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寿通道-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雄主义精神,跟随着党闹革命,搞建设,把自己的一切与党和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对党和人民一直是忠心耿耿的。可是时代发生了变化,他们离退休后又未能置身于时代
的潮涌之中,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出现的新事物,还是用自己的经验和习惯来对待,这
么一来出现认识上的偏差也并不奇怪。 

要做到与时俱进首先应该通过学习使自己的思想观念跟上时代的步履。这就涉及到
转变观念的问题。改革开放的二十几年来,我国走上了社会主义的探索之路,即,建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一种开天辟地的新创举,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遵循,全凭
我们党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借鉴他国的经验和教训探索着前进。因此,在破旧立新的过程
中,会出现一些新的事物,也会破除一些旧的东西。尤其是几十年来形成的观念遇到了
新形势的挑战,难免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这种形势的要求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多读党报,多看电视新闻,经常从正面了解国家大事,深入了解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使
自己的思想认识跟上时代的步伐,就能排除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习惯势力的干扰,身心轻
松地面对生活,心无忧虑,自然感到轻松舒畅。 

其次,多参加“离休办”、“老龄委”组织的社会活动,如旅游、参观、学习报告会
等。通过这些活动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以生动活泼的现实来感化自己,教育自己,
提高认识。有的老人整天是“公园——家里”,两点一线的活动范围,听的消极言论多,
看的积极现象少,就容易裹足不前,凭经验分析新事物,难免会出现偏差。要是能够接


受一些眼见为实的新成就,自然就转变了旧有的观念,适应新形势,也会觉得精神愉悦,
心情舒畅,对身体健康非常有利。 

再次,经常接受新事物,思考新问题,有助于身心健康。人的大脑同人的其他器官
一样也是用进废退的。老年人长时间不接触社会,就会显得生活寂寞,与世隔绝,思维
停滞,对一些新事物也会感到不可理喻。要是能够与时俱进地学习、参观,不断得到新
事物的刺激,就能激发神经根滋生出新的神经,活跃思维,促进身心健康。因此。美国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玛利安· 戴尔门德说:“老年人在晚年,每天都呆在家里,
观望自家的墙壁,做些天天如此的事情,这对他们自己是最有害的。”可见,与时俱进
的人生态度,不只能使自己保持与时代同步伐的进取,保持思想的活跃和精力的旺盛,
还有助于身心的健康。 

桑榆晚霞情更浓 

原河北省省委书记兼省长李尔重同志在1984年离休时,已经71岁。本来中央要安
排他到“全国人大”参与领导工作,可是他却提出“彻底离休”的要求,以便从事小说
创作。这样,他历经10年的艰苦耕耘,终于完成了8卷本的500万字的《新战争与和
平》。这部长篇巨著,既实现了革命老人的人生夙愿,又以全新视角谱写了我国抗日战
争的全景式的史诗。 

像李省长这样“壮心未与年俱老” 的老年人,其实并非是少数,只不过都是以他
们各自习惯的生活方式,怀着“桑榆晚霞情更浓”的心态,来实现他们的人生理想和寄
托的。譬如,有的老年人参与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义务当少先队的校外辅导员,以自己
的亲身经历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的老年人不管风吹日晒,协助交通民警疏
导交通;有的老年人在社区当民事纠纷调解员,为居民排解纠纷,和解邻里关系;有的
老年人上老年大学,学习绘画、书法、摄影、跳舞,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增加生活的
情趣;有的老年人寄情于收藏,建立收藏博物馆等,都是老有所为的具体表现。 

能够这样老有所为的老年人,一般是那些“壮心未与年俱老”的人。从他们的心态
上看,虽然他们从生理上是离退休了,可是心理年龄并没有衰老,对生活充满理想,仍
怀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希望
把自己的余热发挥出来,为社会做贡献。尤其是利他性的人生观更为鲜明,常常把把自
己的感情追求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乐于为下一代做些造福的工作。清代诗人龚自珍所写
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正是他们心态的生动写照。 

