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南怀瑾-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会使神经紧张。至于坐垫的软硬程度也必须适中,否则引起身体的不适,则影响静坐的心情和效果。
  说明:(一)两腿双盘的跏趺坐为最正规的七支坐法。
  (二)跏趺坐也要加坐垫、除非气脉全通,才可以不垫。
  (三)初学静坐多半无法双盘,则酌情采用以下各图所示的其他坐姿。
  说明:(一)坐垫约两、三寸。随各人舒适度自作调整。 
  (二)初习静坐无法两腿双盘,则采用单盘。随各人生理状况,自由选取金刚坐或如意坐。
  (三)如果无法单盘,或者单盘坐到腿麻。而想继续用功,则可改用下列任何一种姿势。
  说明: (一)正襟危坐为历来儒家所惯用的静坐姿势。
  (二)吉祥卧为佛家所主张的睡姿。孕妇如果单盘对腹部造成压力可改用吉祥卧,或任意选取对自己较为舒适的坐姿。
            11、有关七支坐法的传说
  根据佛经上的记载,这种七支坐法,早已失传,后来有五百罗汉,修持多年,始终不能入定。虽然知道从远古以来,便有这种静坐入定的坐姿,但始终不得要领。有一次在雪山深处他们发现一群猴子,利用这种方法坐禅,他们照样学习,便由此证道而得阿罗汉果。这个神话似的传说,无法加以考证。总之,它是合于生物天然的法则,那是毋庸置疑的。而且这种姿势,大体来说,很像胎儿在母胎中的静姿,安详而宁谧。 
            12、叉手盘坐与健康的效果
  人体的神经系统,大体说来,都以脊椎为中心,左右交叉分布,随着意识的支配而发散为肢体感官的动作。犹如树木的枝条,依据它的中心树干,向外分散而至于枯落。七支坐姿将手足加以盘曲,可使左右气血交叉散发而归于原始整体的圆极,等于说:采取这种姿态,可使左(阳)右(阴)的人体电能,自身互相交流,即可减少散发的作用,又可自相调剂而恢复体能的原动力。
  七支的坐姿,因为双足盘曲,两手交叉,使四肢活动静止,便可减轻心脏的负担,所以静止的时间愈久,对于恢复心脏功能的功效愈大。
            13、关于头脑的健康功效
  七支坐法的静姿,必须将头顶端正,大脑稍微靠后,以使脑下垂体不受压迫而恢复正常。因此脑下垂体内分泌的均衡活动使影响淋巴腺、甲状腺,而至于肾上腺等恢复健康的作用。 
  其次,下颚稍微向后收压,可使左右两大动脉管输送血液到脑部去的工作缓慢;可以减轻脑神经的紧张与思虑,对于血压有恢复正常的功效。 
  其他有关间脑和眼、耳、口、鼻等的细节;在此不尽详说。  
             14、盘足曲膝与健康
  有些人怀疑,盘足静坐,不但对人体的健康有碍,甚至,反而因两足的血管被压迫而致病,所以静坐久了,便有酸麻的现象。这是误解。其实,人体的健康,与腿和足有极大的关系。中国古代的道家医理,认为“精从足底生”,那是不易的至理。一个人的健康长寿,与两腿双足有绝对的关系。所以婴儿与小孩的活动都在两足。一过中年,腰部以下和足腿就渐感无力,喜欢叠足或跷足而坐。人的衰老与死亡,也多是从足腿开始而逐渐至于躯干与头部。盘足曲膝静坐,感觉足腿的酸麻,正是说明足腿的神经与血脉并不通畅,证明你的健康已有潜在的问题。所以放开足腿,等待酸麻过后,反有从未经验过的快感。如果持之有恒,能坐到足腿的气血流畅,保证足腿而上至于腰背以及全身,会有无比的快感发生,反不愿意下座而松散双腿了。
  其次,必须了解人体犹如植物一样。一棵树木,盘根曲折在泥土之下;得到日光、空气、水,以及土壤的营养,才能生长茂盛。人呢!却和植物颠倒相反,他的根在头部,他的土壤就是虚空。人体的两足,好像人参的枝叉,所以把两足盘曲起来,等于把一株人参或松枝卷曲成结,使它的生发能力,不致再向外面分散;返归根本而培养它的本源,因此使其本身更加健壮。所以盘足曲膝,不但无妨人体的健康,而且从适当的练习开始,对于健康长寿,是绝对有利而无害的。
             15、学习静坐如何用心
