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寿通道-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家却是老两口四目对望,茶饭无味,心里觉得非常孤独。为排遣这种孤独情绪,老夫
妇与相识的一个三口之家商量好,雇他们一家每逢过年过节来自家“团聚”,计时付费,
以享受天伦之乐。 

如今六七十岁老年人的子女,正当青壮年时期,正是忙于事业和发展的时期,而且
这些子女大都独立门户,与父母分居生活,形成了老人身边无子女的空巢现象。 

就老年人本身来看,退休后生活的圈子变得狭小,社会交往也逐渐变减少。他们的
生活空间本来应该由子女或孙儿们来填充,可是子女们都独立门户或远走高飞,身边无
有富有朝气的年轻人,这就加速了他们对社会生活的隔膜感,感到一种莫名的惆怅与孤
单。 

这种不良情绪容易造成身体的内伤。我国古代的《黄帝内经》指出:“怒伤肝、思
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而老人的孤独情绪则“易于伤感,才觉孤寂,便生郁闷”(《寿
亲养老新书》)。尤其是老人们在终日单调的生活中得不到亲情的慰藉,对身体的各个器
官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日久蓄而成疾。 


对此,儿女们应该像那首流行歌曲唱的那样“常回家看看”。的确,年老的父母并
不希望儿女对家庭做多大的贡献,只要衣食无忧,父母不会要求子女给家里多少钱,主
要是希望子女能够填补家庭孤独的空白,使老年人享受到天伦之乐。尽管年轻人都很忙,
但是除了特殊的职业之外,每年抽出几天的时间与父母团聚还是能够做到的。这种团聚
就年轻人自身看,可能觉得无所谓,可是对于老年人却是举足轻重的大事。老年人从儿
孙那里得到的精神慰藉、儿孙绕膝的幸福感却是弥足珍贵的。 

对于那些没有时间陪伴父母的年轻人,应该能够理解老人空巢的孤独感,像赵本山
的小品《钟点工》那样,给父母请钟点工帮助老人聊天,或者像前边提到的那两位老人
一样,请一个家庭到家里来,与老人生活几天,陪伴老人开怀解颐,和谐融洽地让老人
享受到天伦之乐。 

从老人自身角度看,如果面对空巢现象一味地抱怨儿女对自己不够孝顺,没有报答
自己的养育之恩,把“养儿防老”的旧观念看得很重。这就会在孤独之外又增加了愤怒,
不只是因为儿女们没有到身边来而感到孤独,而且还气愤于他们的“忘恩负义”了,更
有害于身体的健康。对于这类空巢现象,老年人应该摆正父子间的位置,摒弃那种“父
母在不远游”的封建观念,深刻认识到将子女培养成人,是作为父母的神圣职责,是为
社会做出的贡献。同时,还要为打拼事业的儿女们的辛劳给与同情、鼓励与支持,不要
因为自身的拖累而影响到儿女们的事业发展。基于如此的思想认识,即使是面对空巢的
孤独,也能设法抚慰孤独的心灵,丰富生活的情趣,开创灿烂、愉快的生活。 

老人“巢空”心不空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空巢”家庭已经成为
一种社会性的问题。据统计,我国目前的“空巢”家庭已经接近33%,“出门一把锁,
进家一盏灯”,成为这种家庭的生动写照。 

目前的“空巢”家庭大体可分为四类:一是有儿女,儿女却不在身边,无法亲自进
孝;二是无子女,鳏居或寡居;三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恶化;四是子女多且都生活不富
裕,“龙多四靠”,互相攀比,对老人无人负责。无论是属于那种类型的“空巢”家庭,
由于老年人离开了主流社会,身体逐渐衰老,最需要儿女们的照料;然而身边却没有子
女,这就难免产生“家庭空巢综合征”。其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时常感到寂寞和孤独,
自我封闭,不愿与人往来,久而久之,会变得性格孤僻,并因此引发一系列心理失调的
问题,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有鉴于此,老年人不能坐以待毙,应该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避免自寻绝路。其实,
最好的良医还是自己。“空巢”老人要走出“空巢”,极为重要的一点是做到“心病还得
心来医”,老人 “巢空”心不空。为此,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 老人要学会关爱自己。尽管解决“家庭空巢综合征”的办法是多种多样的,
如完善社区服务系统,实现养老、医疗和家政服务的社会化,以及子女们在满足老人的
物质需求外的精神关怀等,但更重要的还是老人自己的自寻快乐、自得其乐和知足常乐。



