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道(解析日本情色风俗及性文化)-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克关系完全对应,看来五禽戏是人体内部气血运行机制的外部表现,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佛教在中国朝野上下赢得广大信徒后,传统文化亦喜托佛祖之名,例如名震中外的少林拳法和《易筋经》皆托名中国禅宗初祖菩提达摩所传。其实印度并无少林拳法和《易筋经》之流传,少林拳法实际上源于华佗五禽戏,〃易筋〃之说亦出于道教丹道的理论。少林拳法以龙拳、虎拳、豹拳、鹤拳、蛇拳最著,而少林五拳与华佗五禽戏之间的内部联系是显而易见的。导引术中除《华佗五禽戏》、《易筋经》外,尚有〃八段锦〃、〃十六段锦〃、《二十四气导引养生图》、《赤凤髓》〃导引四十六式图诀〃、冷谦《修龄要指》〃导引却病歌诀〃等较为著名。据《玄鉴导引法》记载:〃抱朴子曰,道以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劳动故也。若夫绝坑停水,则秽臭滋积;委木在野,则虫蝎大半。真人远取之于物,近取之于身,故上天行健而无穷,七曜运动而能久,小人习劳而湛若,君子优游而易伤,马不行而脚直,车不驾而自朽。导引之道,务于祥和,俯仰安徐,屈伸有节。导引秘经,千有余条,或以逆却未生之众病,或以攻治已结之笃疾,行之有效,非空言也。今以易见之事,若令食而即卧,或有不消之疾,其剧者发寒热癖坚矣。饱满之后,以之行步,小小作务,役摇肢体,及令人按摩,然后以卧,即无斯患。〃以上所论,便是道教导引按摩术的基本思想。

    道教导引术之〃八段锦法〃,托名唐末五代内丹家钟离权所传,其歌诀云:〃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频;以候逆水上,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河车搬运讫,发火烧遍身。邪魔不敢近。梦寐不能昏;寒暑不能入,灾病不能迍。子前午后作,造化合乾坤;循环次第转,八卦是良因。〃此术将静坐、存思、咽津、按摩、吐纳诸术都结合进去,极具道教导引健身法的特色。另明代冷谦《修龄要指》载《导引却病歌诀》云:〃水潮除后患,起火得长安,梦失封金匮,形衰守玉关,鼓呵消积聚,兜肾治伤寒,叩齿牙无疾,升观鬓不斑,运睛除眼翳,掩耳去头旋,托踏应轻骨,搓涂自美颜,闭摩通滞气,凝抱固丹田,淡食能多补,无心得大还。〃此项导引功夫不仅结合进守丹田、内视、守一等方术及饮食养生法,而且还融汇进美容术。例如〃搓涂自美颜〃句注云:〃颜色憔悴,所由心思过度,劳碌不谨。每晨静坐闭目,凝神存养,神气冲瞻,自内达外,以两手搓热拂面七次,仍以嗽津涂面搓拂数次,行之半月,则皮肤光润,容颜悦泽,大过寻常矣。〃这是一种以两手按摩面部及用唾液涂搓等美容的方法。

    道教导引术的一些流派向技击之术演化,形成道教内家拳,其中著名的便是张三丰创立的武当山内家拳法。道教内家武术讲究以柔克刚,不使蛮力,以通脉炼气为基本功夫,其武学理论和道家思想相通。内家拳除武当拳、八卦拳、形意拳、金家拳、太极拳等外,尤以近世王芗斋所创之大成拳最得道家之旨。据王芗斋所著《大成拳论》云:〃拳道之由来,原系采禽兽搏斗之长,象其形,会其意,逐渐演进,始汇成斯技。〃〃然在技击方面言之,用力则力穷,用法则法罄,凡有方法便是局部,便是片面,非整体之学也。且精神不统一,用力亦不笃实,更不能感借宇宙力之呼应,神经已受其范围所限,动作亦似裹足不前矣。〃〃习拳入手之法非止一端,而其结晶之妙全在神、形、意、力之运用互为一致。此种运用视之无形,听之无声,无体亦无象。如以有形而论,其势如空中之旗,飘摆无定,唯风力是应,即谓之与大气相应合。又如浪中之鱼,起伏无方,纵横往还以听其触,只有一片相机而动、应感而发和虚灵守默之含蓄精神。要在以虚无而度其有,亦以有处而揣其无,诚与老庄无为而无不为之学理相通。〃墹芗斋的大成拳扫去一切套路,将内家拳学发展到高峰。突出了道教理论的特色。大成拳的基本功站桩法,又融汇了道教导引术的精华。

