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一编1917-1926年-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创造社后起的青年小说家紧接郁达夫几乎构成了一个抒情作家群体。倪贻德以美术家身分而写小说,代表作是短篇《玄武湖之秋》和中篇《残夜》 都是些与他的身世相关的伤感故事。文字哀婉悲抑,偏重于主观宣泄,追怀已逝的爱情,应当说是纯正的浪漫主义风格。陶晶孙有长期的日本生活背景,过去对他在潘汉年领导下从事文化活动的经历多有误解。他学医而从文,在艺术上有多方面的造诣。主要的小说有《音乐会小曲》、《木犀》(初用日文写成)等,叙述青年男女的恋情显得飘渺,情感的触角是异常细微的,自述特点明显。他的抒情性掺入唯美的成分,属于当时称作“新罗曼主义”的一类。其他还有同属创造社的周全平,所写小说处于抒情与写实之间,而带有自传色彩的抒情小说多收入《梦里的微笑》《林中》的缠绵情调,是与回忆逝去爱情的本事相配的。《楼头的烦恼》写理性的和病态的性心理的交错,更具典型意义。绿波社成员叶鼎洛有自传性很强的小说《前梦》《双影》等,感伤的情绪直逼郁达夫。1925 年才入创造社的叶灵凤其时尚处于发表《女娲氏之遗孽》的早期,抒写多角的感伤恋情小说是他创作的起点。他受外国浪漫主义直至唯美派、颓废派的影响尤深,《菊子夫人》《姊嫁之夜》里的变态性心理已经能用弗洛伊德主义来进行解释,营造幻美的氛围也是他的特长。他到 30 年代之后,成为了重要的海派作家。滕固是文学研究会的一员,却在创造社刊物上发表小说成名。代表作《壁画》显示他擅长渲染奇崛、病态情感的特点。《银杏之果》便是他的自叙传小说。他后来加入狮吼社,成为唯美主义的追随者,这就难怪其激情和肉感的写法都带上世纪末的味道了。王以仁也是文学研究会作家而专写抒情体小说者,1926 年自杀失踪,留下的主要作品是一部 8 万字的《孤雁》。全书展示一个时代青年落魄、流浪、还乡、沉沦,终于死去的生活路程,情绪极为凄清、低沉,但也蕴藏有对黑暗现实进攻和反击的精神。小说由六篇书信组成,分开来每一书信是一独立的短篇,合则成为前后连贯的中篇。这种样式便于作者充分抒发情怀,信笔所至,毫无隐讳。小说的情节基本上是作者所经历的生活记录,带“自叙传”性质。其中坦率的自我暴露和大段独白、病态的心理描写和伤感的格调,可以看出郁达夫的影响。所以郁达夫曾将他称为自己创作风格的“直系的传代者”。(注:郁达夫:《新生日记》(1927 年 2 月 26 日),《郁达夫文集》第 9 卷,广州:花城出版社 1984 年版,第 83 页)。
也以写人人心路著称,而与创造社和郁达夫均不构成承传关系的两位“五四”女性作家是庐隐和淦女士。这从一个方面说明鲁迅说的“文学团体不是豆荚,包含在里面的,始终都是豆” (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鲁迅全集》,鲁迅: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年版,第 255 页、244…245页,243 页),是正确的。庐隐(1898…1934 年)是文学研究会的骨干,与冰心齐名。开初写过并不出色的问题小说,如《一封信》《灵魂可以卖么》、。等到她 1921 年后以自己和自己朋友的生活为蓝本,写出短篇《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以及中篇《海滨故人》时,才真正显出她的个性:用哀伤的笔调叙写“五四”一代青年复杂的感情世界,尤其表现一代青年女性追求民主解放和爱情幸福最后却只能尝到苦果的实际情景。庐隐本人便是新的职业女性,童年备感人间冷漠,养成孤傲的叛逆性格,进入青年后,又有惨痛的个人婚姻史与典折的心灵历程,所以,用自己或近于自己的女性命运、心态、历史,作为创作的依据,始终成为她关切的中心。《海滨故人》标示她转向郁达夫式的自叙传体的写作,加上女性作家纤微细腻的心理笔致,个人气质上的感伤色调,便很快形成了主观浪漫的“庐隐风格”。从露莎等五位女大学生的身上,人们不难看到新旧交替时期毅然走出傀儡之家的“娜拉”们的面影,看到那个时代的青年们的强烈精神饥渴。正因为此,庐隐的主情的小说一出现,在当年的青年读者中便产生广大的共鸣。1927 年后到她因难产逝世止,她还出版过《曼丽》《灵海潮汐》《玫瑰的刺》以及长篇小说《归雁》《女人的心》《象牙戒指》等,模式没有大变,都是描写知识女性爱情生活的坎坷和内心的苦闷。《象牙戒指》是指石评梅、高君宇的爱情悲剧为原型创作的。
