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的美国战略+[美]+肯特·格林菲尔德-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不打这场战争。他研究了这些战略计划,将它们束之高阁,既不点头也不摇头,尽管他后来把这些战略计划的基本原则作为自己的原则。他以显示力量进行威慑的政策,是一场代价很大的赌博。这场赌博输掉了,1941年12月7 日,我们陷入了一场两线作战的战争。军事专家们曾经警告过罗斯福先生,我们没有做好打这样一场战争的准备。但是主要由于罗斯福先生,我们才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破天荒在参加战争时有这样协调一致的战略计划。同样由于他的主动精神,陆军和海军在1941年秋就制定了战时生产计划,即所谓“胜利计划”。这项计划是为了使美国和英国即使在苏俄被迫退出战争的情况下也能够打垮轴心国和日本,迫使它们投降。“霓虹5 ”计划——1941年12月7 日付诸执行的陆海军战略计划——以卓越的预见性拟定出战略计划的大纲,后来同盟国按照这一计划把战争进行到了最后胜利。而“胜利计划”则估量了将用于支持这项计划的美国工业的庞大生产能力。   
  战争时期 
  可以这么说,那些研究罗斯福先生的学者们强调他不愿意干预他的军事参谋长们,指的不是战争时期,而是宣战以后的时期,即珍珠港事件后的三年半。乍看起来,这个时期除了一两次明显的例外,似乎罗斯福先生不曾插手军事机器,而且肯定地说,他对制定美国战略所发挥的影响远不如邱吉尔先生对制定英国战略所发挥的影响那么大,从而对盟国战略的影响也是如此。 
  与邱吉尔先生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随着美国的参战,罗斯福先生似乎满足于让他的军事参谋长们遵照他的一般指导和批准,放手制定他们自己的战略计划,而他只在极少的场合才出面干预,这种场合他就作为对立观点的调停者出现。邱吉尔先生与此不同,他以著名的口才积极地为他的战略方针辩护,不仅如此,他还为他的战术方针、武器、装备以及英国在陆上、海上和空中的军事行动的其它每一个方面辩护,并且日日夜夜、时时刻刻都把这一切强加给他的政府同僚和战场指挥官们。   
  罗斯福先生的决定性干预 
  这样对比很容易过头,因为这种对比与记录在案的事实不尽一致。在罗斯福压制他的参谋长们的二十多次( 而不是舍伍德所说的两次) 事例中,有半数以上是发生在1942、1943和1944年。这一估计还不包括如下情况:参谋长联席会议由于知道不会得到罗斯福先生的支持,因而主动放弃向他呈报某项代表他们最佳军事判断的计划。 
  如果说罗斯福先生比人们直接看到的更积极地控制战争的实施,那么主要是在1942年和1943年,这样说是真实的。1944年到1945年期间,他是百分之百的支持参谋长联席会议,只有一次重要的例外,那就是1944年10月解除史迪威将军的职务。就1944年到1945年来说,也仅仅是就这个时期来说,人们可以同意埃尔曼教授的看法:“白宫形成的美国战略,同以前五角大楼形成的美国战略如出一辙。” 
  1942年到1943年期间,罗斯福先生曾在四项重大决策上推翻过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判断: 
  1 .1942年7 月的“火炬”决策; 
  2 .1943年3 月,罗斯福决定把一批美国舰艇拨给英国,以支持它每年以二千七百万吨的速度从海外进口非军事物资; 
  3 .他在1943年5 月“三叉戟”会议上出面干预,以缩小横渡海峡进攻的规模; 
  4 .1943年11月,他在开罗会议上决定取消“海盗”计划( 在孟加拉湾发动两栖进攻) ,以支持1944年的缅甸战役。 
  1942年7 月,罗斯福先生关于“火炬”行动的决策,把美国当时所有的军队,包括4 月以来陆军部为1943年进攻欧洲大陆而海运到英格兰去的部队,都用来进攻北非。这项决策改变了美国军事政策原定的方针,并且确定了1943年期间必须制定的美国战略的轮廓。 