第三部分 3。道教医药学(1)

    医药学和养生学是中国道学重要的分支学科,又是道教仙术的重要内容。道教医药学大约分三个层次,内部核心层次是汤药及保健药品、针灸等,和现代的中医学范围相当;中间层次是气功、导引术等健身治病方法,相当于上文中的健身术;外围层次是符箓、咒语、药签及祝由、祭祀、驱鬼、盟誓等法术,这些法术在本书中略而不论,读者要了解道教中的斋醮、科仪、戒律、符箓、法术等内容可以参看专门的道教书籍。盖中国医药学源于先民治病的巫术,先民的原始宗教以为疾病是鬼神对人的谴告和惩罚,巫是鬼神和人之间交通的媒介,故巫可以用祭神驱鬼的方术疗病去疾。在中国医学史上最初巫医不分,其中祭祀神灵之法是祈求保佑之术,近世民间尚盛行不衰,如泰山碧霞元君祠每年接待的农村许愿、还愿的香客大多为求医治病而来。另一类针砭药石之术实际上源于巫的驱鬼之术,近世以符箓、神水等施术治病的道士当是这种巫术文化的遗存。养生学从广义上说几乎可以把道教的方术全包罗进去。在这里,我们采用现代医学和养生学的学科范围来界定道教方术的性质,仅从狭义的角度来论述医药、服食和养生的内容。

    第一节道教医药学

    道教医药学继承了古代巫医治病的传统,它可分为医学和药学两部分。在中国医学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由巫医阶段进化为方士医学阶段,当时名医扁鹊将〃信巫不信医〃作为〃六不治〃之一,说明当时巫医已经分家,世俗的中医学已不把祝由、祭祀、符水等精神疗法当作真正的医学看待,而道教医学则仍然保留了这些内容。《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云:〃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说明世俗的中医学承认移精祝由为巫医治病的主要方法,方士医家已不用,道教医学却仍保存了祝由科的传统。然而就世俗的古代方士医学而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便记有汤液、醴酒、石、挢引、案扤、毒熨、割皮解肌、湔浣肠胃、炼精易形等内外科治疗方法及切脉、望色、听声、写形等诊断方法,自夏商周三代而至秦汉,有食医、疾医、疡医、兽医之分,有针灸、推拿、切割、汤药之别。王孟英《归砚录》云:〃考古治疾,无分内外,刀、针、砭、刺、蒸、灸、熨、洗诸法并用,不专主于汤液一端。〃古代中医学以针砭、熨灸、食疗、导引、按摩、行气、汤药等并重,内科、外科、妇科、小儿科、五官科、皮肤科、精神病科俱全,道教医学恰恰继承了这个传统,加之以古代祝由科所传的精神疗法,都保存在道教医药学文献里。例如在《太平经》中就有〃以乐却灾法〃、〃草木方诀〃、〃生物方诀〃、〃灸刺诀〃、〃神祝文诀〃、〃斋戒思神救死诀〃、〃冤流灾求奇方诀〃、〃知盛衰还年寿法〃、〃方药厌固相治诀〃、〃盛身却灾法〃等,将人的疾病同社会环境、心理环境、道德伦理、宗教信仰、自然界日月星辰的变化联系起来考虑,体现了道教医药学的特色。我国早期药书《神农本草经》,是体现仙道思想的药学著作,其中收入药365味,以合周天365日,药分三品,上品药声称有延年登仙之效。葛洪说:〃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抱朴子内篇·杂应》)葛洪本身就是个医学家,其他如皇甫谧、陶弘景、孙思邈、杨上善等人,皆是道教医药学家。唐代著名高道孙思邈(541~682)被后世尊称药王,享寿一百四十二岁,精通方药、针灸、导引、气法、房中诸医药养生之术。他著的《摄生论》、《保生铭》、《摄养枕中方》、《存神炼气铭》、《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在医药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道学是中国医药学的理论基础,自古有〃十道九医〃之论。道家称〃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良医既可医身,又可医国,这反映了道学文化〃身国同构〃的特征。我们前已说明,道教医药学大致包括三个部分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