  静坐并不难,用心实不易。一般学习静坐的人,十分之七,为了健康长寿;十分之二的人为了好奇而求玄求妙,或者想达到神通,如放光、预知等境界;十分之一的人为了求道;而真正了解道是什么,修道的正法又是什么,则几乎是万难得一。 
  关于学习静坐如何用心的问题,首先需要了解学习静坐的目的何在,如此才能切实商榷如何入手和如何用心。现在一般较为普遍流行的静坐用心方法,大体归纳起来,在东方的中国方面,都可纳入传统文化的儒、佛、道三家。此外,有瑜伽的静坐用心方法、有从欧美回笼的催眠术,以及其他宗教的祈祷、斋期、避静等,也都属于静坐的用心方法之一。但在中国,通常最流行的静坐中,用心的方法大体都以佛、造两家为主,纵然有许多方法,不属于佛家或道家的正统,但已积非成是,而都认为那些就是佛、道的方法,在此不必严加区分,徒事理论。
  在佛家的方法中,现在最流行的,便是念佛、修止观、或观心、参禅等。至于,笃信密宗的;便以持咒、观想等为正当的用心方法。各执一端,轻视余者。不过,在佛家的用心方法中,除了部分学习西藏流传的密宗以外,的确都是重视“修心”为基础,不大注意身体生理上的变化,而且认为重视身体生理变化者,便是外道之流、甚至,大有嗤之以鼻,不屑亲近之慨。
  但在道家的方法中,却极端注重身体生理的变化。甚至,认为由于静坐修持的方法,达到身体生理预定的效果,打通任督二脉,以至于通达奇经八脉,恢复健康,增加寿命,才是道的真正效果。倘使如佛家一样,只知“修心”而不知身体生理的奇妙,便不合道。所以道家者流,便认为佛家的修法,只知“修性”,而不知“修命”,并不完全。因此道家主张“性命双修”,才是正道。并且说:“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命功),万劫阴灵难入圣。”
  乃至引用《易经》的观念与《中庸》的大旨。确定“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作为无上的原则。
  其实,无论佛家或道家,乃至其他各宗各派所谓的旁门左道,除非不讲究静坐修持,便无话说。倘入进入静坐修持的法门,试问:除了这个生理的身体和有知觉情感的心理思维状况以外,还有什么方法能够离开身心以外而可以起修的吗,假定是有,那便是从事物质科学的研究,或者专门注重医药,或药物化学、生理化学等的事情。它与人生生命起修的方法迥然不同,一个是藉着自己生命的自在功能而求证形而上道;一个是籍外物的实验,而了解宇宙物理的奥秘。 
              16、存想与精思
  “存想”,亦称“存神”,这是中国古代道家所用的名词。秦汉以后到魏、晋之间,讲究道家方术的,大都以“存想”为主。道家古老的丹经,如《黄庭内外景经》等。便是以“存想”“存神”的方法为中心。汉代的张道陵(天师道的创始者)、北魏的寇谦之(另一天师道的重要人物)、南朝著名的仙家陶弘景,和他所著的《真诰》,也都是以“存想”、“存神”的方法为主干。另如佛家密宗的“观想”,以及其他各个宗教的祈祷、礼拜,也都是以“存想”做为修道的方法。
  “精思”也是中国古代道家所用的名词。但严格说来,“精思”与“存想”“存神”,有迥然不同之处。“存想”,是属于锻炼精神的法门。“精思”,是属于运用“思维”而达到最高“智慧”成就的状态。所谓“精思入神”的观念,便如《易经·系辞传》所谓“精义入神”的道理,完全相同。南朝到隋、唐以后,佛家有了禅宗的创建,而禅宗到了宋、元以后,又有“参禅’与“参话头’等方法,强调一点说,也便是“精思入神”的另一途径而已。后来宋儒理学家程明道的诗说:“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也是由“精思入神”的观念,变为理学家幻想境界的夸大词。
  但“存想”与“精思”,既不是魏、晋南北朝以后道家“炼'上无下灬'”的修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