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生病凭什么 作者:原是流民-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摸一下手或脚,如果他全身苍白、冰凉、发冷汗——不管护士报的数值怎样,你一定要先把他当成是循环系统有问题的危重病人来对待!
  总结一下,你试着当一下医生,可以这样判断身边的人是否有生命危险:步骤1:看神志(喊名字,摇身体,扇耳光);步骤2:看呼吸是否急促、全身是否发紫(或口唇、手脚是否发紫);步骤3:看循环,是否全身苍白、冰凉、出冷汗。
  如果你把握不准;那对方一定是危重病人,不管是不是,你先当危重病人处理,因为——你不是医生。
  二、心肺复苏术(1)
  1。无论如何得坚信奇迹我在医学院算不得是好学生,甚至连教诲我的老师的姓氏也没能记好,但有些课还是历历在目,印象最深的是一堂关于药物过敏的课。
  教授在课上讲了一个他亲历的病例,大致是他在中山医附一院读博时,科里收了一个青霉素过敏的女大学生。之前她感冒发烧了,她的父亲——一个世上最悔恨走上行医这条路的乡村医生(我认为是这样的),从他众多的棕色广口瓶中掏出了几片青霉素类药片,让她服下了。等这位可怜的父亲抱着心爱的女儿出现在重症室时,她已停止了呼吸,当医生向这位父亲表示已尽力时,他撞破了重症室的玻璃门,推倒了几个试图阻止他的护士,坚信奇迹的他亲自对女儿行心肺复苏。一个多小时后,他也昏迷在病房。在这期间,他呼唤着女儿的小名,在泪水中努力地坚持着尽量准确地行心肺复苏。所有的医护人员(包括我的老师)都含着泪在他旁边等待奇迹。可惜的是,奇迹并没有出现。
  奇迹没有这么多,这是真的,但心肺复苏却给了人类很多奇迹(尽管没有给那位最痛不欲生的父亲)!相信我,学会它并不是很难,尽管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不会用上,但你应该要懂!因为当心爱的人闭着眼躺在你怀中,你不能只是紧握着他(她)的手、热泪盈眶!在泪水中垂首一吻或挣扎着挪过去双手交织在一起,这些是三流的言情电影才干的事。相信奇迹,相信可能,正基于此,才有了人类现在的医学成就!
  PeterSafer于1958年发明口对口人工呼吸,因为简单易行、潮气量大而被确定为呼吸复苏的首选方法;1960年,WilliamKouwenhoven等发表了第一篇有关胸外心脏按压的文章,被称为心肺复苏的里程碑。口对口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按压的结合,配以体外电击除颤法,构成了现代复苏的三大要素。而对于你,一个非专业人士,心肺复苏就可具体归结为“ABC”:气道(Airway),呼吸(Breathing),循环(Circulation)。
  2。危急关头你应该这样干假若很不幸,你的亲人突发地在你身边没了呼吸、没了心跳(我也希望这事不要发生在你的身上),那请你赶快行动!奇迹不会等你表达完了悲痛和爱意后才从容降临。
  你要做的是马上检查下病人发生了什么事(不要超过10秒),大声叫他(如果你想,也可扇他一耳光),看病人有没有反应。假若没有,趴下来听一下病人有没有呼吸,也没有的话,这时你应该一方面声嘶力竭地喊出“来人呀!救命啊!”另一方面指挥他人打急救电话。打电话的人要镇静,不要慌张,并准备回答以下问题:(1)简洁地描述病人所处的位置,以便让医护人员能在最短的时间到达;(2)事故发生地的电话(手机)号码;(3)发生了什么事,是病人心脏病发作还是交通事故;(4)病人的人数和一般状况;(5)已给病人进行何种急救措施;另一方面,马上使病人仰卧在坚固的平(地)面上,立即行心肺复苏(CPR)。
  3。心肺复苏术的三大手段(1)开放气道(Airway)昏迷时,人的舌头会下坠,容易把自己的气道堵死(你看,“长舌”的人连自己也害)。可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并清除病人口中的异物和呕吐物。方法是一手放于病人前额,用手掌把额头用力向后推,另一手的掌心放在病人下颏骨处,使其牙关紧咬,下颏向上抬(复杂吗?好吧!记得电视里的某某衙内是怎么调戏良家姑娘的吗?捏住人家下巴向上抬,对了,你只需同时用手掌把病人额头往下压)。
