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白喉条辨-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者。未识人事。看验服药。处处不能如法。故治之较难也。 





辨经络第二

属性:素问阴阳别论篇曰。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一阴指少阴。一阳指少阳。少阳主相火。 
少阴主君火。故凡一切风火喉痹。莫不揭重二经主治。而白喉则独以手太阴为本。以 
二经为标。盖二经为病。主风火。而太阴为病。主燥气。其有传及他经者。皆非白喉 
本有之症。或因循不治。与治不得法。火毒漫延。累及他经也。知其所在。以法治之。 
张氏绍修曰。此症当作足三阴受病传至于肺。且引十二经脉足太阴之脉上膈挟咽连 
舌本散舌下。足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足厥阴之脉循喉咙之上入颃颡下络舌本为 
证。不知十二经之脉。除足太阳外。其余十一经。皆内循喉咙。不独足三阴也。且 
既言足三阴受病。必有足三阴见症。今内经伤寒具在。可复按也。足厥阴为肝。素 
问刺热篇曰。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疼。 
手足躁。不得安卧。而伤寒论厥阴篇提纲。亦言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 
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今白喉初起。有是候乎。足少阴为肾。刺热篇曰。 
肾热病者。先腰痛 。苦渴数饮。身热。热争则项痛而强。 寒且酸。足下热。 
不欲言。其逆则头痛员员澹澹然。而伤寒论足少阴篇提纲。亦言少阴之为病。脉微 
细。但欲寐。今白喉初起。又有是候乎。足太阴为脾。刺热篇曰。脾热病者。先头 
重。颊痛烦心。颜青欲呕。身热。热争则腰痛不可用俯仰。腹满泄。两颔痛。而伤 
寒论足太阴篇提纲。亦言足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 
痛。今白喉初起。又有是症乎。既无是症。其不得妄指为足三阴明矣。唯刺热篇肺 
热病一条。所列之候。与白喉初起。一一吻合。(详下症治第一条)而一阴一阳结为喉痹。亦为古 
来治喉家所自祖。圣训昭然。不知征引。反凭虚悬揣。以毫无关涉之足三阴当之。 
或泛言肺肾。或言胃热肠寒。愈去愈远。甚矣着书之难也。此症于初起时认明三经 
脉候。有无兼症。对病用药。未有不应手奏效者。即已误治。传及他经。亦须细心 
察验。确知何经见症。治以何经之药。未必不可斡旋也。 





辨色第三

属性:时疫喉病。喉间必红肿。甚则紫。而此症则独发白。或点或片或块。色如鸡脂。或发 
热后数日始见。或顷刻满喉。病势虽有轻重之不同。其为手太阴燥火则一。服药后转 
为微黄色者。病将已也。其间有红肿者。以挟少阳相火少阴君火也。紫则火势剧而成 
毒矣。 
张绍修曰。此症热症多。寒症少。(善按果系时疫白喉必无寒症)有以色白为寒者。不知此症初发于 
肺。肺属金。其色白。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处至高之位。毒瓦斯自下熏蒸而上。(二语未确) 
肺病日深。故本色日着云云。恰与内经肺热病者。色白而毛败。又肺风之状。色 
然白数语相发明。鄙意更有进者。肺色既白。而所伤之病又为燥。燥气属金。金为 
西方白虎。其色亦白。故他经热喉病不发白。而此独发白也。其间有红紫者。则挟 
君相二火矣。 





辨脉第四

属性:白喉病初起。余脉如平。但右寸微数而涩或沉数者。手太阴伏邪本病也。其浮数或紧 
者。挟有外感时邪也。左寸关动数者。少阳相火少阴君火并病也。洪滑者。火郁而成 
痰也。延之日久。或经误治。两手脉滑数甚。按之搏指者。火势剧也。洪大无力。按 
之芤或散大者。阴涸已极也。 
张绍修曰。凡病此者两关及左尺脉多沉数而躁。其意专指足三阴受病而言。以余所 
验。颇觉不然。唯不肿不红。咽干无痰。手太阴燥火自病者。右寸必微数而涩。红 
肿且痛。初起即痰涎多。挟有少阳少阴风火者。左寸关必动数。其他病脉。皆误治 
后始见。初起时未必尽具也。 
凡治内伤病。必先脉而后症。至六淫必脉症参合。方有把握。甚有舍脉从症者。 
(如伏脉与绝脉实难区别参之于症便易分晓)若专恃察脉。最易致误。此实阅历以来。屡试屡验。非欺人也。 





