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大优等生是怎样炼成的-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自己爱把语文试卷分块来把握,前5个(或6个)单选为一块,这部分知识又碎又易忘,多多练习,注意比较,整理错题,细心谨慎,别无捷径。然后三篇阅读为一块,虽主客观题不同,但阅读的法门却无二致。理解不了,谈何做题?理解力、洞察力,要在阅读中培养,还要心细如发,钻进文字里去。我觉得,训练理解力,可以先不那么功利,先不做题,重在读出兴趣,读懂,读透。读出味来,题不做也罢。但真正做题是最好先读一下题目,带着问题读。阅读与作文之间还有十几分的语言应用,这一块也很讨厌,题型不确定,极活,我自觉得是语文卷子里最棘手的部分,当然,也最能检验考生的语文素质,深厚的语文素养和广博的题目积累是破敌良方。最后是作文,举足轻重的一部分,这里要讲起来,几千几万字都讲不完,我只说我体会最深刻的一点:一定要出新,从形式到内容。说起来这也是一步险棋,但凭借良好的文字功底,把握住“出新有度”的原则,便可一试。对了,做语文试卷还要把握好时间,心里有数。
  4。 大综合:它熔六科为一炉,求广不求深。不求深挖洞,但求广积粮。若说方法,看书是万法之宗,这一条对大综合是金科玉律,屡试不爽。把六科课本通读五六遍,不做题也能拿到高分——这是我体会最深的一点。当然,你不可能不做题,但做题时心中要有课本,这也是“看”课本的方法之一:以题带书。
  值得一提的是,综合历来被人轻视,每年广东因综合一科弱而毁全盘的高手比比皆是,有“得综合者得天下”之说。学弟学妹一定要重视。
  (四)燕园祝福
  得知自己被录取的喜悦已慢慢消散,我正在努力适应燕园的一切一切,她正向我展开那博大精深、绚烂多彩的内涵,我想,这是一个让你来了就不会后悔的地方,我会珍惜这个机会。也真心希望广大学弟学妹能够获得这个机会,努力吧!燕园在向你们招手!
  我把当我最困难时常浮现脑际的一首诗写下来,与学弟学妹共勉:
  咏  竹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身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劫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方法决定结果:课本是最重要的(1)

  姓  名:张慧
  所在院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05级
  毕业学校:东北师大附中
  曾获奖项:曾获吉林省优秀学生干部,吉林省优秀学生,长春市优秀团干部等荣誉称号
  一年之前,当我坐在教室里为自己的未来拼搏,我心中总有这样一幅图画:一汪湖水,一座塔,一条洒满金黄色落叶的路。在烦躁时,在泄气时,那幅惟美的图画总是激励我不懈努力。一年后的今天,我已经生活在燕园的怀抱中,可以去未名湖畔看朝霞,可以在博雅塔旁做运动,可以在五四路上捡拾落叶,可以在三角地的人流中穿行。北大,已经真真切切地在我身边,我是一名北大人的荣誉感将永生不灭。这里为所有的人提供了可以高飞的天空,我在不断地丰满羽翼的闲暇不禁回想起十二年向北大奋斗的时光。
  梦起飞在少年时——北大一直在我心中
  从我很小的时候,我就梦想着进入北京大学读书。那时,北京大学在我心中还是抽象的,我不了解关于北大的任何事,但是我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北大是个美好的梦,我,要到梦里去。
  上高中之前,我心中的北大实在是一个比天堂还美好,还神圣,但是遥不可及的地方。一直以为能进入北大读书的人是文曲星下凡,听说了谁家的孩子去过北大,我都对这一家人都会怀着一种特殊的崇敬。成为北大人的梦想在我心中植根,但我从不敢四处宣扬这个梦想,生怕亵渎了它。
  中考后,我顺利进入东北师大附中读书。作为吉林省首屈一指的名校,附中使我的梦想变得可行。三年的学习生活里,北大始终在我心中。但是令我忐忑的是,附中才子才女如云,北大也同样是他们的追求。更何况每年北京大学在吉林省的文科招生名额只有20人左右。而全省的文科考生不下5万人。
