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24-重楼玉钥续编-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紫雪丹之类,愈遏而肿愈甚,倍难转动,淹缠日久,因清凉之剂频多,徒使血气亏,损脾胃颓败,而终不获验, 
尤忌用刀。若谓血实宜决之,希图侥幸必反成延烂,连及舌本,诚难疗救矣。此皆由不识本源,罔察虚实,拘泥 
于心火为患之误也。经云∶厥阴脉络于舌本,手足少阴之脉,皆系于舌,舌病殊不尽属于心,于此经文可见,亟 
宜详审,于平时以免临症之茫然无措也。按∶是症责在肝肾,或由七情抑郁,或嗜炙 之味,或由过饮醇酒,虽 
似火之有余,实因水之不足故也。有初起舌底暴肿,而外边结喉之旁亦肿如痰核,渐次转硬亦痛,或肿大如覆杯, 
而色不红,开首未服寒凉者,犹易治。若经妄投而肿处反成坚硬,便难疗矣。然治法只须重用六味地黄汤,大剂 
煎服,初起不过五六剂即除,何难之有哉? 


附录
属性:虬村黄泰兄尊堂年五旬余,舌底右边肿起如条,长寸许,色黄微痛,不便,饮食结喉。右旁亦肿,如痰核, 
软中觉硬。初来延医,左关微弦,投以黑逍遥散,吹以青雪丹,外敷白芥子、香附、贝母等末,继进以六味加归 
芍已痊其七八。因懒服药,迨及半月,兼气恼,而肿较甚,舌底肿处亦大,倍艰于食,即根据前法,毫不效验,乃 
更他医。用海藻、夏枯草、香附、川郁金、白芍、当归、牡蛎等味数剂,亦不见应,复来求治,而外肿更大,如 
覆杯硬,且拒按,舌肿稍拱起,因专用六味熟地加至六钱,嘱服十剂,竟至七剂,内外全消而愈。前于方中加归 
芍。即不效,六味之妙用,其义深矣。 
x又x 
上市程治堂封翁,素喜烟与烧酒同吃,岁己未年,届七旬,舌底两旁忽肿,初并不觉妨硬,渐医渐肿硬,渐 
妨言语饮食,而诸医犹皆执定心经蕴热,由于火酒与烟,有用导赤泻心者,有用黄连清心者,有用复脉饮加犀角 
者,有用生熟地、麦冬、玄参、连翘心、莲子心、灯心者,亦有用紫雪点者,延治一年,未见稍效,乃遇善于用 
刀者,硬将两边肿处切破,血流盈地,延半月竟殁。 


喉部经络
属性:咽喉 任脉至咽喉。督脉入喉。冲脉任脉会于咽喉。足阳明循喉咙。手太阳循咽。足少阳循喉咙。足厥阴循 
喉咙之后,上入颃颡。手少阴支者上挟咽。足少阳之别上挟咽。足阳明上循咽。足太阴合于阳明,上行结于咽。 
手少阴之正上走喉咙。手厥阴出循喉咙。手太阳循喉咙。足阳明挟咽之动脉。上焦并咽以上。 
嗌 足太阴脉络嗌。 
会厌 厌小而薄则发气疾其开阖利,厌 
大而浓则开阖难其气出迟。足之少阴络于横骨。终于会厌。 


舌部经络
属性:舌 舌者,心之官也,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故病在舌本。足少阴之脉贯肾系舌本。心主舌在窍 
为舌。升明之纪其主舌。足太阴连舌本散舌下。足少阴挟舌本。足太阴贯舌中。足少阴直者系舌本,足少阴贯舌 
下。足少阴之标在 与舌下两脉。足之少阴上系于舌。手少阴之别系舌本。手少阳之筋支者入系舌本。足太阴 
之筋支者别入结于舌本。上焦上至舌。厥阴者肝脉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器而脉络于舌本。其浊气出于胃走 
唇舌而为味。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齿牙经络
属性:齿牙 手阳明入下齿中。足阳明下循鼻外入上齿中。手阳明之别遍齿手少阳之筋支者上曲牙。足阳明循牙 
车。足太阳有入 遍齿者,名曰角孙,上齿龋取之。齿者骨之余也。 


口部经络
属性:口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脾主口在窍为口。备化之纪其主口,手阳明挟口。足阳明上挟口。足 
阳明出于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冲脉络唇口。 


唇部经络
属性:唇 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脾、胃、大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其华在唇四白。督脉环唇。足阳 
明环唇。足厥阴环唇内。口唇者脾之官也。 
唇舌者,肌肉之本也。 


