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寿通道-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著。他每天安排读书上下午各一个半小时,而且读得精,读得细,使他领略了古典名著的风采,在
精神上建构了一个纯净的领地,受到了精神的陶冶,至于世间的物欲横流、贪污腐化都置之度外,
感到心情气爽,美不胜收。 

其次,要做到身有所养。离退休后的时间切忌单调和劳累,终日无所事事,以烟酒为伴,沉溺
于玩麻将、玩扑克,无尽无休,甚至通宵达旦,当然不可取。即使是终日读书,单调的活动也会让
人累。这就需要做到劳逸结合巧安排,做到生活有规律,动静结合,体力健身与脑力活动结合。有
位老人每天的3顿饭都安排的定时定量,每天的起居也基本上是按时无误。早晨晨练一个小时,晚
上看完“央视”的新闻联播之后再散步半个小时,中午午睡半个小时,恢复一下体力;其他的时间
则安排读书、看电视等文化消闲性的活动。这种安排,即有规律性,又有灵活性,劳逸适度,精神
惬意,占领了空间,去掉了陋习,也为健康长寿铺垫了坚实的基础。 

开怀一笑爽精神 

在喜、怒、忧、思、惊、恐、悲等人的七情中,“喜”为七情之首。根据《说文》解释:“喜,
乐也。”而喜和乐的基本表现形式便是“笑”。古人对笑的评价很高,宋代大诗人陆游曾经以“一笑
失百忧”、“一笑解衰容”来说明笑的作用,强调了“笑”对人的养生的意义。 

笑作为一种感觉,一种意念,一种境界,对于人的身体的影响多方面的。据医学家测定,人的
突发性的欢笑,能够使脉搏增快一倍,血压的收缩压升高;而在笑声过后血压恢复正常,心肌有活
力,使人感到精神愉快,浑身清爽。这种征象说明,笑能调节心血管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笑还
是一种人体的综合性的反映。人在欢笑时,胸部、腹部和肩部的肌肉震颤,肺部扩张,肺活量增加,
强化了废物排放的力度;此外还能够消除精神的紧张因素,释放忧愁、紧张、悲伤等负面情绪,增
加消化液和抗痛激素的分泌,从而使人消除病痛,消化功能健全,保持了愉快的情绪和健康的身体。
俗话说的“笑一笑,十年少”,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也要注意到“笑”的内涵很丰富,有的笑,譬如大笑就应该有所节制,在吃饭时、睡觉前
都不应该大笑,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刚刚做过手术的,怀孕的妇女也不应该大笑。历史上有名的程


是因为皇亲国戚们为他祝寿时,欣喜异常,不由得哈哈大笑,导致心脏病突发而乐极生悲的。 

咬金就 既然笑对于人的身体健康有益处,那么怎么做才能获得更多的欢笑呢?一是营造欢
笑的氛围。平时看一些喜剧影片、艺术小品,听一些相声,读一些幽默漫画,都能营造
一种引发欢笑的氛围。尤其是在心绪不佳时,营造这种欢笑的氛围,会使人驱走阴云苦
闷,把握晴朗爽快的风和日丽。因为在这种氛围里能使人增强肌肉的活力,享受到精神
的愉悦。美国的一位医生就曾给一个患有不治之症的病人每天坚持看喜剧电影,促使患
者欢笑,经过10年的治疗,终于使他告别了死神的威胁,成为健康的人。 

二是广交性格爽朗的朋友。在与朋友谈天时多谈些轻松的话题,自然会引出一些笑料,开怀一
笑,精神爽快,疲惫的身心得到释放和缓解。目前在人们中流行的“黄段子”,虽说不健康,可是
却能引发人们笑得前仰后合,喜泪涕泗。在网上和一些报章上也开辟了一些笑料性的小段子,也能
促使开怀一笑,达到思想交流的目的。 

三是多回忆一些令人发笑的往事。回忆这些往事时往往不会大声地开怀大笑,而是流露出一种
会心的笑。如有的人闲来无事时回忆起与他的初恋情人聚会时的趣事,心中充满着甜丝丝的笑意;
有的回忆起儿时的小伙伴恶作剧时的情景,也会发出会心的笑。这些笑把你拉回到往昔的岁月,会
使你笑得温馨,笑得惬意,同样会使你感到轻松和舒畅。 