  经历过高中学习的过来人,抑或正在水深火热中煎熬的备考学生都应该对日复一日的学习印象尤深。作为文科学生,我们每个月会参加一到两次模拟考试,而考试前是不停课的,所有的复习都要自己挤出时间进行。问题是,复习了,你不一定会考好,不复习,你一定考不好。文科的任务量那么大,范围那么宽,想要复习都没有方向。每次在我郁闷到极点想要放松时,我就对自己说,坚持住,北大在等你!似乎我到北大的距离是具体的,可以测量的。我不知道这条路有多长,我也看不到路的尽头。但是我知道,这条路通往我心中神圣的梦想之地。只要我多走一步,我就离北大近一些。
  向梦想靠拢——我是如何进入北大的
  我是保送到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保送这种事在我看来是极不真实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说实话,我从未想过会以这样的方式进入北大。即使当预录通知书静静地躺在我的书包里,当同学们用羡慕的眼光包围了我,当祝贺的掌声在我耳边响个不停,我还是不敢相信我在高考前的三个月就成为了北大人。
  我愿意把我的保送历程与大家分享。
  我从小就担任学生干部,进入东北师大附中后,一直在校团委工作。高一我的精力几乎是一分为三的,三分之一给学习,三分之一给班级,三分之一给了校团委。高二开学后,我通过竞选成为了校团委惟一一名学生副书记,并由此开始了我繁忙的学生工作生涯。这时我必须要把精力一分为二,一份交给劳力劳心的学生工作,另外一份包括学习、班级活动、兴趣爱好等等。面临着文理分科,我选择了文科,不仅仅是因为我对于社会科学的热爱,还因为相比之下文科要相对轻松,可以给我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工作中。
  我的高中在学生自我管理方面非常开明,非常支持,很多创新的建议都可以付诸实施。另外有许多传统项目要保留,这就造成了每个月至少有一次全校规模的大型活动的现象。比如我们的校运动会是学生来办。从主席团到裁判,从筹备到进行,一切都是校团委、校学生会来负责。而这两个机构加在一起只有不足40人。作为团委副书记,我和学生会主席要对每一次活动负责,同时,我还要抓好团内建设,团委的日常工作是很多、很琐碎的。收缴团费、注册团证、整理团籍、为入团积极分子上团课、组织新团员的团知识考试和宣誓仪式……高中的前两年里,我有500多个午休时间是在团委度过的,高二整整一年的星期六星期天我没有休息过。不仅是组织活动,演讲、主持、发言要准备,团委的材料要整理,每次活动的计划和总结要反复修改,新干部要培训,学生骨干之间的人际关系要协调……我每天像个陀螺般不停地旋转,不停地忙碌,赢得了同学的尊敬和老师领导的认可,这为我后来的保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我同时是一名学生,我有我的学业,我有我的北大梦。当工作和学习都不能舍弃时,我放弃的是娱乐和休息。每一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不可能同时做好所有事。说到这里我要感激我所在的05届18班,感谢我的班主任,感谢我所有的同学。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鼓励使我在很多艰难的时候找到了平衡点。没有这样一个温馨美好的集体,我今天不可能身处北大。
  这就是我作为一名学生干部的真实生活。高中三年级把副书记的位置让贤之后,我开始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北大文科在吉林省的招生名额是22人。我们班的目标是10个北大。可是根据我在高二时的平均成绩,我还徘徊在北京大学的边缘。因此高三的学习对我是很有压力又至关重要的。一个学期过去了,我的成绩开始大幅度浮动。高三的一切不良反应在这一阶段集中爆发,我用了足足一个月调整好心理状态。这时,吉林省优秀学生干部的名额下发到各学校,我们年级经过民主测评,把这项荣誉给了我。随后,吉林省优秀学生的评选开始了。我在学习之余开始反复修改我的评优材料,这个过程非常枯燥,非常乏味。不过正是由于这样的精心准备,我顺利通过了省里的评审,后来我才知道,优秀学生每一万名考生才有一个名额,而经过层层选拨获得这一称号的学生具有免试进入大学的资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