换个角度看,如果人届老年,就觉得“万事皆休”,懈怠消沉,终日闭门不出,面
壁思虑,反而对身体健康不利。美国病理学家玛丽安·黛尔门德在进行脑科学研究时曾
对高龄老鼠做过不同环境的试验,将几个高龄老鼠放在“家徒四壁”的笼子里,经过一
段时间它的神经根是光秃秃的,呈现出萎缩的态势;而将对几个高龄老鼠经常变着花样
让它们接受各种玩具的刺激,它们的神经根就生长出许多新的神经。由此证明人届老年,
终日踞守在家里,与外界隔绝,会导致大脑的退化,以至性格的变化,有损于身体的健


康。 

或许有的老年人说:“我也想发挥余热,可是总觉得没有什么可干的。”其实,问题
的关键不是“没有什么可干的”,而是对什么有兴趣。老年人从头学一种技艺,虽说不
是不行,但也不现实。所谓发挥余热,就是指发挥你自身具有的但尚未用尽的热量,这
就意味着调动你的兴趣和热情,从你最有基础、最有兴趣的地方切入,就能够找到你的
新定位。譬如,你是个钳工就帮助人义务修理自行车,你是个音乐老师就帮助孩子们学
习弹琴,你在公安局工作过就帮助社区维持治安,等等,都会使你发挥出自己的业务专
长,也会使你享受到生活的乐趣,你就感到“桑榆晚霞情更浓”了。这种无私的奉献精
神是这些老人的心灵美的显现与延展,他们营造的这种灿烂晚霞的美景,更是他们的高
尚情操的体现。 

发挥余热献社会 

我手头有3份资料,都是介绍老年人发挥预热,奉献社会的事迹。一位老人叫胡福
海,今年81岁高龄,被评为市级学雷锋标兵。他为居民小区义务打扫卫生、修路坚持
了十几年。不管是夏日还是冬晨,他总是清晨起来就打扫小区的卫生,有时甬路被汽车
轧坏,他就自费掏钱买水泥和沙石,把坑坑洼洼的甬路修好。另一位叫赵建昌,今年
82岁,年轻时曾是省内颇有名气的工人诗人,退休后在他的郊区老家找了块堆放垃圾
的场地,清理垃圾,改造环境,以自己的劳动修建了一座占地4亩地的小花园,为社会
造福,被誉为“环保卫士” 称号。还有一位是74岁的“地下工作者”“老苏”,他义务
为市邮政局当“隐形监督员”六七年。为了做好他所负责的7个邮政支局的监督工作,
他专心地学习了有关邮政行业的管理规定。根据规定的要求进行暗访,有喜报喜,有忧
报忧,不虚不假,认真记录,及时汇报,对邮政部门的行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奉献。 

这3位老人有个共同的心声就是尽义务,不为钱,不为利,以自己的余生为社会奉
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赵建昌老人的环保小花园被媒体传播之后,有些外地的老人想买
他的花籽和草籽,引种他乡。他说:“你们需要我白送,让鲜花绿草栽遍全国我才乐呢!” 
这样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赵老内心的高尚境界。他们这样的老人正是由于具有发挥余热,
奉献社会的思想境界,才使得他们越干越有劲头,成为老年人发挥余热的榜样。 

老年人要想发挥余热,就要从思想上明确“奉献”这个核心。不为名,不为利,摒
弃一切私心杂念,以自己的行为来为社会的道德的净化和建设作奉献。只有这样才能越
干越有劲,越干越有积极性。这是一切想发挥余热的老年人在思想里必须明确的。 

培养乐趣,持之以恒,也是发挥余热的关键。义务奉献性的余热,不同于技术输出
型的发挥余热,有适当的回报。它全是尽义务,作奉献。这就需要自己从心底里乐意干
这些事,不以此为负担。上述的胡福海、赵建昌老人的义举都不是上级或别人指派的,
完全出于自觉自愿。正因为是自觉自愿的,他们干起来非常有兴致,有积极性,干起来
乐在其中。他们是在自己的兴趣优势方面选择了奉献渠道,因此即使是劳累一些也毫无
怨言,也感到有兴趣。 


他们三位老人的的成绩还表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