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青铜时代的恐龙战争-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孤儿寡母这么一哭,国人闻之,无不哀怜嫡长子而归咎于赵盾。赵盾顶不住了,只好向“先君之余威”屈服,按照“立子立嫡”的传统,把这个小孩奉为国君,是为晋灵公。
  小孩儿晋灵公即位,先蔑、士会还不知道呢,还在秦国迎接留学生“公子雍”回来当国君呢。秦康公(秦穆公的儿子)很配合也很重视这件事,专门派出军队护送。公子雍回晋被秦军像一尊泥菩萨那样送过了黄河,准备回来当主子。队伍走到山西令狐地区,发现赵盾的军众在那里列阵以待,怒目而视。赵盾说:“秦军止住——!鄙国已有国君啦,请回吧。”
  先蔑、士会是此次“赴秦请菩萨回国代表团”团长,一看被拦,分外诧异,急赤白脸地对赵盾喊:“赵盾,是你叫我俩去秦国请菩萨,菩萨就在眼前,你又不要了!?你耍赖!”
  赵盾说:“这个菩萨不好!退货!”(是够炎烈的!)
  “你这是开什么国际玩笑!没那么容易,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士会说。
  赵盾跟下面人一商量,请神容易送神难,必须动武,于是连夜进兵,偷袭秦军。秦军数量少,被晋军咬着屁股追,直蹿过了黄河才遁去。此次战役——“令狐之役”,是史载的最早一次夜半偷袭,以前打仗都是公开行军到指定地点正面会战,现在开始偷着来了。
  “请菩萨代表团”的团长先蔑和士会,想了想,回晋国也没面子了,就带着菩萨公子雍,被败军裹着,回秦国呆下。
  打跑了秦国人,赵盾安心辅佐晋襄公指定的嫡长子——小孩儿晋灵公执政。赵盾这人有才干,大修政令,他治理刑狱,追捕逃亡,推行契券,削除积弊,整肃礼仪,修治废官,提拔贤能,总之,是个国家栋梁,国人大悦。
  公元前615年,秦康公为了报复上次好心好意送“菩萨”却挨揍的怨恨,派西乞术发出战书,向晋国挑战。晋人随即响应,组成三军六卿迎敌作战序列如下:
  中军将——赵盾;中军佐——荀林父。
  上军将——郤缺;上军佐——骈臾。
  下军将——栾盾;下军佐——胥甲。
  这些新一代的将领,名字多带“盾”啊、“克”啊什么的,跟现在的“军”啊、“振”啊一样,是当时的时髦字眼。(“克”的意思是战胜,说明当时人爱打仗)。
  新一代的将领们作为晋文公的儿子辈人,雄姿英发,横戈跃马,继承老一辈的革命传统,开赴河曲前线去阻击秦国入侵军,与秦穆公的儿子辈一见高下。队伍来到永济县黄河曲折大拐弯的地方(北向南流动,再向东拐去),“河曲之战”打响了。赵盾听从上军佐“骈臾”提出的意见,深沟高垒,拒不出战,想把跨河来犯、给养线漫长、难以持久的秦军耗垮。
  “请菩萨代表团”的士会深明此理,提议秦康公速战速决。士会说:“运输问题是大问题,弄不好就会人民劳顿,赋税加增,辎重损坏,战马也累得够戗,闹病拉肚子,将士们头疼肚饿,最后溃散了事。所以我们不能拖延,必须与晋人尽快交兵。晋人赵盾的堂弟赵穿,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有勇而狂,我们可以引诱他出战。”
  于是,秦人跑到壁垒外面,天天对着晋营撒尿吐口水扒眼睛。晋营里的莽撞人赵穿看了,就愤恨了,怒道:“我们啃着难吃的干粮,穿着讨厌的皮甲,目的不就是为了打仗吗?眼前就有仗可打,却不敢打,干什么吃的!”于是,他带着自己的个把人儿,直取秦国主阵地。赵盾听说以后,怕堂弟孤军覆灭,只好硬着头皮跟进,命令晋军全员出壁垒交战,说好的消磨拖延战术也作废了。
  晋三军并肩突破,支持赵穿先头部队。秦军飞蝗乱射,钳制晋军攻势。两国军队火并起来,但双方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只为“请菩萨”退货的事),打起架来也就不够秋风扫落叶。到了傍晚,各自敲钲(青铜的盘),收拢队伍回去。
  当晚,秦国人过来吹牛:“我们秦国是一点伤亡都没有,你们晋人不行了吧!咱们说好,明天再打,让你们好好尝尝我们秦国人的厉害。”
  骈臾对赵盾说:“钧座,根据我的观察,秦国使者目光闪烁,眼睛乱转,净拿大话吓唬人,显然是在欺骗我们。我估计,秦军是想逃跑,所以发出明天佯攻讯号,以保主力今夜平安撤退。我们将计就计,在黄河岸边设下埋伏,堵其后路,正好把他们逼死在黄河边上。”
  还真被骈臾说中了,秦军给养不足,真是想逃跑!旁边的赵穿和胥甲听了,非常嫉妒骈臾的高明主意,俩人故意使坏,跑到辕门口,当着秦国使者的面乱喊:“你们不行了就快跑吧,我们晋军不会岸边设伏的。打埋伏,赢了也不算好汉!”
