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大优等生是怎样炼成的-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则)、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函数的图像变换、反函数、常用函数、函数思想、函数题型等这样的顺序编排起来,这个过程之后,你就成了半个数学家。第二,要多解题,通法在解题中应用,特殊技巧从解题中获得,数学就是解题。当然解题要有针对性,不能扎进题海,泅不出来。
  政治课本的编排最为科学,逻辑相当严密,这有益于我们的记忆。政治的记忆要学会用目录,并学会画知识框图,在记忆的时候,不要死记,联想知识间的联系并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划出知识框图,这样才能将知识记得牢。政治题分为选择和论述题两方面。对于选择题,最重要的是审清题目,主要审三项——主体、设问及隐藏于其后的命题意图(比如题目要求的角度,是政治常识还是经济常识)。另外做题时要结合题支,有三个步骤排除(错误项)、去除(不合题意的项)、比较(既合题意,表述又无误的项)。其实开始是这些步骤需要严格的训练,但用熟以后就不必拘泥了。论述题一般都是材料题,审题要划分材料说了几层意思,然后综合材料的核心思想(这样最容易发现命题者的意图)。另外一定要看清设问的角度,到底是政治、经济还是哲学角度,诗文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办,还是三者都包括。需要指出的是,一般三条都写才能保证不失分。另外答案往往来源于四方面——课本原理及方法论、材料中的信息、自己平常见到分析某一类问题是常用的语言和知识点(比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语,书上没见过,但在分析新的经济现象是常用到)、时事性的语言(往往成为加分的条件)。政治是三门之中最注重时事的,因此需要我们广泛的阅读报刊,在这里我推荐《中学生时事政治报》。
  历史是一门使人聪明的学科。因为它让我们了解到前辈们的经验和教训,使我们做事时脑袋中充满了点子,也使我们少走了弯路。但历史不仅是有趣的故事,它更需要理性的把握。历史首先要解决识记的问题。识记不要被那么多的年号吓倒,记住大的历史阶段才是最重要的,当然重要的年代还是需要记的,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古人结绳记事,我们也应该借鉴这种方法。把整个历史当作一条绳,在这条绳上打结记事件,同时把握历史阶段特征(这才是历史中最重要的)。近年来的历史选择题有两种趋向:一是分析文物,这种题靠的就是一个逻辑推理,切忌脱离文物本身、凭空猜测;二是注重用文化来考察政治经济,这种题考的是历史阶段特征。历史论述题着重于辩证思维的考察(不管是对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评价,还是对民族主义的评价),这种题要注意表述的完整性(即采用总分式)。
  地理是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的有趣学科。地理题考不出新的内容,只要能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及常规问题的分析方法就可以。地理最注重定位,所以经常看地图非常重要,比如2004年的全国卷第36题,只要能分辨出是咸海,再联系到初中地理中亚部分的小字介绍,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因为它就是小字的变种)。地理题的第二个特征是重视区位分析,比如描述地理特征、分析环境优劣、怎样进行开发等。对于地理课本,自然地理的部分重在理解道理;人文地理的部分重在表述及逻辑;国土整治则是区位分析的典范,关键在于把握思维。
  应考的学问
  考生自然要面对高考。其实考试也是一门学问,有人还为此专门出书论述。我们首先应该端正对考试的态度。有的同学厌考,认为它像科举一样摧残人才。其实即便是科举也曾发挥过莫大的积极作用,通过科举上的人未必就是庸才。现在的高考比古代轻松多了,人性化的关怀很多。高考不是敲门砖,它具有教学导向和能力导向。为了应考,教与学都遵从考试大纲进行,由于考试大纲经过专家多次论证才修订,它就具有了科学性,所以依托考试大纲来进行教学也成为一种科学行为,它必定让我们增加的是有用的知识和能力。有些同学提倡素质教育,但目前还没有成型的素质教育方法和评定方法。那些厌考的同学大多是缺乏面对挑战的勇气罢了。如何考试?考前要保证睡眠和饮食,最好保持和平常一样的状态。考试过程中听好监考的指示。卷子发下来后先阅卷,做到统览全局。答题时,要做到“沉着冷静,胆大心细;稳而不慢,快而不乱”。如果实在很紧张,就想“我做的都是对的”,很有效,不妨一试。答题时也要注意次序,先易后难,比如英语,顺序为听力→单项→改错→作文→阅读→完型,不必拘泥于试题顺序。如果临近结束,你的难题还未做,停下来检查基础题(尤其对数学,因为基础题失分的不在少数)。每门考试后不要议论答案,因为一切已经结束,再讨论都无济于事。当然,平常的考试后还要注意总结,总结知识是否有欠缺,应考状态是否最佳,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救。
  作为过来人,最后我愿赠给面对高考的学子们几句话——
  · 青春的蕴涵——只有奋斗的义务,没有蹉跎的权利。
  · 手中的牌没打完,我是不会认输的。
  · 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
  · 没有过程的结果是不存在的,没有结果的过程是无意义的。
  ·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以这些话共勉、共进!
