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24-重楼玉钥续编-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燥发为白腐者,面色必 白带青,鼻声粗塞,手尖必冷,右脉必数大于左,或两脉俱数无力,其肺肾阴虚无疑。 
先一望而消息已得再证之以脉,而虚实立判,殊不难于施治也。何其忽略,而不审辨,概用清降泻利法,执定刷 
板呆方,安得使人不夭枉耶?是故夏卓溪曰∶医有十三不可学也,一下愚之人,必无慧思不可学,一固执之人, 
必难融通不可学,纵使熟读《灵》、《素》,博览群书,徒于稠人中谈论,觉无人可及,一经临证,则旧态复萌, 
仍系故套呆方而已,不啻于大涅 经旧医客医之说。夫旧医之治病,不别风热寒温,悉令服乳药,禁用客医之厉 
药。由是观之,虽谒大自在而求之,岂可得耶! 
一是证,或曰土凝霜卤是也。考之《素问》运气篇五郁之发,论曰∶金郁之发,天洁地明,气清气切,大凉 
乃举,草树浮烟,燥气以行, 雾数起,杀气来至,草木苍干金乃有声,山泽焦枯,土凝霜卤,怫乃发也,其气 
五。又曰∶燥胜则干。阳明所致为收,为 雾。金燥受邪,肺病生焉。阳明燥化,施于厥阴。阳明所致,为烟 
埃、为霜、为劲切、为 鸣。阳明所致为燥生,终为凉(注云)。金位之下,火气乘之,故阳明生凉,终为燥 
也。又曰∶火郁之发,有土浮霜卤。 
愚按∶喉白形色如酒坛中倾酒时浮出白腐一般,此由热郁于内,从湿生焉。因坛中沸热之气闭闷不得泄,阴 
气凝,则 雾浓,即土浮霜卤之义。此热郁之属,而非燥生也。夫燥 
为肺金之本象,值阳明之令,感发而燥益甚,是以土凝霜卤,由燥气行,故山泽焦枯,土面凝白,卤结为霜。其 
发也,在气之五以土凝霜卤较论近是,是亦缘本于燥也。然则论治当养阴清润乎,不当养阴清润乎?乃有明知为 
土凝霜卤,而临证仍复,茫然用药,尚习故套,是诚何心哉!若谓从俗易于近人并为行,道之法门,其如苍生何 
吁?为人司命者,能无恻隐之心乎? 
一肺实可泻,肺虚则断不可泻。白腐发于燥者,实由肺虚而致之也,故桑白皮、马兜铃之类,毫不可犯,用 
之速其殆矣。皆因医者,囿于所习,不肯于肺虚处考究,执定为蕴热实症治之,以此每多致误。虚实之辨,毫厘 
千里,焉可忽诸。 
一小儿阴虚,非谓血分之阴虚,乃真阴肾水之不足也。真阴之不足,由于赋禀之故耳。况今之禀受十有九虚, 
而所因实亦缘气化之薄,故燥症多本于水亏,且燥为肺金之本象,若金水相生,得浚其源,而安其流何燥之有? 
纵值燥令,亦无所伤,是燥之袭虚皆由真阴不足而致之也。试思论治当如之何? 


论白腐证
属性:喉间白腐一证,俗名白菌,即白缠喉是也。廿年以前,此症患者尚少,迩来染是疾者甚多,每为误治而夭者, 
不知凡几,深可悯也。凡大人患此症,犹易施治,惟小儿为尤难。盖因其幼小体质薄弱,脾肾不足故也。是以小 
儿之白腐证,多于大人,必且传染,若治之不善,易于次第夭伤,甚至一家数口皆遭是 。按∶此症由肺肾阴虚, 
因以感受天时,燥金之气,即伤燥之候也。或云∶伤寒伏气者,非也。有云少阴慢喉者,亦非也。又云疫疠烂喉 
者,更非也。但初起有发热与不发热之别,有热者重不热者轻,即起初发热,亦切不可发表,若认作外感发热, 
用羌独活、秦艽、荆芥之类,一经表散,而燥当更盛,其白腐愈蔓,其热亦愈炽, 
鼻孔必转塞不通,甚至音哑,打呛气喘等症俱作,而不可救矣。张会稽曰∶火得升散而愈炽。沈金鳌曰∶凡喉风 
诸症,总不宜发表,何况白腐之属燥乎?是以发表与寒凉之品,毫不可犯,执认肺胃蕴热,又兼风邪,必先表散 
以为层次治法,定然贻误不浅。即如牛蒡子、射干、山豆根,本草虽载其能清利咽喉,解喉痛,桑白皮、黄芩泻 
肺热,桔梗开提肺窍,僵蚕解喉痹痛,以上诸品,皆系疗咽喉要药,惟白腐一症,最不相宜,倘妄用之,必变音 
哑打呛气喘而不救若执而不悟,复认为肺热闭塞,再投麻黄、枇杷叶、石膏、犀角、羚羊角、马兜铃等味,即变 
胃烂发 而毙矣。至于喉科所论,拦定风热,攻上不下之语,及用紫正散以角药探吐,又有因未大解,遂用生大 
黄、玄明粉以下之,更速其死,是皆未探其源也。 