庐隐的抒情性叙述不事雕饰,激切直露,同时也嫌单调,少含蓄。叹句的大量运用增强了叙事的情感容量,相对削弱了小说语言的雕塑功能。她喜穿插日记、书信,重视哀切动人的环境气氛烘托,甚于对人物性格的刻镂,结构上往往失于散漫拖沓。她的作品离开了产生的历史环境,就失去了一部分光彩。庐隐比任何别人都更具有“五四”性质,她的小说是纯“五四”式的。
 淦女士(冯沅君,1900…1974 年)也是“五四”时期重要的女性作家。她未曾参加过创造性,但明显受创造社前期文艺思想的影响,强调创作要表现作者的“内心要求” 主要小说,《隔绝》、《隔绝之后》《慈母》《旅行》等都发表在《创造季刊》《创造周报》上。她的作风与郁达夫比较接近,也是写取材于自我生活的主观感兴浓烈的抒情小说。每个短篇之间略带连续性,主人公姓名不同,而性格一致,前后情节连贯,都以抒情独白和大胆袒露内心的写法,细微地表现一个青春期女性的爱情生活。鲁迅曾经引文分析说:“那‘我很想拉他的手,但是我不敢,我只敢在间或车上的电灯被震动而失去它的光的时候,因为我害怕那些搭客们的注意。可是我们又自己觉得很骄傲的,我们不客气的以全车中最尊贵的人自命。’这一段,实在是“五四”运动之后,将毅然和传统战斗,而又不敢毅然和传统战斗,遂不得不复活其‘缠绵悱恻之情’的青年们的真实的写照。”(注: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年版,第 255 页、244…245 页、243 页)
作为一个女性小说家,在当时能如此坦诚地展示自我主人公心灵的隐秘,是要具备相当的勇气的。然而她与郁达夫又不同,笔下的性爱描写,纯洁而庄重,即使写青年男女私奔场面,也绝不流于俗艳。1926 年冯沅君出版《春痕》,是由五十封信构成的书信体小说。失败和碰壁,已经磨去了女主人公当初反抗封建婚姻时的锋芒,使她变得忧伤而困惑,这反映了“五四”退潮后一部分知识女性的真实面影。作者不久停止了创作,之后的一些描写故乡社会的篇章已不如初期的抒情小说那样以情动人,以诚感人了。
    创造社之外,也创作以抒发个人苦闷和感伤情绪为主的“自我抒情”小说的,还有浅草社与沉钟社作家。这是前后带连续性的文学社团,因为成员多为学外文的学生,在吸收德国浪漫主义的同时,更多地受到西方现代派的影响。诗歌和戏剧的创作力都不弱,小说家除陈翔鹤外,还有陈炜谟、冯至、林如稷等。陈翔鹤(1901…1969 年)早期的作品《茫然》《西风吹到了枕边》,主人公都为 C,是都带自叙传性质的,叙述为激愤和哀怨的情愫所笼罩。《悼——》用第一人称追念亡妻,《不安定的灵魂》是书信体,记写一个厌恶都市庸俗,经历了爱情悲剧的知识分子如何心灵受伤而死。抒情的气氛是悲观、压抑的。同样具有这种气质的,陈炜谟有《轻雾》、林如稷有《将过去》。正如鲁迅所说:他们“向外,在摄取异域的营养,向内,在挖掘自己的魂灵”“唱着饱经忧患的不欲明言的断肠之曲”(注: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年版,第 255 页、244…245 页、243 页)。这段话概括了他们抒发感情的形式,在挖掘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心灵的刻画上,有哪些新的特质,是可视为定评的。陈翔鹤 30 年代写《独身者》,到 60 年代作历史小说《陶渊明写挽歌》《广陵散》、,中间走过较长的道路,虽然在抒情、写实方面都取得成绩,但他的小说便是在十分凝练后,仍然保持着用笔气势的舒展。冯至则以“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身份使得自己的叙事作品充满了“诗” 特别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