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贫道混初唐-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朝中人事看得十分透彻的长孙无忌慢慢地给褚遂良分析道“如果陛下立了魏王,关陇集团与魏王党之间一定要斗争,我们胜了,魏王必不能保全;魏王党胜了,就更危险,整个关陇集团将会受到打击,国家很可能就陷入动荡。这两方面陛下都不愿意看到。所以他不会选魏王的。至于房玄龄可能心里确实偏向于魏王,不过却与旁的那些人不同,而与陛下一样,是感情上的喜爱。我与他认识这么多年,知道他对陛下确实是忠心耿耿,事事都为皇上考虑。陛下喜欢魏王,他自然与魏王亲近些。可如今这事,他最明白,陛下在两难中抉择,所以他知道怎么劝都不是,也就不说话了。再者,房玄龄小心谨慎,不会公开与我等作对,你不必担心。至于李劫,一向善于明哲保身,在这个敏感的问题上,他是不会发言的。”

正如长孙无忌分析的那样,太宗皇帝这只政治老鸟怎么可能没有考虑呢?他明白,理智上应该立晋王,可一直没有下定决心。当然感情的因素占了很大一部分。可是看目前的情况,立晋王恐怕是无奈的选择了。太宗皇帝也清楚,长孙无忌支持晋王,有自己的目的。晋王生性懦弱,易于控制,自己百年之后。长孙无忌虽然不会篡权,但定会成为独揽大权的人,如果能有人牵制一下未尝不是好事。太宗皇帝的眼睛无意中看到了书案上的那只麒麟。心里一动。随即长叹一声暗道“他还是太嫩了恐怕非辅机对手。玄龄老矣!如果茂公能帮他一把,也许可以有所牵制。可惜茂公太奸猾了,未必淌这趟浑水啊!得给他物色个人物啊!”

第二日太宗皇帝将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劫、褚遂良几个叫到了寝宫两仪殿之内。长孙无忌此时示意跟他同来的晋王也留下,他预感到事情马上要有结果了。

“承乾、青雀还有李估、元昌,三个是联的儿子,一个是联的弟弟,做出这样的事情来,真是让联痛心疾首啊!青雀如此聪慧,怎么能办出如此事情。联活着真是不知道有什么意思。”太宗说的虽然是气话,可是此时心里已经矛盾到了极点。说完翻身扑在床上嚎啕大哭。

众人都看着,没人说话。大家心里都明白时至今日,立储必须要有答案不可。太宗皇帝看着自己提出李泰时,这几个人都在装聋作哑很是无奈 看来不逼他们一下是不行了,猛然抽出佩刀,便向自己脖子抹了过去。

“啊!”这一下把几人都惊动了。褚遂良冲上去,夺下太宗的佩刀,交给了李治。

长孙无忌也没料到太宗皇帝会出如此手段,看来事情必须说明白了。

“陛下万万不可如此,臣等请问陛下,想立谁为太子?”长孙无忌问道 他心里明白必须要太宗皇帝说出来,其他人才能就坡下驴。

太宗看到旁边的晋王李治,又听得长孙无忌此问,终于下定决心,咬着牙道:“联立晋王治。”

此话一出,太宗皇帝感觉压在心头的石块一平被搬开,轻松了许多。

“臣等谨遵诏命。如有异议者,臣请斩之。”长孙无忌说这话的时候 眼睛望着房玄龄。房玄龄也不避开,两人一对视,心照不宣。

“谢谢你舅舅吧,他答应帮你了。”太宗已经没什么力气,对晋王说道。可这话中的含义却深得很。

其实长孙无忌也明白,太宗知道他拥立晋王的目的,不过君臣二人都只是互相心中有数罢了。在政治的漩涡中就是如此。

“你们都没意见了,可外面对联这个决定会有什么看法?”太宗主要是不放心原来支持魏王的那些人。

“晋王仁孝,天下归心。请陛下召集百官来问,如果有人有异议,臣愿万死以谢罪长孙无忌知道,只要太宗决定了,那些人绝不会有别的意见。

太宗于是召集文武六品以上的大臣到太极殿,问道:“承乾谋反被废 李泰也心怀叵测,都不可立。联欲选一子为嗣,尔等认为谁比较合适?”

