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23-本草纲目拾遗-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潜山产善术,以其盘结丑怪,有兽之形,因号为狮子术。 西吴里语∶孝丰天目山有仙丈峰 
,产吴术,名鸡腿术。入药最佳。百草镜云∶白术一茎直上,高不过尺,其叶长尖,傍有针 
刺纹,花如小蓟,冬采者名冬术。汁归本根,滋润而不枯燥,却易油,不能止泻。春采夏采 
者,藏久虽不易油,却枯燥不润,肉亦不饱满。凡收术须阴干勿晒,晒则烂。野术形小,芦 
梗细硬,皮细。若芦软而粗,即种术矣。又有象术,系台术中捡出如野术者,但切开有晕纹 
。台术虽种而不用粪,故不肥大,服之不胀。倘野术难得,此为稳。安徽宣城歙县亦有野生 
术,名狗头术,亦佳。又一种系取野术种,灌以粪,形虽大,皮却细紧,出樟村,较徽省种 
术稍好。今人论野术云∶黑土者真,不知土色各处不同,不可执一而论。又云∶小者真,然 
老山货年久亦有大者。又云∶有朱砂斑者真,不知于术亦有无朱砂斑者。据土人言∶产县后 
山脉,及黄塘至辽东桥一带,西流水四十里地之术,方有朱砂点,他处则无。但野术入口, 
甜味虽重,气极清香,自不同也。总以白为佳,以润为妙。 叶天士本草云∶浸刮,饭锅上 
蒸晒如枣黑,黄土炒,为中宫和气补脾之药。 本经逢原云∶云术肥大气壅,台术条细力薄 
,宁国狗头术皮赤稍大,然皆栽灌而成,故其气浊,不若于潜野生者气清,无壅滞之患。入 
风痹痰湿利水破血药,俱生用。然非于潜产者,不可生用也。张观斋云∶今有一种野术,深 
山处必有,形如于术,切开有朱砂斑,香而不甜,细考其味,亲见其苗,乃天生之苍术也。 
因久无人采,故大而宛如于术。大凡术以火焙干者,味必苦。生晒者,味必甜。台术以及各 
处种术,皆于术所种而变者,功虽不如于术,服亦有验。今于术绝少,市中皆以仙居所产野 
术充于术,功亦相等。 辛亥五月,有客自青田县来,带有天生术,大小如一,约重两许, 
俱生者,未经日晒干焙,若干之,可三钱许。其术形俨如仙鹤,翅足皆具,亦有长颈,颈皆 
左顾,一一相似,无作磊块形者。询之云∶此术不生于土,所生之地,系青田边境,有一山 
,山有石壁,壁上每年生此术二三十斤,不能多有。 吾杭西北山近留下小和山一带地方, 
及南尖峰翁家山等处,皆产野术,气味香甜,生啖一二枚,终日不饥。生津溢齿,解渴醒脾 
,功力最捷。切开无朱砂点,肤里腻细,而白如雪色,名曰玉术。又呼雪术。亦不易得,入 
药功效,与于术等。较他产野术尤力倍也。甘补脾,温和中,补气生血,无汗能发,有汗能 
止,开胃补脾,则能进饮食。去劳倦,止肌热,化症癖,和中能已呕吐。定痛安胎,燥湿, 
利小便,生津液,止泄泻,化胃经痰水,理心下急满,利腰脐血结,去周身湿痹。凡下焦阴 
气不脱,上焦阳气骤脱者,无力用参,重用野术,大能起死回生。用糯米泔浸,陈壁土炒, 
或蜜水炒,人乳拌用,炒黄不宜焦,焦则无力矣。熬膏更良,禁忌同白术。 
代参膏∶杨春涯验方∶于术十斤,白米泔水浸三昼夜,洗净浮皮,蒸晒十次,有脂沾手 
为度。切片熬膏,一火收成,滴纸不化。用白茯苓十斤,舂末水飞,去浮,只取沉者,蒸晒 
十 
治虚弱枯瘦,食而不化,用于术酒浸,九蒸九晒一斤,菟丝子酒煮吐丝晒干一斤,共为 
末, 
四制仙术散∶治盗汗不止,此药入神,于术四两,分四制,一两黄 煎汁炒,一两牡蛎 
粉炒 
,一两麸皮汤炒,一两石斛汤炒,只取术为末,服三钱,粟米汤下。 
各色痢疾∶传信方∶于术一两,老姜一两,当归五钱,水二碗,煎好,露一宿服,自愈。 
保胎丸∶良方集要∶茯苓二两,条芩一两,于术土炒一两,红花一两,没药三钱,制香 
附一 
两,元胡索醋炒一两,益母草去根一两,共研末,蜜丸桐子大,早晚白滚水服七粒,不宜增 
减,戒恼怒劳伤,生冷发气等物。凡遇腹痛腰酸作胀,即宜服之,成孕三月,即服起,直至 
足月,不但保胎,即临产亦可保易生无恙(方内红花元胡索二味,皆是行血滑胎之品,分两 
太重,每味只可二钱,方合本方君臣,用者详之)。 
三日疟∶古今良方∶九制于术一斤,广皮八两,熬膏,用饴糖四两收。 
又方∶专治四日两头或一二年至三四年不愈者,或愈而复发,连绵不已者,用于术一两 
,老 

