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领导是什么:如何在一个混沌的世界驾驭他人 作者: 美 玛格丽特·魏特利-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观察组织场中人的行为
  我觉得场论无法准确地解释组织生活中遇到的神秘事件。不过,思考组织场确实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至少我们可以因此而关注无形力的影响,以及那些通过直接介入无法改变的行为。到底是什么力量在影响员工的行为,或是促使他们去尽力服务于顾客呢?这些问题都是场论提出的。我们探索着组织空间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一边思索着它们产生的原因,一边洞察着组织场中的种种奥秘,寻找着其中的不和谐因素。也许我们会发现,在我们想最好地服务于顾客时会遇到很多阻力。员工可能被告知无论如何必须完成季度销售额,或是为老板争光。
  尽管我们从没看到过场,但却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它的作用。要想了解场中的奥秘,只需观察人们的行为就足够了。实际上,人们已经洞察并领会到了场中的信息,并相应调整了自己的行为。当组织涣散时,这些无形的不和谐因素就会展现出来,于是我们就能感受到各种各样的麻烦。随之而来的是争论、恶性竞争和玩弄权术,人们变得口是心非,缺乏基本的信任感。最终导致组织陷入一片混乱。
  尽管我无法断言拜访过的商店中都有场存在,但在其中一些店中我的确感受到了家的温馨。店主以自己的言行做了很好的表率,整个空间充满了和谐一致。当场中的各种作用协调一致时,就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向心力,结果组织工作成绩斐然,客户服务也无懈可击。
  利用不可见力进行组织管理
  发挥不可见力的积极作用,我们可以有效地管理组织生活中的无形方面。比如,利用憧憬——即明确的目的和方向。我们常把憧憬理解为对组织未来的设计和对组织发展方向的确定。同时我们也相信,目的越观确,动力就越大。这听起来有点像牛顿的地球引力学说。但如果我们转换思路,用场论去思考憧憬,结果会是怎么样的呢?
  假设懂憬是一个场,想想我们该怎样利用它。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我们必须承认要凝聚一种力量,而不是达到某个职位;是要发挥憧憬的无形作用,而不是把它作为一种目的。把场比做幢憬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谐氛围的重要性。当然光有憧憬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付诸行动。只有整个组织都感受到这种憧憬,场的无形作用才会在每个员工身上体现出来。我们都体验过不和谐行为对实现目标的阻挠,因此,我主张每个人都应该有一种组织正义感,即言出必行。
  几年前,人们把组织比喻成垃圾罐,认为组织是人、解决方案、选择和问题的集合。整个组织活动都是这四个因素往复运动的结果。正如书中所说:“组织集合中包括以下内容:选择问题、事件、决断、解决”(引自科崽和奥尔森,1974)。
  虽然听起来有些不合情理,但却实实在在地反映了牛顿学说下的组织观:各种因素游离其中,可能会发生冲突,也可能不会,时常有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这种混乱状态常会被偶尔有序的运动所冲淡。尽管垃圾罐比喻很不贴切,但它的确反映了许多组织中蔓延的混乱状态。可想而知,要想在垃圾罐中建立秩序几乎是不可能的。
  可是如果从量子学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结果则全然不同。因为组织行为受到场中无形力的作用,所以只要我们注意创建各种场,努力使它们达到和谐一致,就可以清除掉组织生话中的垃圾。
  我们已经从许多角度了解到了组织场的作用,因而愈发感受到无形力量的重要,由此,我们最近开始关注一些无形因素,如,组织文化、价值观和目的。有时,我们虽然感受到了它们的重要性,但却并不十分了解为什么会这样。罗伯特·哈斯——列维·施特劳斯公司的总裁,称之为“观念控制,即业务控制而不是权威经理控制”(引自霍华德,1990,134页)。如果我们能够理解无形因素的作用,就一定会理解观念控制及其作用。
  创建组织场
