述的推理也同样适用于从生产劳动密集的产品向生产资本密集的产品的转化。而我们都知道,经济发展的另一个标志是劳动密集的产业结构逐步转变为资本密集的产业结构。
  
  根据上述道理就可以知道,将狭义的“外向型经济”与“进口替代”的经济发展战略完全对立起来的说法是多么可笑。我们上边的分析已经证明,如果一种狭义的“外向型经济”真的带来了经济发展,它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与“进口替代”的经济发展相容。正是靠出口导向实现快速经济发展的东亚国家,提供了这方面的例子。
  
  东亚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近年以实行狭义的“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而闻名。其实它们过去在经济发展的最初阶段,几乎都有过一段实行“进口替代”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韩国在1954-1961年间,台湾在50年代,泰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直到1971年之前,印度尼西亚在1981年以前的时期中,实行的都是进口替代的经济发展战略,差别只是它们转向“出口替代”经济发展战略的时机有重大的不同而已'1'。它们在以出口导向发展经济时所依靠的某些出口拳头产品,其生产本来也是靠实行进口替代战略而发展起来的。
  
  根据前边的分析,就是在一个国家从整体上转向出口替代的经济发展战略之后,它也不应当放弃对某些产品实行进口替代的努力,因为只有在对更高技术水平的一些产品实行了进口替代的基础上,它才能将这些产品进一步发展为下一个阶段大量出口的出口替代产品,才能保证进一步的产业升级和下一个阶段的经济发展。应该说,泰国等国1997年陷入货币金融危机,与它们前些年没有再通过对某些产品的进口替代而为出口产品的进一步升级换代作好准备不无关系。
  
  还必须清楚,东亚的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最后几十年之所以实现了高速经济增长,其根本原因并不在于它们实行了外向型经济,而是它们使自己的对外贸易战略、外向性经济以致整个的经济政策都为尽快完成产业升级服务,从而尽可能快地实现了产业结构的技术密集化。在短短几十年中,日本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从纺织品很快升级到小汽车。韩国和台湾原来只有某些初级产品中的土特产有国际竞争力,而现在韩国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是造船业和汽车制造业,而台湾的优势产业则变成了集成电路之类的产业。正是产业结构的这种快速技术密集化,使它们今日能够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或者迈进其门槛。
  
  既然经济发展首先取决于能否不断生产出技术含量更高的产品以替代外国的进口品,在某些条件下以进口替代为主的内向型经济就可能是一个更好的经济发展战略。19世纪的美国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发展道路。由此可以直接得出结论:“外向型经济”并不是经济发展的万应灵药,更不是上升为发达国家的唯一道路。
  
  之所以不能把“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当成是发展经济的万应灵药,其根本原因在于:象几乎所有的各种“战略”一样,只有当仅仅一小部分国家实行这种“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时,这种发展战略才对这些国家高速发展经济是行之有效的;而如果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实行这种经济发展战略的话,它就不可能使这些国家都获得高速的经济发展。在后一种情况下,实行不同于这种发展战略的、比较注重进口替代的发展的国家倒可能取得较快的经济发展。
  
  这里的根本原因在于世界经济和国际分工中的结构性问题。
  
  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落后,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在生产技术水平高的产品上没有国际竞争力。因此,实行“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落后国家只能大力发展技术水平低的产品的生产和出口,靠它们来实现“出口替代”的经济增长。但是如果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全力发展技术水平低的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整个世界的经济就必将面临严重的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甚至会陷入严重的结构性经济危机。其原因是当今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比发达国家的人口多得多,如果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发展技术水平低的产品的生产和出口,这种产品的出口市场必然严重不足。这样一种经济发展将会造成以下各种重大问题:
  
  首先,即使各国之间没有任何贸易上的障碍,全世界都融为同一个大市场,发达国家能够顺利地完成经济结构的调整,停止了所有低技术水平产品的生产,把这些产品的生产都让给了发展中国家,自己转向只生产高技术产品,世界市场也很难容纳得了这么多的低技术产品。
  
  其次,即使世界市场、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市场能够容纳这么多的发展中国家的低技术产品,发展中国家生产的这样过多的低技术产品也会将这种产品的贸易条件压得过低。低技术产品这样过低的贸易条件会提高生产某些技术水平高一些的产品的相对收益,使某些发展中国家发展这些技术水平较高产品的生产较为有利,而这样一些产品在这些国家极可能是进口替代产品。这就会使强调增加进出口贸易的经济发展战略变成一种相对不利的经济发展战略。
  
  落后国家之所以实行“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本意是要靠大量出口低技术产品来迅速增加本国的实际总收入。但是,即使这些国家低技术产品的生产和出口真的迅速增加了,如果出口的低技术产品的贸易条件降低得很快,也会使这些国家的实际收入并不能迅速增长。这样,低技术产品生产和出口的迅速增长并不能导致这些国家实际总收入的快速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对某些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实行比较内向型一些的发展战略,多发展一些技术水平比较高的进口替代产品的生产、适当放慢对外贸易占总收入比重的增长速度,可能是一种经济增长速度更高一些的发展战略。
  
  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受到出口品加工下降的致命打击,这在20世纪初的巴西表现得特别明显。1913年之后,咖啡的价格甚至它在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条件都不断下降,导致咖啡的主要出口国巴西的经济受到严重打击。在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中,这种打击特别严重,最后迫使巴西不得不靠政府干预来大幅度削减咖啡的产量。
  
  在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东亚各国也陷入了出口困难、相互压价竞争的困境。它们在某些产品的国际市场上展开了激烈的削价竞争,半导体等产品的出口价格大幅度下跌。随着这种压价出口竞争而来的,就是东亚各国爆发了对外债务危机和金融危机。这场危机表明,东亚各国不再能依靠它们的低技术产品的大量生产和出口来达到它们原先的经济增长和对外经济平衡目标:它们原来想靠大量生产和出口这些产品来大幅度增加本国收入,实现高速经济增长,同时以出口创造的大量外汇来偿还所欠的巨额外债;而现在的压价出口竞争使它们的这些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