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价格理论 作者:米尔顿.弗里德曼-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货币的引入 
    一旦将货币引入经济,就有必要对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加以区别。名义利率是指在保持资本的美元量不受影响后每美元的美元数。实际利率则是指在保持资本的实际量不受影响后每美元的价格,对于连续计算复利来说,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减去价格变化率: 
(13) ρ=r-1/P·dP/dt 
    这里,ρ代表实际利率,r代表名义利率,1/P·dP/dt是价格的瞬间变化率。对于货币分析来说,区别已实现的实际利率和期望的实际利率是至关重要的,前者将1/ρ。dρ/dt看作价格变化的实际比率,后者则将它看作价格变化的预期比率。但对于我们分析稳定均衡状态的目的来说,可以忽略这种区别,而将已出现的和预期的实际利率两者视为相等。 
    为简化起见,我们首先考虑各种不同的稳定状态,在其中每种状态中,价格水平是稳定的,因此1/P·dP/dt=0。这是凯恩斯和他的大多数追随者暗含地考虑的情况。然后,我们将引入改变价格的可能性,我们将始终把货币看作通货的相似物,或它的等价物,即看作一种获得零名义利息的财产。 
    一旦我们引入货币,名义利率就决不可能是负值了,因为单纯持有现金的成本实际上为零。因此如果利率接近零,人们将以货币形式拥有其所有的财富。根据前一节的讨论,现在货币变成为一种能产出零持久收入流的财富形式,因而优越于任何产出负持久收入流的财富形式。   
    图17.15将这一特征与我们的长期稳定均衡图式结合起来。图17.15中的曲线S是前面定义的资本供给曲线(相对于S=0)。曲线S’表示出每一个与资源的所有者希望以货币以外的其他形式拥有的财富水平相对应的量。所以由曲线S’与S间的水平距离测量出资源所有者愿意以货币形式拥有的财富量,因此,曲线S’给出了在每一利率水平上可能“租给”生产企业的财富供给量,而其与前面定义的需求曲线(相对于1=0)的交点给出了长期均衡点(图17.15中的c点)。 
    然而,生产企业将用它们为之支付利息的财富的一部分来从资金上支持现金的持有。图17.15通过曲线D与D’之间的水平距离揭示了这些“商业平衡”现象。那么,在均衡条件下,bd是“实际的”货市均衡量,其中Cd直接由资源的所有者持有,bc则是作为“运营”资本由生产企业掌握。因此,均衡价格水平是使现存名义货币量的实际价值与bd相等所必须的任何水平,这一论断是简明陈述货币数量学说的一种方式。   
    现在我们能了解到,为什么一旦将货币引入这一系统,均衡利率就不能为负值了。在图17.16中,根据目17.14重新画出的曲线S和D在负利率点上相交。这一交点给出了物物交换经济的均衡点。但只要引入货币,均衡点就由曲线S’和D的交点给出,只要可以认为持有货币的成本为零,曲线S’必然与曲线D在正利率水平上相交。这是陈述所谓庇古效应实质的一种方式,该效应说明了凯恩斯第3命题是无前提的推理。 
    如果价格水平是不变动的,我们就不再能像图17.15和17.16那样使用r,既用它来指称名义利率又用它来指称实际利率。假定价格以不变比率上升,因此名义利率超过实际利率。这将影响图17.16中的所有曲线。既然以前来自持有一美元现金的名义和实际收入为零,那么现在这一收入就为负值。因此,对于给定的实际利率(比如给图17.15中Oa),能获得该种实际利率的财产就比现金更有吸引力。这一情况对最终财富拥有者和商业企业都是适用的。所以图17.15中bc和cd的距离将会双双像图17.17中所示那样缩短,图17.17再现了图17.15中的曲线并增加了一些适用于价格上升的新情况并用星号表示的曲线。无论商业企业还是财富的最终所有者都将被诱导以实际财富替代现金余额;所以曲线D’和S’都将向右方移动。然而,现在财富的积累对商业企业来说不那么具有生产力了,对最终财富所有者来说所产出的效用也更少了。所以曲线D和S将向左方移动。这时新的实际均衡利率由标有星号的曲线D和S’的交点来确定,它比先前的实际利率要低。然而,实际利率的下降必定比价格的变化率要小,因为它是由同时存在的更高的名义利率所引起的。作为一个理论命题,关于在较高名义利率和较低实际利率之间划分价格上升的各个部分,没有什么可再说的了。作为一个经验命题,其主要影响似乎是在名义利率上,实际利率实质上是没有变化的。其含义在于:需求和供给曲线D’和S’都具有高度弹性,或者说实际货币量与全部资本的总财富价值相比要小。   