  组织场中,我们首先强调一切要明确化,即应该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严格实践诺言。接下来,我们要确定是否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场的存在。憧憬这个慨念不再是抽象的理论,它深入到组织中的每个角落,每个人心中。过去,我们总是试图去设计组织,整合零散因素,制定条条框框,以期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去创建必要的连接、动力和组织模式。现在,我们需要把自己看作是灯塔,通过自身的诫信去影响整个组织。我们需要让整个组织都了解并分享我们的想法。如果的确做到了这一点,那么一个强有力的场就形成了,你很快就会感受到由此激发的令人吃惊的创造力。
  转向组织价值
  让我们牢记:空间并不空。如果其中充满了和谐一致的旋律,那么奏出的必将是美妙而高昂的乐章;如果充满了不和谐,那么奏出的也将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噪音。
  如果我们装作满不在乎,觉得不必履行诺言,那失去的将不只是个人的正直,还会失去创造秩序的机会。
  这里似乎有个矛盾:从传统的权威模式,转向组织价值和憧憬观似乎并没有足够的依据,因为这些想法脱离了管理和控制。价值、憧憬、道德等因素作为管理工具来讲太脆弱、太不切实际了。它们怎样去克制混乱呢?牛顿学说证明世界是内在无序的,个体孤独地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转。但如果我们转换思维,以场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所领略到的世界就会完全不同。
  如果沿着空间的轨道静静地滑行、直到尽头,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如果已经到了那里,我们再看那些无形的力量,会有怎样的感觉呢?我们看到的将不再是空旷,而是充盈的组织能量。我们一度认为安全,是因为有了可见事物及结构的影响才有的保证。而现在我们则明白无形的力量太强大了。在一个有无形物质存在、因而无法预测其影响的世界上,一切都显得有些神秘,我们为什么不关注一下场的作用力呢?空间并不空,其中充满了等待与各种可能。
  第四章  宇宙的参与特性
  只有参与——认真地参与,才能摆脱种种的不确定。也才能从这个不客观的世界中超脱出来。我们需要不断扩充所采集信息的广度,丰富我们的理性思维,以便更明智地感知这个世界。
  悬而未决的“猫问题”
  斯可洛丁格提出的“猫问题”是量子力学中一个经典的思维问题。物理学家埃尔温·斯可洛丁格于 1935 年提出了这个问题,用以阐述量子世界中没有真实存在。
  如果我们不去看一个事物,就不会知道它发生了什么变化;而且,如果我们不去观察它,也许本来什么也没发生。左哈写道:量子世界的核心内容就是“没被观察到的量子现象与观察到的完全不同”(引自 194l,4l页)。
  猫问题到现在还没有被解决,但是我们在这里不妨把它讲述给您:盒子里放着一一只活猫,盒子的四壁是坚固、不透明的。所以没有人知道盒子里发生的事情,这一点特别重要,因为这个思维游戏就是想考察观察者对现实的影响。盒子里同时还有一个设备,触发它可以释放毒品或食物(毒品和食物的可能各占一半)。随着时间的流逝,触发器已经触发了,但我们不知道具体时间是在什么时间。也就是说猫的命运已经有数了。
  不是吗?这就如同电子有两种状态——波和粒子。我们的观察使得观察结果只有一个:波或者粒子。斯可洛丁格认为,猫目前也存在两种状态——死或活。一旦我们开始观察,则摆在眼前的只能是其中的一种状态。如果没人去看的话,则盒中猫的状态还存在两种可能。尽管通过数学计算有可能计算出猫的状态,但是我们无法说出此刻猫是死、是活,除非我们亲眼去看。所以,正是观察决定了猫的状态。
  不是吗?在我们打开盒子看之前,猫的状态存在两种可能。可以说是我们的好奇心杀死了猫或挽救了猫。
  我们的命运类似于猫的故事
  我一直理解不了斯可洛丁格的有关猫问题的逻辑。但是这个问题却拓展了我的思维,使我能够从违反直觉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也许,这个问题太晦涩,我们只有等待某一天有了具体内容展现出来,才会真正领悟到其中的奥妙。我意识到自己正生活在与斯可洛丁格所描述的猫世界相同的组织中。每个组织都有许多神秘的盒子,其中放置着大量的图表。这不正如同在每只盒子里都放了一只猫,随之而来的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