项颈部经略
属性:项颈 督脉之别上项。督脉还出别下项。足太阳下项。足太阳循项。手太阳循项。手少阳上项。足厥阴循喉 
咙之后,上入颃颡。足太阳从膂上出于项。足少阴系舌本,复出于项。足阳明之别上头项。足少阴之筋挟膂上至 
顶。手太阳之筋,支者循颈,出太阳之前。手阳明筋直者,从肩 上颈。中央之脉督脉也。冲脉上者出于颃颡。 
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系后出于项中。 
喻氏有言曰∶不明十二经络,动手便错,况咽喉为关要之枢,故尤须明晰为要。兹于《类经》所集,咽喉、 
齿、唇、项、颈、口、舌诸经络附录于上,以备参考,庶临证不致茫然而无所措也。 


喉症白腐例言
属性:一是论发前人之所未发,为喉科提纲挈领,专指属虚伤燥立言,故证治在于肺肾,重以养阴清润为主,缘因 
治验良多,阅历不爽,乃不揣固陋,互参而详辨之,俾患是疾者,咸登寿域焉。 
一凡病无不感于六气而是症亦然,缘六气之中,惟燥之治最难,况乎燥金之发于喉,白为尤难,故集中专论 
伤燥之虚而不及诸候之实。其余五气感发者,俱易于辨治,或表散辛温,或寒凉清降,以及吐下等法,随治自愈, 
安用哓哓致辩哉? 
一唯晓六淫之气为患,殊不知六淫之外犹有七情忧郁,郁久而为热,为内伤,值燥金之令而发者,或本质水 
亏,因嗜食辛辣炙 之味以致者。然则此二者,宜表散乎,宜清降乎,宜辛温吐下乎?抑又作为伤寒伏气乎,乃 
不于证之属虚、属实、属寒、属热、属燥,详察而确别之,徒执一症名为空谈,何异风马牛之不相涉也。为人司 
命者,贵于临证识治,权变活泼 
为要,不在纷纷,徒以名目炫惑也。至于小儿,虽无七情忧郁,然每由先天不足,金水失养者,亦易于伤燥也。 
一伤寒伏气,考之诸书及《医学心悟》,名为肾伤寒,谓其非时暴寒伏于少阴,寒气抑郁,内格阳气,始初 
不发,旬日乃发,上行于咽门经会之处,寒热相搏而成,咽痛脉息微弱,后必下利,当以辛热药攻其本病,顺其 
阴阳,则水升火降而咽痛自己。按∶此即少阴喉痹症也, 非喉白之属可知。若谓伏气,惟伏寒、伏暑、伏火、 
无容别辨,至于伏燥、伏风、伏湿,其义牵强矣。即如喻氏、陈氏大辟惊风二字命名之谬,其理可推,又何必穿 
凿命名,附会其说乎?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者,即此理也。 
一羌活,乃足太阳膀胱经药,直达肌表,于喉症非宜。且十二经中,惟足太阳膀胱之脉,上额交巅,络脑, 
下项,循肩膊,挟脊,抵腰,结于缺盆。不循咽喉则喉患,非太阳膀胱之属明且着。况喉白之属虚燥,尤非羌活 
所宜投也。喻氏曰∶不明十二经络,动手便错,乃有以羌活为能事者,不论虚实,一见发热,动辄用之,只皆因 
平日不肯详细参审而随手写惯耳。殊不知其利害,以致贻误者多矣! 
一是症每误于不辨虚实,忘用表散寒凉者多。又因听信旁言指引,专科高明,遂遭固执之方之害者,更多也。 
一初起未服表散寒凉及升发攻下苦降药者,易治。虽属燥金,而肺肾未伤,只从本缓治当渐愈。 
一有医每遇症,无论虚实轻重,豫存自己地步,便云此症极险,万难着手,以为交代在先,如是任意妄施, 
动手乱挑乱刮轻则致重,重则致危,莫可挽救,此乃不因病死多因治死耳。及至后患者,仍复如是疗之,终不悔 
悟,以致一家数口,皆遭是 者,不可胜数。因而清夜思之,无以塞责,乃声言假白腐可疗,其真白腐证,万无 
一生,如此不学无术之辈,犹有为其所惑而深信不疑者,不亦谬乎! 
一因畏熟地如砒石,及庸医诽谤之非,竟 
将功亏一篑之际,复为寒凉攻下,而突变舌黑如墨,气喘音哑,目直口张,以成败症者比比。此本属易治不死之 
症,乃遭庸医而竟杀之,殊深痛恨耳! 
一《医门法律》,首列医之罪过二十有五条,夏卓溪铁镜着有九,恨讵医道之难明,不特罪过日多而为恨, 
亦益增广也。为仁术者,当如是乎。 
一临证贵于望闻问切之际,审察周详,机巧灵变,则一切自无贻误。经云∶望而知之者,上工也。凡小儿伤 
燥发为白腐者,面色必 白带青,鼻声粗塞,手尖必冷,右脉必数大于左,或两脉俱数无力,其肺肾阴虚无疑。 
先一望而消息已得再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