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81-赵绍琴临证验桉精选上-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风温2(化脓性扁桃腺炎)
张某某,男30岁
初诊
二日来身热不甚,但咳,痰吐不多,口微渴而苔薄白,病已两天,本属风热侵犯于卫,肺失宣降,应服桑菊饮治之。但误服桂枝汤一剂,并饮红糖生姜水取汗。今晨身热颇壮,体温39。7℃,咽红肿痛,且有自腐,咳嗽,痰中带血,胸宇刺痛,头痛日干,渴饮思凉,两脉弦滑且数,舌绛干裂,心烦,昨夜不能入睡,今晨神志不清,大有神昏谵语之势。本为风热犯卫,肺失清肃,前医错认为风寒犯表,以辛温之剂,发汗解表,孰不知汗为心液,误汗伤阴。况本为热邪,而又用辛热之品,势必促其温热内陷,神昏谵语。急以宣气热兼以疏卫,凉营分以开神明之法。此风温化热,逆传心包,防其增重。
蝉衣3克,僵蚕6克,连翘12克,银花12克,杏仁9克,片姜黄6克,竹茹9克,菖蒲9克,鲜茅芦根各30克,生石膏24克,一付
二诊
药后身热渐退,体温39。1℃,神志较清,咽红肿痛皆减,干咳,痰中血渍来见,昨夜已得安睡。昨进疏卫凉营之剂,今日神苏热减,病势好转,再以前方加减为治。
前胡3克,僵蚕6克,蝉衣3克,连翘9克,银花12克,姜黄6克,知母6克,生石膏15克,焦三仙各9克,鲜茅芦根各30克,二付
三诊
身热退净,体温37。2℃,咽红肿痛已止,咳嗽已徽,夜寐较安,大便通而小溲短少,舌白苔厚腻,质略红,两脉弦滑皆细,数象已无。温邪误汗以后,阴分已伤,前服清热凉营之剂,病势大减。再以清气热、肃降化痰之法。
生紫菀3克,前胡3克,杏仁6克,川贝6克,黄芩6克,鲜茅芦根各30克,焦三仙各9克,三付
四诊
病已基本痊愈,仍有一二声咳嗽,原方继进三付,再休息一周,忌荤腥甜黏之味即愈。
'按':此为风温误治案。本属风温袭肺,若投辛凉轻剂桑菊饮轻清宣透即愈。医者误作风寒,用桂枝汤并姜汤发其汗。汗虽出而阴益伤,热益重,咽肿白腐,神识将昏矣。温病忌汗,犯其禁必祸不旋踵。此时病机虽属邪陷心包,而论治法则不可骤用寒凉。宜仿叶天士透热转气之法,透邪外出,则不致内闭生息。故用以疏调气机见长的升降散,合银翘透邪于外,杏仁宣肺于上,菖蒲开窍于中,茅芦根分消于下,三焦通畅,内外和调,内陷之温邪外泄有路,故药后即见转机。此透热转气之法,与单执寒凉以疗热病者迥异。若一见神昏,便投三宝之类,则恐寒凉闭郁气机,内陷之邪更难外透矣。赵师常言,叶氏透热转气之法乃温病第一要法,适用于卫气营血各个阶段,其奥义就在于给邪气以出路。本案的治疗正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
风温3(上呼嗳道感染)
李某某,男,21岁
初诊:
身热不甚,但咳微渴,体温37。8℃,舌苔薄白,咽红微痛,脉象浮数。本是风温之邪,侵于肺卫,肺失宣降,应予桑菊饮加减为法。今误用辛温发汗之药治之(麻黄、杏仁、炙草),药后发热剧增,体温39℃,脉象滑数,咽红肿痛,舌红苔黄燥。本是风热,过用辛温,既发汗以伤阴,又助热以化燥,故高烧咽红且肿,势将发热增重,姑以清润宣肺,肃化清解。防其咳嗽暴作,饮食宜慎。
沙参12克,浙川贝母各6克,杏仁9克,炒栀皮6克,淡竹叶3克,连翘9克,黄芩9克,鲜芦根24克,鲜梨一个(连皮去核切片),二付
二诊
前服甘寒清润之后,身热大减,体温37。5℃,咽红肿略退,脉象从浮数已转为滑数,舌红苔黄,大便略干小便短赤。
昨服甘寒清润,阴复而热减,再以甘寒养阴折热。辛辣油黏皆忌。
浙川贝母各9克,沙参15克,杏仁9克,麦冬9克,炙杷叶15克,黛蛤散15克(布包),瓜蒌仁24克,鲜梨皮二枚,洗净切片,三付
三诊
身热退净,体温36。7℃,咽红肿痛皆愈,饮食二便正常。
原方续服三付而康复。
'按':本案与上案均为风温初起即误服辛温发汗之剂而致病情陡然加剧。然救误之法却各不相同。本案患者因素体阴虚,加之服麻黄剂过汗伤阴,故于清解之中,参以甘润养阴。服后便得热退。转方甘寒养阴兼以折热,以为善后之计。观此可知,温病宜刻刻顾护阴液,岂可发汗以重伤其阴耶!