  (2)口对口做人工呼吸(Breathing)我看过不止三部愚蠢的喜剧讲述男主人公幻想着在经过精心设计的危险情形下,得到对心爱的姑娘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机会。不过请相信我,即使是急救医师,他得到这样浪漫的机会也不多。对于病人而言,这绝对是极其严肃且性命攸关的大事。如果你已经对病人做了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那么紧接着趴下去听一下病人的鼻里有无气息。如果没有,就捏住病人的鼻子,深吸一口气,用你的嘴完全罩住他的口,缓慢吹气,要确实看到他的胸部有随着你的吹气而起伏,每次吹气持续2秒钟,然后把手和嘴移开,让病人自己完成呼气动作,频率约10~12次/分钟。
  (3)心胸按压(Circulation)
  在行口对口呼吸的同时,你还要观察病人的反应,他醒了吗?在挣扎吗?当然你能够专业到可以判断病人颈动脉是否搏动或是否有心跳最好,但这并不容易,即使医生也做不好,而且要命的是这会浪费大量的时间,所以《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00》已经不再把检查颈动脉搏动当成一个诊断步骤。
  对于你,一个非专业人士,你需要通过检查病人是否有正常呼吸以及运动反应来决定是否行心胸按压,但评价时间也不要超过10秒,如果你拿不准,那还是开始干吧!首先记得病人要平卧于坚实的平(地)面上,再找按压的位置,沿着肚子中线向上摸,可以摸到一个剑尖似的骨头端,这就是叫剑突的地方,向上一拳头左右,就是你要按压的地方了。将一只手掌放在这上面,另一手掌重叠在这只手的手背上,无论你的手指是伸直还是交叉在一起,记住不要离开胸壁。此外还得双肘伸直,上肢成一直线,双肩正对双手,要求每次按压的用力都垂直于胸骨,使胸壁下陷4~5cm,按压频率大约是100次/分,不管你按压的同时有没有人帮你向患者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你所做的是保持必须保证能有15次胸外按压,配以2次人工呼吸(15∶2)。
  当然,还有更多的工作,更多复杂的技术要求(包括体外电击除颤),但还是把它们留给正在赶来的医护人员吧,你所做的是不放弃地重复以上的动作,等待医护人员,等待奇迹,存着希望,存着祝福!
  需要指出的是,《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00》允许你在不愿(或不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那有可能使你染上传染病,但这几率极小),仅行心胸按压术,但不能什么都不做!
  注:《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05》对《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00》稍有改动,主要是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提高到30∶2,另有一些改动可能对专业人士会有帮助。
  第二章医学的历史
  1。医学是减少痛苦的学问
  医学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我琢磨了挺长一段时间,当然这种琢磨有点无聊,就像哲学上琢磨人是什么一样有点不正经,当然,我床头的大部头医学书还不少(半夜歹徒闯进我家,它们可能会成为我家里最危险的武器),我替你翻出一大段定义也不难,但我还是愿意让别人来对我说:你错了,你的定义显得你像个医学的门外汉!
  我冒着被同行说成门外汉的风险琢磨出来的结果是:医学是门减少痛苦的学问!
  这定义,肯定是有失精准。没中靶心,但应该还上得了靶。而我的意思其实是:猫呀狗呀也是有自己的医学的。事实确是如此,当人类在16世纪用沸油和烙铁来处理枪伤的创口时,猫在几亿年前就知道自己轻舔伤口疗伤了——猫的这种处理方法比人类的更接近医学原理。
  人类这个物种能生存下去肯定不是某种医学的功劳,而是进化的功劳,甚至从人类进化的角度,医学的发展对人类的未来是好是坏还待探讨,但它的发展能让人类减少痛苦却是不争的事实。目前的医学还远不能完全让人类无忧无愁、无灾无病地过一生,但人类对付痛苦却有了更多的利器。
  2。抵御痛苦促进了医学的发展
  减少痛苦是人类的本能,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肯定积累了很多减轻痛苦的方法,如从树上掉下来,脚摔坏了,躲到窝里躺几天就会舒服点,现代医学给了它一个名称:制动。而对早期的人类而言,这只是本能的反应,比如吃坏东西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