  秦国人一听,吗呀,不设伏就好,不然我们就跑不掉了。赶紧回去收拾东西,连夜拔营强渡黄河而去。
  因为大嘴巴胥甲和赵穿泄露了军机,晋人也不好设伏了,秦军遂顺利逃遁。胥甲因此被革职。赵穿呢,因为有堂兄赵盾这层关系,就不了了之了。赵穿上次还擅自引军出战,打乱疲敌计划,也没深究(赵盾这种宽于律己的马虎态度,最终将酿成大祸,把赵盾害苦了。)
  此次河曲之战,还走红了另一个年轻人——韩厥,韩厥是未来赵、魏、韩三大家族的韩家掌门人。韩厥原本是赵盾门下一个拎包的,从小被赵家收养,因为伶俐,赵盾举荐他到政府里做“司马”。既然是赵盾推荐,小孩儿晋灵公当然批准。当时朝廷重臣推荐用的人,国君都会同意,但要是推荐的不好的话,出了问题,推荐者要负连带责任。
  韩厥当了司马,顾名思义,管理车马。众所周知,打仗不是群殴,而是正规车战,队列所以极其重要,严谨的车阵是士兵依托的基础,使勇敢者和怯懦者都不能独自前进或后退。交战的时候要求秩序井然,行军也一样。鉴于此,晋军特设“司马”一职,专门纠察行军、作战的车队秩序,这也是“司马”一姓的来历。
  当初,司马韩厥监护着晋三军往河曲前线开拔的时候,他发令:“谁也不许给我乱伍。”偏巧,元帅赵盾的车夫却先乱起来了。这个车夫想拿点什么东西,一激动,就跑乱了,闯得车队秩序波动。韩厥二话不说,上去就把这个痛哭流涕的家伙杀了,人头巡众。大家看完人头都说:“完了,韩厥完了,早上刚被赵盾升了官,晚上就敢把赵盾车夫杀了。估计下一个人头就是他的了。”
  不料,赵盾传见韩厥,走下席子(当时不同等级的人,男人和女人,都不能坐同一块席子),对韩厥深鞠一躬,感慨地说:“我听说,侍奉君主的人以义相结,而不是结党营私。举荐人才而不包庇,这就叫做义。请你努力吧,将来执晋国之政的,除了你还有谁呢?”赵盾说完,韩厥大受感动。然后,赵盾遍告诸大夫:“诸位可以祝贺我了!我向国君晋灵公推荐的韩厥非常合格,国君也会满意他的。算我老赵没有结党营私啊。”赵盾之心性梗直、纯真常如此。
赵氏孤儿三 
  小孩晋灵公毕竟是小孩,震慑不住中原。楚国抓住了这个机会,楚穆王(商臣,楚成王的不孝儿子)以将星子玉的儿子“成大心”为令尹,发兵灭掉河南南部的沈国、江国、六国、蓼国,并在晋灵公第三年围击河南中心之郑国,试图瓦解晋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晋国的对策非常低调,把城濮之战侵夺的一些中原城邑归还给中原诸侯,以讨好拉拢它们,勉强维系自己在中原的号召力。看得出来,晋文公、晋襄公以来轰轰烈烈的霸主时代已经结束了,现已进入中衰时期,所以才做的这么低调,而不是加兵巴尔干打击楚国。这也许确实因为晋灵公太年幼了吧。
  晋国霸业中衰,就意味着南北之间没有什么战事,这对于政治家、军事家们来讲,固然是一些乏味的年头,但老百姓却如蒙大赦。尽管土地上还保留着战火的余温,人们却可以放下大戟长矛,在南征北战间隙,捏起锄头,整理荒芜的田园。
  关于战争对人民的伤害,即便春秋时期的这些规模不算大频率也不算高的“王者之师”和“仁义之师”,一样使好多老百姓变成热乎乎的炮灰。鲁国有一个漆匠的女儿,就有一次无缘无故地大哭。人家问她缘由,她说:“我忧虑于我们国君很老,而孩子很幼啊。”
  听者无不大笑:“这用你来操心啊?你不过是个漆匠的女儿耶。”
  不久,鲁国果然大乱:老国君一死,小国君被逐,齐、楚出兵干涉,鲁国男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