    图17.17包含了有时被称为“蒙代尔效应”的命题的实质内容。 
    如果价格以不变比率下降,其效应将会逆转:这时,实际利率将比价格不变时为高,而名义利率则降低。 
    说几句题外话将有助我们把这一分析与对凯恩斯的命题的更一般的讨论联系起来,凯恩斯的命题认为,当资源充分利用时,或许不存在均衡的可能性。凯恩斯争辩说,为使这样的均衡出现,当所有资源都被利用时,商业企业所想要增加于资本存量上的救量,即净资本形成或净投资,必须与最终财富所有者想要增加于其资本存量上的数量,即净储蓄相等。但假定资本的产出很低,以至商业企业所愿进行的投资不如社会在充分就业时所愿意储蓄的那样多。凯恩斯暗示地指出:在物物交换经济中,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利率得到解决,但在货币经济中,名义利率不可能是负值,这一矛盾将通过减少资源的利用来解决,这将把人们愿意储蓄的数量减少到企业愿意投资的数量。 
    但凯恩斯认识到,这种情况不是稳定的均衡:未被利用的资源竞相争取得到利用,从而使它们的名义价格跌落。但凯恩斯认为,这一过程没有终点,较低的名义成本意味着较低的名义价格,意味着投资和储蓄的较低的名义价值,但并不引入任何力量以消除商业企业所愿意增加的生产资本的数量与社会愿意增加的财富的数量之间最初的差异。因此,他引入价格和工资刚性作为一种外在机制来制止价格和工资的无限下跌。 
    庇古则争辩说,公众的愿望最终并不要储蓄,而是要获得所愿得到的财富存量,而且,存在一条在我们图中与S=0对应的资本存量供给曲线。对于给定的名义货币量(这是凯恩斯所做的假定),这种货币量的财富价值可以是依赖于价格水平的任何一种量。相对于“高”的价格水平,其财富价值将是低的,相对于“低”价格水平,其财富价值将是“高”的,从图17.16来看,总存在着某种价格水平,使该货币余额的财富价值等于OW。在这一价格水平上,人们将得到所希望的财富存量,而所希望的储蓄量在充分就业时将为零。因此,即使所希望的投资为零,也没有矛盾。在货币经济中。这种均衡利率至少为零。 
    这种论点对某种固定的名义货币量和各种可考虑的价格水平来说是完全正确的。总是存在着某种足够低的价格水平以使社会享有充分的财富,或存在某种足够高的价格水平以使货币余额的实际价值减少到社会(最终财富所有者与商业企业)希望以货币形式拥有的总财富的任何一部分。 
    对于固定的名义货币量的情况来说,针对凯恩斯的这些命题有一种更有影响的答案使得即便当资本的物质生产力存在着极限,而公众对于增加(非人力)财富具有一种无止境的欲望时,这些命题也是不成立的。这一答案是由区别定义为生产资源价值的收入和定义为个人分别认为他们的收入所得的那些东西的总和的收入这种方法推导而来的。后者不仅包括对生产服务的报酬,而且包括资本的盈利和亏损。假定凯恩斯的难题能够出现,价格和工资开始下降,下降的价格将增加实际财富的价值。现金的持有者将获得的资本收益,他们得到的收入将超过生产资源的价值。消费将与生产资源的价值相等,所以企业家进行的净投资为零,而财富的持有者可以在任何所希望的利率条件下进行储蓄。在固定的名义货币量条件下,总存在着一种足够大的价格下降率,它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使生产企业投资和财富所有者储蓄的愿望和谐一致,而不论二者是多么难以调整。 
    这一答案没在我们的图式中得到体现,因为该答案所依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