风温4(上呼吸道感染)
龚某某,男,47岁
初诊
形体消瘦,素体阴虚。复感温操之邪,发热口干,头痛咳嗽,干咳无痰,微恶风寒,心烦口渴,尿少且黄,舌红绛且形瘦,两脉细弦小数。阴虚之体,又感温邪,滋阴以养其涟,疏卫兼以退热。
白薇3克,玉竹9克,豆豉6克,前胡3克,薄荷1。5克(后下),山栀6克,芦根24克,二付
二诊
身热退而恶寒解,头痛减而咳嗽除,咽干口渴,小便色黄,舌绛形瘦,两脉细弦小精,温邪已解,阴分不足,再以甘寒清热,养阴生津。
玉竹9克,山栀6克,前胡3克,鲜芦根24克,鲜石斛15克,桔梗6克
三诊
诸恙皆减,微咳无痰,咽干口褐,脉象弦细小滑,按之略数,舌干质红形瘦。外感温邪已解,阴虚内热未除,再以甘寒养阴,润燥折热方法。
细生地15克,石斛15克,桔梗6克,生草9克,麦冬9克,北沙参24克,川贝6克,鲜茅芦根各24克,三付
四诊
药后诸症皆减,脉仍细小且滑,舌红口干,心烦而欲饮,阴虚已久,肝肾两亏,改用丸药,以善其后。
丸方:细生地60克,肥玉竹60克,川石斛30克,生白芍60克,麦门冬30克,五味子30克,山药45克,丹皮24克,茯苓块60克,元参30克,焦三仙各60克,鸡内金30克,香稻芽60克,砂仁15克,白术30克,炒枳壳30克,木香15克
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早晚饭后,各服6克,如遇感冒暂停。
'按':素体阴虚,暮春患感,正合《内经》“冬不藏精,各必病温”例。其形瘦干咳,舌瘦且绛,脉象弦细小数,合为阴亏之征。故首用养阴疏化,终用养阴和胃之丸药。冀以从根本上改善阴虚体质。

风温5(大叶肺炎)
孔某某,男,20岁
初诊
持续发热4日,体温38。7℃~39。5℃,时时恶寒,头痛,咳嗽砗作,咳则胸痛,汗出胸以上为甚,胸闷气促作喘,痰黄稠粘,时有铁锈样痰吐出,大便二日未行。舌红苔黄根厚糙老且干,两脉洪猾且数,心烦口干,渴欲冷饮。经西医检查,确诊为大叶性肺炎。此属风温蕴热壅塞于肺,痰热内阻,升降失和。急以清宣肃化方法,饮食当慎,谨防增重。
苏叶子各6克,杏仁10克,生石膏25克,生甘草6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3克,甜葶苈3克,芦根25克,黛蛤散12克(包),二付。
二诊
前药服二剂后,身热退而咳喘皆减,胸痛未作,痰吐略爽,其色亦浅,舌苔黄厚渐化,大便甚畅,两脉弦滑,数势大减。热郁已解,滞热较轻,肺气已畅而升降渐调,再以前方加减,饮食荤腥仍忌。
前胡3克,杏仁10克,黄芩10克,浙贝母12克,苏叶子各3克,莱菔子6克,黛蛤散12克(布包),冬瓜子30克,茅芦根各30克,二付
三诊
前药又服二剂之后,身热咳喘皆愈,夜寐甚安,咳嗽吐痰甚少,两脉仍属弦滑,二便如常,经透视两肺纹理略粗,肺炎基本吸收,比前大有好转,再以清肃疏化。
前胡3克,杏仁6克,苏子10克,黄芩10克,炙杷叶10克,黛蛤散10克(布包),芦根25克,焦三仙各10克,二付
又服上方两剂之后,一切均属正常,又休息五天上班工作。
'按' 大叶肺炎一症,往往寒战高热,状类伤寒。切勿以伤寒法治之。盖此为痰热互阻,壅塞于肺,气机不利。故咳即胸痛,吐痰如铁锈色。查之有肺实变征。当结合现代医学检查诊断之。中医治疗当着眼于肃化其痰热,便邪热无痰以结,则易去矣。赵师此案前后凡三诊,悉以肃化祛痰为治,三子养亲,葶苈泻肺,千金苇茎诸名方之义俱见于方中。细研此案,治法自明。

风温6(支气管肺炎)
邢某某,男,7岁
初诊:
发烧咳嗽,面目俱赤,舌苔黄厚,口干渴饮,大便两日未行,夜间咳嗽甚重,小便黄少,两脉弦数有力。前天曾服某医开中药方:麻黄6克,桂枝10克,杏仁10克,炙甘草10克,茯苓10克,生姜3克,大枣两枚,一剂。药后身热加重,体温40℃,咳嗽喘逆,痰中带血,神志有时不清,咽痛且肿,扁桃腺白腐肿大,今查白细胞12000/mm3,尿无异常发现,×线透视:两肺纹理粗糙,符合支气管肺炎现象。此风温蕴热在肺,胃肠食滞蕴蓄,本当清肃化痰兼以导滞,误用辛温发汗方法,以热治热,诸症蜂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