辨手太阴本病症治第五

属性:白喉病初起。头痛身寒热。右寸脉微数而涩。咽燥无痰。喉间发白。或咳或不咳。或 
痛或不痛。但介介如梗状。饮食如常。此手太阴肺经燥气本病。加减喻氏清燥救肺汤 
主之。右寸脉浮恶风寒甚者。挟有外感时邪也。前方略加辛凉药。如春则薄荷。夏则 
荷叶扁豆花之类。或已误治。咽燥舌干。甚或绛者。郑氏养阴清肺汤亦可用。 
素问刺热篇曰。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苔黄。身热。热争则 
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头痛不堪。此症自始至终。与经旨一一吻合。故决 
为肺经本病。主以加减喻氏清燥救肺汤。以此方实燥气化火之祖。方中西洋参色白 
味苦性凉。有清无补。(他参如高丽东洋潞党及吉林参之类断不可用恐其太补肺气痰喘立至也) 
石膏色白气辛味甘性寒。二味为 
清手太阴经燥火专门之药。复以麦冬则清中有滋矣。臣以桑杏甘草。则辛寒而合苦 
甘矣。与内经燥淫于内。治以辛寒。佐以苦甘语恰合。(此症往往遇外感时邪而发有桑杏便无引邪入 
里之弊且性味清降较薄荷荷叶等味尤为易用) 
至枇叶花露金汁不过佐使之药。借以清热解毒。且疏通经隧。不致留邪入 
络。遗患将来也。平素痰多。或服药胃中觉寒。可加入蒌贝橘枳等味者。以药在对 
病。既有是症。即可用是药。古人方中往往大开大阖。寒热温凉并用。如仲师之大 
青龙麻杏甘石等汤是也。(曩谓仲师二汤恰是治燥气之祖方盖化气为湿麻桂可以散之复气为火甘石可 
以清之极为合拍如白喉病发于秋冬之交重感外寒者似可先用麻杏甘石一二剂唯不可用青龙耳) 
其仍用郑氏养阴清肺汤者。以既经误治。肺阴受伤。并及营血。非冬地丹芍 
实难奏效。然鄙意须加入西洋参石膏本经药。方为至善。 
此症轻者饮食如常。初无痛苦。稍延至旬日。而转为痰喘身热者。若初起时妄用张 
氏方之粉葛马勃僵蚕等味。或以水麝等药吹喉。未有不转轻为重者。余大小女恰犯 
此弊。本春三月余友蔡拔萃逸仲曾患此。以婚期在迩。(约三五日之内)颇着急。余曰无患也。 
以此方略加减与之。日再服。二日内全痊。 



辨手太阴本病症治第五

加减喻氏清燥救肺汤

属性:西洋参(宜入煎) 生石膏(杵碎布包) 大麦冬(去心开用) 生粉草(切片) 苦杏仁(去皮尖杵) 
冬桑叶(生用) 枇杷叶(刷去毛生用露更佳) 金银花露(分冲) 金汁(宜取真者分冲) 
上共九味。不务定分两者。以病有轻重。宜临时斟酌也。如法用清水煎二沸。去渣冲 
入花露金汁。分二次温服。日再剂。甚则三。如平素痰湿重。或服药数剂后。觉胃中 
微有寒意。勿怪。当守服。唯量加入娄贝枳橘半夏旋复等味。 



辨手太阴本病症治第五

郑梅涧先生养阴清肺汤

属性:麦冬(一钱二分) 湖丹皮(八分) 生甘草(五分) 贝母(八分) 大生地(二钱) 生白芍(八分) 
原注体虚加熟地或生熟并用。热甚加连轺。去白芍。燥甚加天冬茯苓。(按此味未妥)如有内 
热及发热者。亦不必表药。照前方治之。其热自退。 





辨手少阳标病第六

属性:白喉病症如前。喉间红肿而痛。甚则颈项亦肿。初起辄多痰涎。此太阴燥火挟有少阳 
相火也。白虎青龙汤主之。间用青黄散。不时吹入喉间。以消肿去涎。若轻者可用张 
氏神功辟邪散去葛根青果马勃僵蚕。 
此太阴燥火挟少阳相火为病也。发白虽为肺经伏火。亦往往挟少阳风热而发。经言 
一阳之脉。本主手少阳三焦而言。独本篇少气善咳之条。王注谓通主胆及三焦。是 
三焦与胆同司相火。其病故每相牵涉。唯胆火之动。中必挟风。胆者寄位于肝。火 
炽而风未尝不动也。此条正属风火交煽。循经络而上与外感时邪相搏。不得骤发。 
郁于喉间而成红肿。甚则连颈项亦肿。火热上逼。其势有升而无降。则痰涎遂从上 
行。此皆少阳标病。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