卷三草部上
北云术
内容:边塞志∶产辽东口外五国城等处。此术初生土中,并无枝叶,生于暗地者多,城北最盛, 
天 
气晴和,则掘地求之可得,色如枯杨柳,大小如箸,蔓延数十步,屈曲而生。此地病患无药 
物,凡有疾者,煎此术汤服之,自愈。又可占病患之吉凶,若煎沸数次药浮者,病即愈。半 
浮半沉者,病久不愈。土人以此验之。 
治风寒伤食一切病。 

卷三草部上
南连
内容:x仙姑连 天姥连附x 
一名土连,浙温白金华山中俱有之,出处州者,名处连。以形大毛轻者好。性较川连尤 
寒。 
北人市去为马药。 百草镜∶土黄连二月发苗,根叶与羊蹄大黄无异,但短小耳,三月抽茎 
,高有尺许,花细成穗,结实初青后红,子藏棱中,夏至后枯。出浙江者,名慈连,安徽宁 
国府宣城出者粗肥,名宣黄连。 
性寒而不滞,入膏丹用最良。 
吉氏家传∶血痢,用宣连为末,以鸡子搜作饼,炭火 令通赤,盖定勿泄气,候冷研细 
,空 
宣州路也。 

卷三草部上
仙姑连
内容:出台州仙居县,邑人相传吴魏时蔡经居此,故以名邑。王方平曾偕麻姑降其宅,今遗址 
犹存 
,其地产黄连,粗如鸡距,皆作连珠形,皮色青黄,光洁无毛,味大苦寒,折之有烟,色如 
赤金者佳。疗火症更捷于川产者,马药非此不可。 

卷三草部上
天姥连
内容:出天台,皮色鼠褐,略有毛刺,味苦,入口久含有清甘气。 
大泻心火,性寒而带散,故治目症尤效。 

卷三草部上
水黄连
内容:川中一种黄连,生于泽旁,周身有黄毛如狗脊毛状,名水黄连。颇细小,医家不知用, 
布人 
以之伪充真川连出售,惟祝氏效方用之。 百草镜∶水黄连打箭炉出者,形细长,少硬刺, 
较重于他连,以皮肉带青色者为佳,出小西天者,色黑有毛者佳,无毛光黄者次之。 
治鼻疳∶用百部三钱,切片,晒干炒,取净末二钱,地骨净炒二钱,五倍子炒,黄柏炒 
,甘 
愈。 

卷三草部上
马尾连
内容:出云南省,药肆皆有之,干者形如丝,上有小根头,土人盘取之以市。 
性寒而不峻,味苦而稍减,不似川连之浓,性能去皮里膜外及筋络之邪热,小儿伤风及 
痘科 

卷三草部上
浙乌头
内容:x即僧鞋菊x 
此乃乌头之产于浙地,钱塘笕桥人种之,市为风痪药,近日人家园圃亦有之,名鹦 菊。 
又 
追风活血,取根入药酒良。 

卷三草部上
霍石斛
内容:x五色石斛附x 
出江南霍山,形较钗斛细小,色黄,而形曲不直,有成球者,彼土人以代茶茗,云极解 
暑醒 
脾,止渴利水,益人气力。或取熬膏饷客,初未有行之者,近年江南北盛行之,有不给。市 
贾率以风兰根伪充,但风兰形直不缩,色青黯,嚼之不粘齿,味微辛,霍石斛嚼之微有浆, 
粘齿,味甘微咸,形缩者真。 百草镜∶石斛近时有一种形短只寸许,细如灯心,色青黄, 
咀之味甘,微有滑涎,系出六安州及 州府霍山县,名霍山石斛。最佳。咀之无涎者,系生 
木上,不可用,其功长于清胃热,惟胃肾有虚热者宜之,虚而无火者忌用。 年希尧集验良 
方∶长生丹用甜石斛,即霍石斛也。范瑶初云∶霍山属六安州,其地所产石斛,名米心石斛 
。以其形如累米,多节,类竹鞭,干之成团,他产者不能米心,亦不成团也。 
甘平微咸。陈廷庆云∶本草多言石斛甘淡入脾,咸平入胃。今市中金钗及诸斛俱苦而不 
甘, 
性亦寒,且形不似金钗,当以霍斛为真金钗斛。 清胃除虚热,生津已劳损,以之代茶,开 
胃健脾。功同参 。 定惊疗风,能镇涎痰。 解暑,甘芳降气。 

卷三草部上
五色石斛
内容:云南志∶产禄劝州普渡河濒江石壁间,色绀红者佳。 
疗胃热,益虚羸。 

卷三草部上
银柴胡
内容:经疏云∶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