“晋王仁孝,当为嗣。”百官皆大声说道。皇上已经自己否认了魏王 谁还敢站出来为他说话。

太宗皇帝很是高兴,满意地点了点头。其实在他的内心当中,是想获得群臣的肯定与赞同,因为他对自己的决定不是那么肯定。

丙戌,下诏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大赦天下,诏解魏王泰雍州牧、相州都督、左武侯大将军,降爵为东莱郡王。泰府僚属为泰所亲狎者 皆迁岭表;以杜楚客兄如晦有功,免死,废为庶子。给事中崔仁师尝密请立魏王泰为太子,左迁鸿驴少卿。上谓近臣曰:“我若立泰,则是太子之位可经营而得。自今太子失道,藩王窥伺者,皆两弃之,传诸子孙,永为后法。且泰立,则承乾与治皆不全;治立,则承乾与泰皆无恙矣。”

一场夺嫡风波,最终以晋王李治的意外胜出终于落下了帷幕。

第143章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小城风云大动。麦仲肥却和没事人一样。他虽然不知道到来会带来什么不一样的变化,但下一任皇帝肯定出在长孙皇后的三个儿子里是错不了的。

不久后就听闻了长孙皇后和魏征相继去世的消息。没有了长孙皇后和魏征的帮衬,太子李承乾注定坐不住太子位置了,他为了自保一定会和李泰拼个鱼死网破。

果然六月里麦仲肥相继收到李承乾和李泰的书信。内容基本相同。无非就是请麦仲肥这个曾经的老师加朋友大力支持自己或者两不相帮,总之一句话别淌这次浑水,不管谁当皇帝,他这个曾经的老师加朋友都会被照顾到。

麦仲肥根本无视了这两封信件,老实的当着自己的大都护。麦仲肥很清楚太宗皇帝之所以把他派到漠南草原这片远离政治旋窝的荒原上当这个大都护就是要他不要夹杂在众皇子之间。

等京城夺嫡尘埃落定后,麦仲肥暗自感叹历史的厚重。最终还是难逃鹅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局面。情况已经明朗了。

当太宗皇帝立李治为皇太子的消息传到麦仲肥这里后。麦仲肥在第一时间给李治写了封祝贺信之后,继续安心于自己的北疆改造之中。

贞观十七年十月,李治立为皇太子后,一份圣旨也到了漠南都护府。宣旨官打开圣旨念道“圣上谕:漠南都护府改称镇北大都护府,吴王李恪遥领镇北大都护府大都护一职,原漠南都护府大都护中大夫麦兜麦仲肥擢升谏议大夫兼镇北大都护府副大都护,全权管理镇北大都护府。原料州副都督席君买调任镇北大都护府副大都护掌管镇北大都护府兵事,原解州兵曹参军萧嗣业调任镇北大都护府都护一职。原解州录事参军事铁勒木调任镇北大都护府都护一职,原解州兵曹校尉刘长有任料州镇守使,原解州兵曹楼昭武副尉格日楞任解州录事参军事。镇北大都护府所在地定襄城改名受降城。原料州五万骑军调三万军归镇北大都护府,允镇北大都护府扩军。钦此!”

这一系列的任免调整,只是针对军事上进行了调整,原派驻的唐军将领都有提升,这里刘长有升的最快,基本上连跳两级,解州虽然只剩了两万骑军,但还有一万五城防军,兵权完全归于他的掌握。其他的如萧嗣业、铁勒木等基本都是平调。

宣旨官宣读完圣谕后,又取出两封书信递与麦仲肥笑脸相迎道“麦大都护,这是太子殿下和吴王殿下要求下官带来的书信,麦大都护可真是备受恩遇啊”。

“那里、那里!是殿下们抬爱,仲肥受宠若惊,受宠若惊!”麦仲肥急忙谦虚道。

打发走宣旨官后,麦仲肥先打开太子李治的信件看,无非是贺表已经收到,感谢老师挂念等一些客气话,末了写道如今东北方向出了不少问题,可能要起战端,让麦仲肥的镇北大都护府勒兵备战,随时听候征召等。

接着打开李恪的书信,这封信件就写的比较随便。先说了麦仲肥在京期间,也不去吴王府里找他等一些闲话。其次对方仲肥当初对自己说的一些肺腑之言深表感谢,经过这次夺嫡之争,让他更加佩服麦仲肥的深谋远虑,使他远远地躲开了这次的萧墙之乱。另外很神秘地说如今兵工厂的研制已经进入到关键时候,等研制完成投入量产一定会让麦仲肥大大惊奇一把。同时还透漏了自己可能会去镇北大都护府视察一番。

看完李恪的书信,麦仲肥笑了起来,这小子确实应该感谢自己,如果不是他听了自己的话找太宗宴帝深谈了一番,这次夺嫡之争中他会遭受池鱼之灾。原历史中太宗皇帝在李承乾和李泰被废后提出过立李恪当太子的想法,虽然被关陇集团集体否定,但长孙无忌等人还是对李恪起了警惕之心,最后在高阳和房遗爱等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