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领导是什么:如何在一个混沌的世界驾驭他人 作者: 美 玛格丽特·魏特利-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果其他的可能性都因此而被抹杀了。对数据的解释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某几个人的解释被传递给组织中的其他人,尽管这些解释被认定是客观的,可这怎么可能呢?
  从量子学的角度来看,如果数据被看成是一种波,那么关于它的可能解释就会有很多。最终结果完全取决于观察者的愿望。如果数据能够自由运动,它就会按不同观察者的愿望呈现出不同的解释。每个观察者在与数据接触的过程中,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为人不同,所以观察结果也各异。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尽可能多地挖掘出数据的潜在价值,真正地丰富我们的思维。一个包含多种见解的组织更明确正在发生什么,该做什么。毫无疑问,这样的组织会更有战斗力。
  由此,我们似乎可得出这样的结论:越多的人参与宇宙中的事物,挖掘出的各种潜能就越多,我们也因此变得越聪明。我们应当抛却独立行事的错误做法,更多地参与不同的行为。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多,每个人都会做出自己特有的贡献。
  激发人们的主人翁责任
  我所经历过的最奇特的组织事件发生在几年前。那次事件真可谓集思广益的典范。当时,大约有几百个来自组织中不同部门的人被邀请到会,其中包括组织以外的保管保证金的人。这些人花了两到三天的时间共同探讨了组织的过去、今天和未来。会议中所提到的观点之多、规划之远令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参与的力量。这次会议的结果是产生了全新的、令人赞叹不已的成果。究其原因,无非是几乎整个组织的所有人员部参与进来,他们不但发表意见,还提出了种种设想。由此可见,当不同的人坐在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而不懈努力时,其创造力必然是势不可挡的。未来总是充满悬念和诱惑力的,它不是个人所能想像得到的。
  宇宙的这种参与特性已经加深了我们对主人翁责任感的理解。“主人翁”所强调的并不单单是主人这两个字,更多的是指:员工对工作所持有的一种情感上的依托感。“主人翁”突出的是公司与个人的密切联系,是员工渴望贡献自身力量的一种情感支撑。在处理各种组织行为中,我最真切、最可靠的体会是:人们愿意支持自己创造出来的事物。尽管我们常常像那些周围的顾问一样,喜欢大谈心理作用的影响,但直至深入到量子学宇宙观中,我们才深刻感受到它的重要性、真实性和创造性。
  让人们为自己的计划负责
  我们现在明白了:激发人们主人翁意识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们为自己的计划负责。没有一个人会对别人制定的计划感兴趣,无论这个计划有多正确或多优秀。
  观察量子物理学中的种种现象带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如果人们没有亲自参与计划的制定,就很少会对计划中的想法真正感兴趣。现实应该是由观察者共同创造和决定的,它不可能独立于人们的参与。因此,我们不可能让他人服从我们的现实观,因为他们并没有参与其中。这个现实观对他们来说根本没有任何意义。人们只有曾经参与了某个计划,才会有所体会,也才能提出自己的建议。
  不妨想想当你要某事被认可时所体验过的种种遭遇。至少在我参与的许多会议中,当一个计划被提交以后,即使该计划再完备,仍旧需要很长时间对它进行剖析、评议、舍弃、拿回,最终通过的结果只是在原有基础上稍做改动而已。所有与会人员,即使是最好的科学家,都需要对计划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它的可行性,探索它的内涵,推敲它的潜力。也就是说每个与会人员都提出了自己的理解。经历了一段时间令人发疯的争论后,不同点最终得到了统一。整个会场上都充满了和谐和力量。在忍受了这段煎熬后,我们通常想知道为什么要经历这一切,特别是当最终的计划方案与开始时的相差无几时。其实,正是这个痛苦的过程使计划得以实现并得到普遍的认同。
  关系是最根本的因素