留意先兆心勿慌 

 老年人的一些急重疾病一般都有先兆,而这些先兆往往是轻微的,症状表现不典型,有点似是
而非,因而容易引发两种不同的结果:一是重视不够,把大病先兆看成偶尔的身体不适,延误治疗
的最佳时机;二是机械对号,把身体的偶尔不适看成大病的先兆,忧心忡忡,好像末日即将到来,
后来一检查才发现原来是庸人自扰。这两种极端化的做法都是不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的。 

有一位局级干部在退休前吸烟不用自己买,经常有饭局,吃得酒足饭饱,身体没有觉得有毛
病。退休后烟酒的档次都逐渐降了格,时常咳嗽,低烧。他和老伴都觉得他平时身体相当好,可能
是偶感风寒,肺部发炎,或是因为烟酒的质量不好造成的,就没有往心里去,只是到机关卫生室要
了些抗生素吃。过了有半年,他咳嗽得越来越厉害,才到医院检查,发现肺部的癌细胞已经浸润了
左肺的大半个肺叶,已经无法做手术切除了。 

还有一位退休教师,平时身体不适时,常常根据医书上提示的疾病症状,来与自己身体对号,
寻找自己患了什么疾病。有一段时间他觉得自己的身体有点发烧,体温总是在37。4摄氏度左右徘徊。
他查看医书,发现自己的症状表现与老年肺结核病一样,因而忧心忡忡,整天茶饭不香,无精打采。
在老伴的劝说下,他们带着信用卡和住院用具去医院看病,本想在医院住下来,可是医生却告诉他
根本不用住院。他的这种低烧是属于功能性的,是因为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衰退引起的,只要注意
休息,再服些清热的中药就可以消除症状。 

这两个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证实了老年人对于身体的疾病先兆,既不可疑神疑鬼,见了风就是
雨,也不要漠然处之,视而不见,不往心里去。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树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不可庸人
自扰之,留意先兆勿心慌。对于一些疾病的先兆性的症状表现,要请教医生,不要想当然地擅自判


断。上面提到的那位局级干部就是凭着老皇历自以为是,过分地藐视了疾病的先兆,结果误了大事。
如果他能够留意一些疾病的先兆,重视一些疾病的症状表现,就能够及早治疗,免除灭顶之灾。而
那位教师却是由于接受不正确的心理暗示,给心理造成压力,使得心理情绪受到干扰,影响到对疾
病的判断,无端地给自己招来许多麻烦。 

对待疾病的先兆,还要做到心中有数,客观对待。就是说弄清这些先兆的来龙去脉,学会掌握
疾病的规律,应该服哪些药物,怎样进行休息和调养。做到这一点,就会不至于引起情绪的波动,
被惶惶不安的心境所左右。 

要做到对于疾病的先兆有个清晰的了解,做到遇事不慌,还需要定期检查身体,建立自己的健
康档案。老年人的疾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如果能够做到定期进行体检,建立健康档案,
就能够把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轨迹显现出来。这样一旦有些症状的表现,就可以根据健康档案的
记录,判断这种症状是偶然想象,还是急重疾病的先兆,可以全面估计自己的健康状况,做到心里
有底,不至于心慌意乱。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是每半年或一年对心、肝、肺、肾、脑、前列腺、妇科
等老年人易发病的部位做一次健康检查,便于把住老年人常见疾病的关口,及时采取保健措施,维
护身体健康。 

笑对病魔心平和 

人体的衰老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很难一刀切般地划定一个衰老的年龄界限。人们往往是在感
觉到自己的身体衰老时,才注意养生和锻炼身体。这就是当下许多老年人非常注意身体锻炼的,而
中青年则把锻炼视为儿戏的缘由。其实,很多老年病并不是到老年才发生的。据统计,老年人的高
血压病的70%,糖尿病的60%,十二指肠溃疡的80%,都是在青壮年时期埋下“祸根”的。因此
有的学者认为人的身体,实际上从40岁就开始走上了逐渐衰老的下坡路。 

试想,一个人从40多岁就开始与时俱进地衰老,到了六十多岁,自然会出现健康危机。尤其
是人的各种生理器官会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发生退行性的变化,更促进了人体的衰老。以人的动
脉血管为例,由于成年累月地摄入脂肪量的增多,血管的内壁逐渐沉积了胆固醇等脂类物质,管壁
就发生变厚变硬的硬化,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