  1942年3 月,参谋长联席会议为了打败德国,提出了把盟军部队集结于英格兰,以便在1943年春发动大规模横渡海峡进攻的计划。罗斯福先生采纳了这项计划。同年4 月,英国也采纳了这项计划,并开始准备。但是,这项计划还包括一项附加计划,即“大锤”计划,对此,英国人立即表示怀疑和不安。“大锤”计划是盟军预定于1942年9 月发动的一次武装袭击。这次袭击预定在出现下列两个重要条件之一的情况下实施:(1) 如果俄国人行将崩溃;(2) 万一德国人出现崩溃的种种迹象。英国人断定“大锤”计划是盟军经受不起的一次冒险,并且收回了对这一附加计划的支持。在这个问题上,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处于软弱无力的地位,因为拿去冒险的大部分部队将由英国人提供。但是,他们仍然坚持,而结果是陷入僵局。7月,罗斯福先生打开了这个僵局。他派马歇尔将军、金上将和哈里·霍普金斯到伦敦去,指示他们同英国人达成一项协议:或者按“大锤”计划行动,或者按某个其它计划让美国地面部队主力于1942年底以前在欧洲投入战斗。他在这些指示上的署名是:“总司令福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大锤”计划( 英美关于战略的协议在这个计划的岩石上碰得粉碎) 是美国计划的一个次要组成部分。美国参谋长们所要求的,首先是1943年春对德国进行一次全力以赴的横渡海峡进攻。英国人毫无保留地承担了这项义务。为什么当时美国人坚持“大锤”计划是必要的呢?看来明显地是由于罗斯福先生早在1941年12月就已表明,并一再重申,他想要美国地面部队在1942年年底以前在欧洲投入战斗,而除了“大锤”计划以外,参谋长联席会议提不出可以接受的其它方案,以满足罗斯福先生的要求。“火炬”计划是英国人可以接受的方案,但不是美国战略家们所能接受的。罗斯福先生却下令采纳这项计划。不久就发现,他这样做是挖了1943年“围歼”计划和“大锤”计划的墙脚。 
  这是否意味着总统是半心半意地( 如果不是虚情假意的话) 支持美国的计划,并且从一开始就赞同邱吉尔先生的地中海战略,而不赞成1943年从英国发动进攻呢?史汀生先生是这样认识的。他写道,这( 地中海战略) 是总统“心爱的私生子”,而且他暗示说,是邱吉尔先生把它搁到罗斯福先生门口的。但是除了史汀生先生的说法以外,缺乏更加令人信服的证据,因而没有理由认为罗斯福先生是虚情假意地表示支持“围歼”计划。他曾派遣马歇尔将军和哈利·霍普金斯于4 月份到英国去说服邱吉尔接受这项计划,同时他在国内放手发挥他的权威,把在英国集结部队一事置于优先地位。 
  罗斯福先生公开表示的立场是:如果1942年美国地面部队主力在欧洲的进攻行动,与为在1943年发动攻势而集结部队这两个目标互相冲突,那么前者应处于优先地位。必须记住,在1942年的情况下,罗斯福先生坚持这一点是关系到美国人曾保证忠实执行的联盟战略的基本原则之一,即德国是头号敌人。罗斯福先生身为一个精明的政治家不会看不到这一点。1942年对日战争是美国公众同仇敌忾的战争。只有当美国部队在欧洲战场与敌人搏斗的时候,才能指望反对轴心国的战争得到民众的强烈支持。 
  在五角大楼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想法,认为罗斯福先生用英国人的思想来代替美国的战略方针。这一点发展成了这样一个概念,即他接受了一种非决定性的包围战略,摒弃了从英国对德国实施直接打击的战略。1943年5 月“三叉戟”会议上,甚至在这以后,美军参谋长们感到他们必须重新赢得总统对直接打击战略的支持,进而确保他的支持坚定不移。但是要说他曾经背离过这项战略,只有参谋长们的忧虑是唯一的证据。当1943年这一战略具备了成功的条件时,他运用其影响来支持在1944年春付诸执行。而他的军事顾问们却及时认识到了推迟执行的好处。1943年春,英国发动大规模进攻,他将把全部家当孤注一掷。而推迟执行则有助于制定一项更加适合全球性两线作战的美国战略,后来这项战略几乎导致了对日本和德国的同时胜利。 
  罗斯福先生用他自己的战略代替他的军事参谋长们的战略,最著名的一例是“火炬”计划。他拒绝他们的判断,决定克服英国人的进口危机,这一点直到最近才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 
  尽人皆知,战时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