“空巢”的问题,除了极少部分属于物质需求外,更多的是心理问题、精神问题。从老
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来看,由于自己的年迈体弱,对他人更多了一些依赖性;由于退休后
无事可做,倍感冷落和清闲,则需要亲情来填补这份空白;更由于我国传统的养儿防老
观念的潜在影响,则容易把自己子女作为唯一的精神和物质的寄托。然而,“空巢”的
现实,又使得这种“寄托”无法如愿,最佳的选择就是自己关爱自己了。就是说要随遇
而安,自得其乐。对于生活中遇到的困顿不要过分忧伤,做到无论在怎样的环境里都能
保持心态的平和,保持生活的乐趣,积极乐观地面对余生。据美国霍普金斯研究所的专
家对45名大学毕业生跟踪观察30年发现,凡是易躁易怒、生活单调消沉的人患癌症、
高血压和冠心病的比例达到77。3%,而心神安静、性格乐观、随遇而安的人患有这类病
的仅占20%左右。另据前苏联的别依林博士调查证实,80岁以上的长寿寿星中有96%
是经常笑口常开的。由此可见,面对“空巢”最佳的良策是自己关爱自己,遇事进行自
我调节,适当降低对子女的期望值,就会感到自得其乐,知足常乐。石家庄有位退休的
女干部,两个子女都成家另过。她退休后就报名上了河北老年大学,先是参加了诗词班,
结业后又上了书画班,现在正读英语班。上午上课,下午读读诗词,练练画画,早晨起
来舞舞剑,读读英语,其乐无穷,也忙得不可开交。按她的话说:“简直没有工夫觉得
寂寞,比上班还忙。”正是因为她能够自己关爱自己,自己找乐,才是她的生活过得有
滋有味。 
第二, 走出“空巢”,接触社会。“空巢”老人如果整天是老夫妻面面相觑,自然会
感到寂寞和孤独。这就需要从家里走出来,参与一些社区的活动。或者到健身场地锻炼
身体,或者参加秧歌队、腰鼓队,娱乐又健身,或者上老年大学,提升自身的修养,或
者参加一些义务的活动,如修理、理发、裁剪、维持治安等,或者到老人之家下棋、打
扑克、打麻将,等等。在这些有兴趣的工作或消遣、娱乐之余,大家聊聊天,说说心事,
互相交流,彼此安慰,就会觉得精神愉悦,心里充实,精神有所寄托。这种良好的生活
习惯不仅使自己保持了健康的身体和愉悦的情绪,还减少了儿女的负担,给儿女的事业
以极大的支持,看成是最成功的父母之爱。 
第三, 消除自卑情绪,树立成就意识。“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这些诗句都是说明老年人应该保持一种进取的精神,有一种活到老、学到
老,与时俱进、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和成就意识。当然,老年人的成就意识不能等同于
中青年人,只要是做一些有利于他人,有助于集体,能够发挥爱心的事情,或者是能够
陶冶自身的情操,提升气质的努力,都是属于成就意识的。积极参与这些活动,能够使
老人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有所追求,客观上能起到延缓衰老的作
用。 
第四, 从子女方面看,赡养老人不仅仅是满足老人的物质需求,关爱老人精神关怀
比物质满足更为重要。对如今衣食无忧的老人来说,子女的精神赡养更能使老人得到慰
藉。李大妈老两口与儿女们分着过。每个双休日对他们来说几乎都是过节。老两口每到
周五的下午就挨家打电话,让儿女们来。实际上儿女们来了也只是在一起吃一顿饭,他
们吃得越多越高兴。每次李大妈都为儿女们准备许多好吃的。什么孙子爱吃的鸡腿,外



孙女爱吃的大虾,儿子爱吃的红烧肉,儿媳爱吃的饺子,……几乎是应有尽有。临走时
还要带一些给他们,一点也不心疼。这种老人的心态正是他们对儿女亲情和享受天伦之
乐的表现。因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