凡症有寒热虚实之别,惟有白腐一症,虽有寒热属实者绝少,而属虚者多。若初起见喉两旁红肿而后起白者 
属实,中兼虚为易治,或误用表散及吐下法,其症必淹缠日期,及至重用养阴而后得渐痊可。若属虚证,值阳明 
燥金之令而汗吐下三法及雄黄解毒丸、紫金锭等劫夺之剂,一经妄投,诚难救矣。 
凡初起喉间不红肿即有白腐,或浓或薄,或有如稠糊及发热者,乃最重之候。其源责在肺肾阴虚,其脉必浮 
数无力,手尖必冷,切不可投以表散及寒凉之品而治,法务须养阴清润,始不致误。总之,认定一燥字主治,乃 
活人心法也。每见误治者,必变音哑打呛,鼻塞痰响,气喘而殒,其为肺肾之属可知。知非肺胃风热,外因之邪, 
益可知也。或论既属肺燥而致,则喻嘉言之清燥救肺汤,与夫古方之泻白散,最该对症,殊不知救肺汤中有石膏、 
枇杷叶、阿胶,乃清肺实之热,其泻白散系驱肺气之逆而泻气之有余,惟是白腐症,乃由肺虚感受燥气而发,故 
此二方俱不相宜。若果肺气实者,无是患也。且历按是症,发于春秋二季,值天时亢阳之际居多,当炎暑夏令竟 
少而冬燥亦有之,总由燥金之为患。然六气之中,惟治 
燥最难,而况发于咽喉白腐之燥乎?当知此燥之为患,与他燥火诸症不同。书云∶燥为六气之一,肺金之本象也。 
受热则燥更从火化也。燥在内则津少,烦渴在上则咽焦鼻干,盖金为生水之源,金被火烁,肾水失其源矣安得不 
五内炎蒸?脏腑燥烈,虽似有余,实为不足。经云∶秋伤于燥,上逆而咳,发为痰厥。可见上虚必亏于下,子母 
不能相生故也。又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又曰∶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冯楚瞻曰∶涸者无水液 
也。干者,不滋润也。劲者,不和柔也。皴者,皮肤启裂也。涩者如诸物湿,则滑泽,干则涩滞,是皆爆金之化。 
然燥之标由于风与火,而燥之本实根于脾与肾,盖脾精不能转输,而阴精不能上奉,所以肺失化源,自见其象耳。 
故幼稚本质,脾胃及肾不足,感燥气而发是症也。是以治宜生津养阴,滋润为主,岂可妄施表散,而继以寒凉者 
乎?稽之方书本无白腐之证,尚无是症论说,迩来患此者甚多,及至传染难已。犹之痘疹,汉建武以前,并无论 
到,至宋钱仲阳立说,相传而今之白腐证,亦如痘疹,随时感召而发,此亦天气悬殊之故也耶!惟是今时幼稚, 
禀受怯弱,娇养柔脆,先天不足,肾阴未充者,恒居多数,钱氏独具卓识,创论以六味,调治小儿,培阴以配阳, 
其义甚为深远。若小儿一患白腐,肺肾必然两虚,生化之源遂失,水竭则肾涸,肾涸则下泉不钟,而阳盛于上, 
其燥益炽,斯喉痹音哑痰结烦躁打呛等证作矣。 
书云∶肺为诸脏之华盖,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咽主地气,喉应天气,属干金,为肺之系。喉以纳气, 
故喉气通于天,咽以纳食,故咽气通于地。又肺开窍于鼻,肺气通于鼻,鼻主天气。又精气通于天,故值天时燥 
气之令即从鼻入而肺先受之,轻则发咳不已,重则发为白腐之患也。且肺为清肃之令,宜降而不宜升,况邪之所 
凑,其气必虚,凡肺气充实者,故无是患也。要知诸气 郁则肺气必大虚,若泥于肺热之说,投以升提及泻利之 
剂,反从火化而燥愈炽亡,可立待耳。是以桔梗一味,首在 
切忌,古人虽以甘桔汤治诸喉患,是取其宣肺之壅实,断非指燥气之喉症也。今人不思其法,徒执此方为治喉要 
药,殊不知是症非喉病也,乃肺燥发现于喉也,若泥以喉风诸药治之,安得不误苍生者乎?第此症不易冒昧从事, 
务于喻氏及张氏《医通》与冯氏《锦囊》所论燥症门条中参究而领会焉,庶几无舛误耳。 
或曰∶尽系六淫之气为患,本属不治之症。又云∶真白腐症亦不可治。假白腐可疗,此掩饰之,词混入听闻 
之语耳。凡病兼外因无不感于六气,非独白腐一症也。若谓六淫之气皆蕴蓄于内而发,则无是症,亦无是理也。 
盍专指一燥字施治,则得之矣。至于真假之辨,尤属荒唐,惟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