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高层新智囊-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03年4月6日,人们看到,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牌子已悄然挂上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的北门,原外经贸委主任李荣融被任命为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上任后马上表示,力争用较短的时间,将国有产权交易全部纳入市场交易,并承诺从2004年起对中央企业的利润和成本进行考核。同年8月13日国资委宣布将选择6家中央企业作为试点单位,在全球范围内招聘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这意味着国资委正式启动现代企业管理程序,从而为破解国有企业政企不分的难题迈出重要的一步。    
      张卓元预测,今后几年国有经济布局将越来越向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集中,国有资产越来越向大企业集中,中小企业越来越开放搞活。国有资产绝对量会增加,但是相对量也就是国有资产所占比重会缓慢下降。国有企业在有优势的地方发挥作用,这也会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但是他也提醒人们注意,国资委的成立只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一步,并不意味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就已大功告成。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研究,比如:如何防止行政复归?国资委与运营机构之间的关系如何界定?怎样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如何考核评价国资委的工作?    
    


第三辑张卓元 (4)

    老骥伏枥,智者为王。    
      张卓元头发已经有些花白了,当他参加完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从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走下来的时候,人们看到他精神矍铄,身板硬朗。当有人问及在本次会议上他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时,张卓元说:“如何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是我一直思考的事。”    
      ——这位中国学者队伍中的老马在经济思想上的博弈是没有止境的。    
      附录    
      为什么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张卓元    
      关于新世纪新阶段即21世纪头20年,中国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是加快现代化,曾有不同的认识。当时,有不少省市特别是东部一些省市,都提出加快和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因此有的同志主张用加快现代化作为奋斗目标。但是,许多同志认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工业化还没有完成,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根据这样的国情,比较切合实际的选择是,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还要指出,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一个令人鼓舞、催人奋进的目标,符合中国国情,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实际,符合邓小平提出的关于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思想,不仅易于为人民理解,而且目标平实,有利于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形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就全国整体水平而言的,有条件的地方,如东部一些省市,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经济任务是,用20年时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涵义是有所不同的,因为基本实现现代化要求更高,要到21世纪中叶才能做到。    
    


第三辑温铁军 (1)

    休养生息,以拳拳之心回报农民父母    
      温铁军,1951年5月出生。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83年毕业分配到中央军委总政治部。1985年末调入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联络室从事农村调查研究工作。1987年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正式组建后调入。1988年任监测处副处长,1993年任调研处长,1995年任主持工作的副主任,1998年试验区办公室机构变动,调任农研中心科研处长,现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秘书长。    
      “三农”问题涉及的不是抽象的经济问题,而是八亿多人的命运的问题。中国大地上,还有什么东西比八亿多人的命运更重要的呢?    
      ——温铁军    
      摩托车考察——“毛泽东风格”的农民问题大调查    
      1985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还不到两年的温铁军,便别出心裁地组织了一个记者团,驾驶着摩托车沿黄河考察了8省40多个市县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这个创举引起社会不小的震动,也使温铁军从此开始了中国“三农”问题的研究和实践。1987年温铁军从中央军委总政治部调入刚组建的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在农村土地制度试验区摸爬滚打了11年,对于中国土地制度的过去、现状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重要性和突破有了深刻的认识。10多年的基层工作,使温铁军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出色的学术成果,获得中国高层的嘉许和百姓的信任,成为中国最为瞩目的“三农”问题专家。尽管温铁军博士一再声称自己并不是什么农村问题专家,而只不过是个农村问题调查员,但是人们还是把他视为中国真正懂得农民的“三农”专家,有心人给了他一个很好听的别号——“温三农”。    
      “三农”问题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1989至1991年农民收入自改革开放后首次出现连续三年增长幅度下降的势头。当时的农业部范小建司长(现为农业部副部长)为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骑着自行车跑了20多个县,回来后,向当时农业部部长刘中一做了汇报,认为现在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已经影响了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亟待解决。在十三届八中全会之前,农业部把调查的情况反映给高层领导,不少专家提出要有一些对策性的措施,农业部的有关调研也点到了这个问题。这是关于“三农”问题的首次讨论。    
      1993年,时任农业部部长的刘江同志组织农业部及所属单位开展了蹲点调查,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杜鹰带领一批搞农村调研的同志到安徽农村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调查,主要了解安徽1978年大包干以来的农业生产情况,调查涉及到财政、金融、税收、计划、工商等宏观部门。最后经大家讨论,形成了《农业大省面临的困境》的调查报告,指出当时像安徽这样的中部农业大省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财政、金融、税收等一系列宏观问题。农业部领导对这份报告评价很高,认为它细致真实,很有见地。结合这次蹲点调查,温铁军在《经济日报》上又发表了一个题为《汝果欲支农,功夫在农外》的调查报告,主要观点就是强调农村当时所面临的问题是宏观制约。温铁军的这篇文章立即引起农业部和中央高层的重视。此后中央不断加大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    
      朱基同志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强调,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十届人大期间,“三农”问题再次成了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温家宝总理发表就职演说,在回答中央台记者提问时说,本届政府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包括五方面,而第一个问题就是“三农”问题。他说:“农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制约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农”问题的确是中国的百年结,温铁军就反复称它是“世纪难题”。自1987年成立试验区,温铁军几乎就没有离开过这个世纪难题。尽管1987年他被公派赴美国密执安大学社会调查研究所(ISR)和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