  参与、主人翁意识、主观的数据——这三个我从组织中获得的启示都在现实中有所体现。在我们生活的宇宙中,关系才是最根本的因素。量子世界中,任何事物都要与其他事物发生联系,即没有独立于关系之外的事物存在。我们不断地创造着世界,激发出它的各种可能。最终,我们必须承认,这是一个充满过程的世界,这些过程以关系为纽带,事物之间也因为彼此联系才显现出来。
  物理学家们对这个过程的认识要远远早于我们,他们更看中结果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而非事物本身。因此,更早地观察到了一些我们没有意识到的事情。但是我们呢?我们坐在办公室里,维持着同事间刻板的关系,每天被大量的数据包围着,身受各种条条框框的制约。要想从这个围城中摆脱出来,恐怕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至于要我们参与到自己创造的现实中来,更是匪夷所思。由此我开始考虑怎样设计未来的组织。很显然,首先必须要与官僚主义作斗争,接着应该允许组织中有不和谐的因素存在,做到组织结构与形式的不拘一格。
  物理学家们在绘制“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时,遇到了相似的困难,最终他们注意到了物质间的联系,因而克服了困难。有很多种方式可以表现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粒了的显现、改变以及参与等)。其中最典型的方式是:来自不同坐标点的多条直线会聚在一起,然后生成新的直线,沿着各自的方向发散开去。由此,我们发现最好不要把粒子理解为“物体”,而应理解为~个发生过程,一个不断作用的网络中出现的临时现象。
  以开放的思维去思考人的作用
  虽然对物理学概念并不十分了解,但在观看 S阵列图表对组织的启示时,我却为这些概念深深地吸引了。这些图表模拟了高能粒子的动态生命过程,也模拟了它们利用周围能量形成自己形状的过程。几个小时过去了,我一直目不转晴地注视着这些粒子,我明白自己从中能学到很多东西(无论是关于组织结构还是关于我们自己的作用)(引自卡普拉,1976、1983和祖尔夫。1979)。
  传统的组织图表中充斥着多条相互连接的直线。如果把这些直线看作是作用渠道,那么不同的能量将会在这里发生作用,产生出各种可能。但是 S阵列丰富了我们的思维,因为它要求我们以开放的思维去思考人或其扮演的角色,它还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根本没有实实在在的事物存在,你的各种表现形式都取决于外界的影响。
  亚原子粒子的表现形式决定于自身的能最以及发生能量交换的关系网,用卡普拉的话说:“这些粒子并不是独立的实体,而是不断变化过程中交织在一起的能量模式。这些模式不是相互包含,而是彼此相关”。这些粒子被定义为参与不同反应的一种趋势,这个定义无疑是突出了粒子存在的动态特性。物理学家们利用 S阵列图,描述了粒子的演变过程:首先是不断地变形,然后是出现、衰退、直至生成新的高能粒子。高能粒子是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包含着已有和潜在关系的结构体。
  组织是能量交换与作用的积聚点
  我把 S阵列原理应用到处理组织关系和组织角色中,结果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如果不理解关系网和支撑人工作的动力,谈组织角色也就毫无意义。在关系世界中,仅仅凭借某几个孤立任务和责任的完成情况来定义一个人是非常愚蠢的做法。我们应建立这样一个概念,即每个人要完成工作都需要经历关系网中的能量流动,其中个人的角色正是能量交接发生作用的场所。所以说,S 阵列的迷人粒子作用图表使我们明确了我们在支持个人及他们的关系网过程中所应做的。
  与传统的组织图表不同,S 阵列图表也可以旋转,这导致参与作用的粒子发生变化。这样的话,就没有一个粒子是固定于某个作用过程的,因此每个粒子都可以与其他粒子发生作用,从而产生不同的结果。旋转图表后,参与作用的能量就相应发生变化,因此先前受某个力影响的作用就变成了受另外一些力影响的作用。总之,是否对力划分等级并做出定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需要一些地方进行能量交换。
  如果把组织看作是一个能量交换与作用的积聚点,那么其中任何角色的任务与责任都可以被看作是该角色与其他角色进行的能量交流。我们既要强调相互作用,也要确保整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