  奋斗吧,未名湖畔将闪现你的身影,博雅塔下将留下你的足迹!
  百年北大欢迎你的到来!

成功高考有学问:高考必然有规律(1)

  姓  名:师帅
  所在院系:北京大学元培计划实验班2004级
  毕业中学:陕西省榆林中学
  高考成绩:672分(2004年高考榆林市文史类第一名、语文单科第一名)
  时间如同渗入沙的水,如同乙醚。我们大梦还未醒来,过往却早已经流水般地逃走,两岸的山岩被冲刷成鹅卵,才忽然想起这其中的种种辛酸和喜悦。当我坐在理教在国关楼在文史楼,或者在电脑前电话边,某时某刻隐约想起旧日的梦,掸去灰尘,依旧在怀。只是有时放不开那种沉迷于心的感觉,让故事也悄悄睡着。大二了,朝晖夕阴春去秋来,总有些许沙子在漂游中落户在迷蒙中积淀,便决心要把它描摹出来。
  (一)昨天的昨天
  其实从小到大生活总好像在重复一样,有时甚至觉得毫无新意。父母对我的启蒙比较早,幼儿园之前我已经掌握了一些小学低年级才要求掌握的知识,虽然入学后对所学的东西并无多少好奇,但至少我很容易地拿到比较好的成绩。然后大概是因为基础比较好又有一些自信或者说是更加觉得考出高分是理所当然,总之出于这样的动力一直都非常顺利也比较轻松。课业负担不重,所以活动就很积极地参与,诸如书法、绘画、演讲等等竞赛都拿到过一些奖项。高年级时做了少先队的大队长,对我的自信心而言又是一次极大的鼓舞。
  升初中时我以县里第二名的成绩考入江苏省昆山市支持援建的昆山中学,各方面条件都还比较好。进校之后成绩也是稳定在年级前三位。学校很重视英语教学,我们的英语老师也是学校的副校长更是敬业,经常在课下进行辅导,班内英语水平普遍不错,尤其语法比较扎实,这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到中考时我再次考出县里第二的成绩。运气其实还不错,不过想起这两次都当第二并且不是输给同一个人总觉得有一点遗憾。初中学习还是主要以课本知识为主,拓展并不多,数学、化学竞赛也拿到了一些奖,但都不是太高的奖项。说起来初中时我的生活和小学并无多大改变,成绩好、一直是学校积极分子、态度乐观、重大考试都发挥不错。我在对这一阶段的回顾中经常把小学和初中划归在一起,简单而顺利;反过来说高中时生活开始有了很大变化,机遇和挑战更多,虽不算顺畅却让我收获了很多经验。
  (二)现实的破碎与理想的延续
  所谓现实的破碎是说那种对我而言的一帆风顺从高中开始变得疏远,当我发现我身边的人个个都很优秀都很刻苦,当我发现稍微的疏忽可能带来排名的显著变化,当我发现我还是以一种悠闲的态度对待并不乐观的现实的时候,梦开始醒了,自己的想法也开始逐渐走向成熟。我以年级第九名的成绩考入当时全市惟一的一所省级重点中学——陕西省榆林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